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之后,科创板又将迎来集中解禁

国盛证券张启尧
短期看,科创解禁主要体现为情绪扰动,且短期的潜在市场冲击实则为资金入场提供了底部机会。中长期看,科创的集中解禁将释放大量流通股本,为机构增配提供更多筹码。

科创板集中解禁影响如何?

科创再迎集中解禁,与去年有何异同?今年三季度,科创板再迎集中解禁,剔除新股首发带来的解禁分流,今年7月和8月的首发解禁规模分别约2295.4亿元和1412.0亿元,月均水平与去年同期7月的1781.3亿元大致相当,再度成为科创投资的市场关注热点。尽管如此,仍需注意本轮的集中解禁与去年的几点不同:

其一,本轮解禁虽规模更大、窗口更长,但压力不一定更大。本轮集中解禁的股份不仅涵盖2019年首批科创板公司的首发股份,而且包含去年同期新股的首发股份,因而无论是解禁总量还是窗口长度均超过去年同期。但这主要源于连续两年7-8月的IPO加速扩容,此轮的集中解禁不仅有解禁窗口的叠加效应,也有IPO扩容的推动,因而解禁总量的抬升并不必然对应科创板整体压力的抬升。

其二,本轮解禁分布相对均衡,解禁冲击或将相对平缓。去年同期的解禁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7月22日,且以首批科创板公司的“周年”解禁为主,而此轮解禁相对分散,单日最大解禁规模尚不足500亿元,因而预计本轮的解禁冲击或将被“摊薄”。

其三,去年同期的解禁更多集中于指数成分股,而本轮解禁则更多向指数外围倾斜。去年7月,解禁压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指数成分股中,占比达98.5%,而今年7、8月的科创解禁压力明显开始向非指数成分股倾斜,解禁规模占比分别达到26.7%和44.9%,因而本轮解禁之下,预计指数承受的解禁压力将弱于去年同期。

上一轮科创板集中解禁有何经验?

回顾去年的科创板经验,一方面解禁与实际减持存在一定时滞,另一方面解禁意愿也相对有限。去年的解禁高峰集中在7月,而实际减持高峰则集中在12月,而且去年7月单月解禁约1800亿元,但2020年下半年合计减持规模仅约500亿元,实际减持比例相对有限。
此外,结合市场表现看,集中解禁更多带来情绪上的扰动,解禁本身与实际减持的落地对市场表现的影响均相对有限。与今年类似,科创50指数在去年解禁前夕也处于上升阶段,但伴随集中解禁窗口的临近,过度担忧之下,指数快速大幅回撤,7月13日单周遭遇四连阴,累计跌幅近20%。但反观后期,7月22日解禁正式落地后,指数仅连续下跌两日,累计回落8.2%,随即快速上扬;而且12月的实际减持高峰之下,指数也基本维持震荡格局,单月仅小幅收跌1.2%。
短期看,科创解禁主要体现为情绪扰动,且短期的潜在市场冲击实则为资金入场提供了底部机会。中长期看,科创的集中解禁将释放大量流通股本,为机构增配提供更多筹码。去年三季度集中解禁之后,公募基金的科创配置也在四季度明显提速,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

展望三季度,短期集中解禁或有情绪扰动,但并非核心矛盾,业绩高增速仍是科创掘金的关键。此前,我们已在中期策略及系列报告中反复强调,当前市场的核心动力是资金格局由此前的增量入市向存量博弈的转型,估值驱动也逐步由分母端向分子端回归,业绩高增速成为资金追逐的重心。因而,集中解禁短期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一定扰动,但并非核心矛盾,科创板自身的业绩增速优势仍是掘金关键。后续伴随中报窗口的临近,应继续围绕业绩高增精选结构,并把握解禁冲击可能带来的阶段底部机会。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2、海外超预期波动。

本文来源:尧望后势 (ID:gscl_2018),作者国盛证券张启尧,本文节选自《【国盛策略 | 科创】科创板集中解禁影响如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