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寒锐钴业称,此次港股上市计划募资将用于公司核心业务的持续完善、加强新业务的研发创新及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中国最大的钴粉生产商
招股书显示,寒锐钴业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业务涵盖了矿石收购、粗加工、冶炼提纯、钴粉及钴化合物生产在内的完整产业流程。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产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钴粉生产商。
寒锐钴业主要产品除钴粉外还包括钴化合物等其他钴相关产品以及电解铜等铜相关产品。电解铜产品是生产铜管、铜线、铜铸件等的原料,是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之一。
在产能方面,寒锐钴业在中国安徽及刚果经营三个生产设施,钴相关产品总产能为1.05万金属吨,而铜相关产品总产能为3.5万金属吨。除现有生产设施之外,公司在中国赣州建设了1万金属吨钴新材料及2.6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电池需求带动 钴消费迅速增长
从全球角度,钴矿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地区,这三个国家共占据全球钴矿储存量的78%。中国虽然是钴资源消费大国,但钴资源储备十分有限,钴矿保有量约为8万吨,约占全球的1%。
钴的产业下游涉及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电池、合金行业以及磁性材料及催化剂等行业。在电池领域,三元前驱体、钴酸锂可用于提升电池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合金领域,钴粉、电解钴可用于提升合金的耐磨性、高温性能、磁性、硬度等特性,并广泛用于生产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钴的的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6至2020年中国市场钴消费量从31.3千金属吨增长至42.9千金属吨,其中3C电池对钴的消费量最大,2020年占比达到46.7%。动力电池领域是中国第二大钴产品消耗领域,占比为24.9%。不同于全球市场,由于中国制造业腾飞,需要消耗大量切割工具,因此硬质合金成为中国第三大钴产品消费领域,2020年占比达到8.0%。
伴随着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5年中国钴产品消费量将到达79.9千金属吨,动力电池占比将增长至51.2%。由于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增长,相比2020年,预计2025年中国钴产品在3C电池、硬质合金及高温合金中的用量占比将分别下降至29.6%、5.3%和3.4%。
钴、铜价格或影响公司利润
财务方面,寒锐钴业的业务收入及净利润波动显著。招股书披露,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度,收入分别为27.8亿元、17.78亿元、22.4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3%、7.6%、19.8%;净利润分别为7.3亿元、1358.9万元、3.34亿元。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0.36亿元,同比上升102.65%;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上升339.31%。
寒锐钴业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财务易受钴及铜行业的市场力量影响,包括钴及铜的当前及预期的供需动态,主要基于资源可得性、发现新矿、钴及铜行业的竞争格局、使用钴及铜的产品的终端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府政策以及全球及地区经济状况。
钴和铜价格变动也会对财务造成重大影响。价格一旦显著下跌,可能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在股权架构方面,截止2021年6月18日,公司创始人梁建坤及现任董事长梁杰(父子关系)的股权占比最高,二者总股权占比超30%。机构方面,包括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信中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有少量股权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