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小米,一前一后抛股权激励计划。
7月2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当天向3904名员工授予了共计7023万股奖励股份。截至7月2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的股价为26.2港元/股,所以此次奖励股份的总额达到18.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34亿元),人均奖励约47万港元(约合39.29万元人民币)。
入选员工最小24岁
根据公告,小米集团董事会于2021年7月2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奖励合共7023万股奖励股份予3904名选定参与者。所有选定参与者均为非关连承授人。上述奖励不会筹集任何新资金。
小米集团称,授出奖励日的股份收市价为26.20港元。按照上述股市收市价计算,合计奖励金额达到18.4亿港元。
此次获得奖励股份的小米员工包括集团优秀青年工程师、优秀应届生和团队核心岗位的优秀员工,以及年度技术大奖的获得者。
小米特别提到,在以上员工中,有约700名优秀青年工程师入选了小米最新的人才激励项目“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他们将获得总计1604.2万股的股票。经简单计算,这700名青年工程师人均获发的股票价值为60万港元(约合50万元人民币)。
公告发布以后,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布微博表示,是他亲自负责了“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首批入选的近700名青年工程师主要是研发工程师、测试、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其中最小的员工仅24岁。
有网友评论称:“现在入职还来的及吗?”“这样工程师肯定会更努力!激发创造力了”还有一位网友调侃称,“我还有汽修专业的高级技工证书,你看什么时候安排一下填入职表,雷总?”
据了解,小米于今年3月30日官宣造车。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小米官宣造车后,雷军已拜访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等车企,并与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以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业内人士商谈。
与此同时,包括武汉、西安等地都表示积极对接“小米造车”项目,希望小米汽车落户。一时之间,一场争夺小米汽车的暗战已经打响。
小米上市以来多次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2018年的7月9日,小米集团登陆港交所,成为首批港交所力推“同股不同权”的挂牌企业,发行价为17港元。
自1月初达到35.9港元/股的高点后,今年以来小米股价累计跌幅达21%。自上市至今,小米集团股价累计涨幅为54%。
近日,小米公布一季度业绩显示,总收入同比增长54.7%至76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163.8%,业绩增长大超市场预期,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2020年全年,小米收入达人民币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据证券时报统计,小米自上市以来,共发布了11次股权激励计划,其中,2019年有4次,2020年有5次,今年来也已有2次。
最近一次发生在2021年1月6日,当时一共给2405名员工授予了1686.63万股,当时的小米股价为33.90港元,授予股份的整体价值为5.72亿港元。
股份奖励是上市公司常见的激励员工的方式之一。就在不久前,格力电器(000651)就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参与员工数达1.2万人。
不过格力的计划和小米有所不同,小米是给员工发股票,而格力是以折扣后的价格让员工买股票。
格力1.2万名员工可5折买股票 打组合拳再出手回购6000万股
刚刚过去的6月份,格力股价下跌了7.46%,今年以来累计下跌了17%。
股价下跌之际,格力再度出手回购自家公司股票。
7月2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称,截至6月30日,该公司第三期回购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6001万股,占总股本的0.9975%,支付的总金额为31.75亿元。其中,最高成交价为56.1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9.92元/股。
截至目前,格力已经完成了前两期共120亿元回购,加上此番30亿元回购,已经累计动用了150亿元回购自家股票。
除了大手笔的回购,6月30日,格力刚刚召开完股东大会,备受争议的格力员工持股计划顺利通过,1.34万人的投票更是创纪录。
此事源于6月20日晚间,格力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总额不超过30亿元,覆盖员工人数最高为1.2万人,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27.68元/股,回购股票规模不超过1.08亿股,占该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80%。
由于员工5折“买股票”,董明珠一人更是认购3000万股,账面浮盈就达8亿元,一度备受市场争议。
紧接着,6月27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将第二期回购的股份变更为直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显然对股东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
此外,董明珠还罕见的现身接待机构投资者。在被问到“公司后续会不会注销回购股份,长期分红比例会不会加大?”的问题时,格力电器回应,该公司回购股票不仅仅为了股权激励,更重要的是维护股东、社会、员工的利益,是否会注销回购股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按程序决策。
即第三期回购是否注销,目前还没有结论。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