复盘最新一轮国采:恒瑞爆出最大冷门,外企降价不矜持,背后原因或是这些

最新一轮国家药品集采落下帷幕,重要看点有这些。

6月23日,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药品集采”或“国采”)在上海完成投开标。据央视报道,此次药品国采共纳入62个拟采购药品,最终产生61个拟中选产品,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五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五批六轮,其中第一批25个品种分两轮集采,先于“4+7”城市试点,后扩围至全国),共覆盖218个品种,涉及市场容量达2200亿元。其中,第五批国采的采购规模为历次最大,按集采前价格计算,采购金额高达550亿元。

采购品种数量及采购规模皆创新高、被纳入的注射剂占据半壁江山、医药“大白马”恒瑞医药又首次携多个重磅品种入场,这一轮的国采注定会精彩纷呈。

恒瑞落标不偶然

虽然从2018年末至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不止一次,恒瑞也称得上是资深玩家,但这一次对公司来说,却还是不大相同。

因为在公司的8个竞标产品中,有4个是超30亿的大品种(以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计),同时恒瑞还是这4个大品种的主力,原有市场份额较高。

这4个品种分别是:奥沙利铂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其中,恒瑞医药奥沙利铂注射液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后三者市场份额占据第一。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次的集采中,恒瑞医药打响的将是守住几个重磅品种的“保卫战”。并且,不管是降价中标还是落标,从理论上说都会导致该品种的营收及利润的大幅萎缩,公司业绩进而承压。也因此,有人认为,此次集采对于恒瑞来说将是一次历劫。

另外,8个品种中,有7个还是注射剂,因为注射剂难以在院外销售,因此企业就更需要拿下或保住集采所对应的“院内”市场,这同样会给恒瑞带来不小的夺标压力。

而从官方披露的拟中标结果来看,事实也是如此。

在奥沙利铂、苯磺顺阿曲库铵和多西他赛3个重磅品种的竞争中,恒瑞医药均是以最低价中标(且报价较其他中标企业低了不少)。由此可见,对这几个大品种,恒瑞是志在必得,决意要守住自己的市场王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企业反馈,较之以往,此次集采有不少品种的“最高限价”(最高有效申报价)都比较高。同时,据华尔街见闻整理,恒瑞医药包括奥沙利铂、苯磺顺阿曲库铵、多西他赛、度他雄胺在内的几个大产品均属于此种情况。

以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为例,此次集采5ml:10mg规格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是108.88元,而恒瑞同规格产品集采前挂网价是78.39元,该价格甚至比限价还低。

奥沙利铂注射液50mg规格的限价是1760元,100mg规格限价将近3000元,这两个限价亦比较高,基本就是接近集采前原研的挂网价。

这样一来,也就是说,虽然恒瑞迫于竞争以及维护即有市场份额的压力而降价中标,但在限价较高的情况下,其让利幅度或会好于市场预期。

另外,恒瑞8个竞标品种中有2个落标,分别是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铵注射液。其中,由于恒瑞碘克沙醇占据着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公司在这个35亿大品种上的失利尤其引人关注。

一般来说,落标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不是对手夺标的决心太强,就是自己夺标的意愿不够。那么,恒瑞又会是属于哪一种呢?

从碘克沙醇以及格隆溴铵的报价推测,恒瑞其实也并不是没有中标的意愿(报价满足拟中标基本条件之一,即低于50%的有效申报价),但无奈对手下手更狠,特别是这两个品种的第一序位中标企业,均报出了较低的价格。

不过,仅就碘克沙醇而言,作为国内造影剂龙头企业,恒瑞造影剂产品线中除了碘克沙醇以外,还有碘佛醇这款最主要产品。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恒瑞碘佛醇和碘克沙醇的样本医院市占率分别达到89.34%、55.97%。

“恒瑞还有碘佛醇,肯定会上量。”有业内人士这样告诉华尔街见闻。

所以,失了一城还有一城,这就是产品线丰富带来的底气?

外企降价不矜持

集采一向被认为是“光脚企业”的盛会。所谓“光脚企业”,即竞标品种的原有市占率较低,这些公司及相应品种有望通过集采加速“进院”。

“集采中标的确是最高效的医院准入途径,也有很多企业因此而受惠。”有企业曾这样向华尔街见闻感叹。

“我觉得集采挺好的,比我们和客户谈判容易多了。”在23日的集采现场外,还有企业人士这样坦言。据悉,该企业目前做的主要是海外市场,而在公司看来,集采是给了他们一个轻松做国内增量市场的机会。

事实上,恒瑞医药的度他雄胺软胶囊刚于2021年获批上市,市场几乎空白,而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及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这2个品种同样市占率较低,因此皆有望通过中标此次集采,销售迅速实现放量,而公司也顺利拿下了这3个产品。

面对这种让“一哥”都无法抗拒的诱惑,加上注射剂难以院外销售的特殊性,对降价一向矜持的外企显然也开始心动。以往总是陪跑,但在23日的集采中却是另一番情景。

据华尔街见闻统计,第五批集采外资拟中选产品达到了11个,创历史新高。并且,在这11个产品中,有6个产品是以最低价中标,占比超过一半。

这6个外企以最低价中标的产品分别是:田边三菱制药的苯磺贝他斯汀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100ml:30g(I)规格的碘海醇注射液、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100ml:35g(I)规格的碘海醇注射液、葛兰素史克的度他雄胺软胶囊、费森尤斯卡比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梯瓦Cephalon Inc.(Pharmachemie B.V.)的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冻干粉针)。

另外,在奥沙利铂这款明星铂类抗肿瘤药的竞争中,市场份额第一的原研赛诺菲也越过了本土企业山东新时代,降价超80%,以第四位的名次中标。

其他外企中标的品种还有贝朗的两款产品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利奥的阿法骨化醇软胶囊、GE Healthcare AS的碘克沙醇注射液。

集采中标一方面可以省去企业不少“打通”流通关节的麻烦,让产品直接进入医院。另一方面,从去年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政策来看,集采中标品种可以未经降价直接调入医保,这在一定程度同样调动了企业,包括一些外企集采降价的积极性。

譬如,贝朗医疗的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就是一款自费产品,这次公司降价超7成,以最低价中标。另外,据华尔街见闻了解,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亦是一款自费药,加上原研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有限,因此在这次集采中,Cephalon Inc.直接降价80%,同样以最低价中标。

“这(中标)是好事,以后更容易进医保。”有中标企业说。

不过,即便降价好处多多,但对于另外一些外企来说,出于维护全球价格体系等考虑,降价仍旧不是一个选择。并且,据华尔街见闻观察,此次集采有不少外企疑似还放弃了报价。

对此,业界推测背后的原因或是,依据集采规则,一个品种的最多入围企业数量是根据符合“申报品种资格”的实际申报企业数确定,而这一条规则又会影响中标企业的首年约定采购量。也因此,在中标无望的情况下,企业如果采取不报价策略,集采市场就有可能减少10%的首年约定采购量,而非集采市场则将增加10%的量。

或许,对于这些放弃报价企业来说,这也只是注射剂竞争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新常态下的新心态

“我们只能拼命保一个产品,以保证生产继续。”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我们这次集采取得的结果是可以的,预计未来几个产品的(销售)量仍然可以,但即便如此,看不见的影响也是有的,包括销售队伍的稳定等。”在集采结束之后的交流中,有人这样告诉华尔街见闻。

的确,集采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是一场巨变,企业经历各种阵痛亦在所难免。

集采是一场战斗,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中标|华尔街见闻摄于23日集采现场

 

但可以看到的是,几经摸索之后,集采的推进也正渐入佳境,不仅规则得到不断完善细化,参与企业的心态也是愈加稳定和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我们可以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可能第一、二次集采的时候压力是最大的,但现在我们感觉是越来越好了,政策也更加温和了。”这是不少曾历经多次集采的企业的共同感受。

“预计以后来(集采现场)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集采会常态化,企业对此将习以为常。加上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定型,大家更觉踏实安心,也就不用为了现场竞价而出动整个团队了。”这是来自一个虽然是首次参加集采,但依旧沉着的企业的分析。

大量注射剂被纳入是此次集采较以往最大的不同。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注射剂跟化药有很大不同,从运输储存开始就有区别,注射剂对质量和工艺的要求更高。如果注射剂价格跳水太厉害,其质量、工艺上可能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

“此次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6%,这个降幅虽然和前几次集采相差无几,但如果不是因为最高限价(最高有效申报价)的上浮,这个降幅应该也就没有这么大。”集采之后,有企业人士这样表示。

限价为何会有所抬高?限价又是如何制定的?这些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据了解,集采品种最高限价大致是联采办根据过评产品及原研药、参比制剂集采前省级挂网价或中标价综合确定,但实际情况会复杂许多,还需具体品种具体分析。

“就注射用头孢他啶而言,其最高限价接近原研,我觉得这是合理的。我们现在过评需要采用与原研质量一致的原料,原料成本因此增加不止5倍。”某注射用头孢他啶企业告诉华尔街见闻。

奥沙利铂注射液也是类似情况。据相关分析所称,该产品不管是从原料还是工艺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想要过评不是很容易。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更高的准入门槛,也有质量与疗效作为基础,过评仿制药似乎也不应该只能与“白菜价”划上等号。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验证集采中选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医保局通过组织北京市20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这项研究历时2年,覆盖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11万余个病例。

6月9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首批集采中选品种中14个仿制药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品种与原研药在临床疗效和使用上等效,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或许,也正因如此,现在过一致性评价与集采中标甚至都开始成为了企业的营销点。比如在集采现场,华尔街见闻就亲眼目睹有企业中标之后,激动表示要“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客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