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毒株会再度冲击全球供应链吗?

招商证券谢亚轩等
疫情对生产端的整体影响已明显降低。如果疫情对生产供应端带来广泛约束,那么制造业PMI 等指标会出现相应下降,但今年3月以来,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维持高景气,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端也并未受到全面冲击。

核心观点:

  • 印度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制品、珠宝和贵金属首饰、医药制品、机械制品、到汽车及汽车零件、电子设备、农产品等,以上商品供应链将更可能受到Delta疫情的影响。其中珠宝首饰、农产品等商品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且对工业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石油加工、汽车工业自动化生产水平较高不易受持续性影响。结合行业劳动力密集度,我们认为印度疫情将重点对电子行业、医药行业、纺织行业等全球供应链产生负面冲击。
  • 印度在电子产业链上的定位主要是零组件制造和组装,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对海外的冲击效应较小。相比而言,印度在仿制药、原料药和疫苗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印度疫情对全球生物医药业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印度的纺织产业停工停产也给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中游纺织制造环节造成影响。
  • 印度疫情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从规模上来看,与印度进出口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规模占比较小;从结构来看,我国对印度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手工艺品、原材料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可替代性,而印度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明显更大。由于部分产业的相似性,印度疫情使得我国企业短期承接部分订单转移,相关原料药、纺织企业受益。
  • 全球第三波疫情存在爆发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印度疫情加剧疫苗供应不足,而当前全球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其中新兴经济体风险较大;二是delta毒株及其他变异毒株的出现降低疫苗的有效性;三是变异毒株具有更强传播性,防控措施的放松将导致病毒快速扩散。
  • 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对供应端带来广泛约束,那么制造业PMI 、出口等指标都会出现反馈,但事实上,2021 年3 月以来,除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维持高景气外,新兴经济体的生产端也并未受到全面冲击。这意味着,疫情对生产端的整体影响已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防控措施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者接触感染人群,比如非必要活动的限制,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的限制,强制佩戴口罩等。二是疫苗接种人群或有侧重,重点单位的工作人群获得疫苗接种概率更大。三是检测效率的提高,感染人群及时被隔离治疗。
  • 预计我国进口链整体将保持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疫情防控的经验累积,政府及时采取严控措施,明显降低 delta疫情对生产端影响。二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发达经济体主要负责“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同时自动化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度相对较低,在疫苗接种率50%-70%的情况下,出现供应链冲击的可能性较小。
  • 考虑疫情期间港口运输、边境检验效率有所下降,同时“主动”减产和需求旺盛等因素将进一步带来部分商品持续的供给约束。

一、印度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影响整体可控

1 、印度疫情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随印度大选期间防疫措施的放松及新冠病毒变异Delta毒株的出现,2021年3月新一轮疫情席卷印度。数据显示,3-5 月期间,印度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快速上升,最高达414433人。近期印度疫情比之前有所缓解,无论是新增确诊病例还是死亡人数都在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防控措施的升级。

目前印度的疫苗接种占比(至少一剂)已近 20%,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疫情的扩散速度。《柳叶刀》研究估计,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可以降低 60%感染 Delta 变种病毒的风险,同时降低 73%感染 Alpha 变种病毒的风险。此外,接种两剂疫苗后,感染 Delta 变种后住院的风险降低约 70%。虽然疫苗对 Delta 变种感染的有效性降低,但对避免重症风险的保护水平相似。鉴于严重的国内疫情使得印度政府在医疗物资和疫苗储备上捉襟见肘,印度血清研究所(SII)于 5 月宣布将新冠疫苗出口暂停计划延长到 2021 年底,同时努力扩大疫苗产能,优先提供给印度国内。

防控措施方面,3月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封城、停工停产、宵禁、居家办公等措施,及时控制人际传播的渠道。其中,生物制药、电子、纺织等产业均出现停工停产,如印度医药中间商和原料药企业开工率仅 30%左右,使得印度向欧洲等地区出口药物的供应链一度处于崩溃状态;富士康、纬创、OPPO 、vivo 、三星等均不同程度上停止了工厂生产活动。

随着疫情逐步缓和,印度各郡调整了防疫力度,比如缩短宵禁时间、允许商业活动以 50%的容量开放,但近期 Delta 病毒再次发生变异使得防疫措施或再度收紧,如Maharashtra 政府表示,由于在该郡七个地区检测到 Delta plus SARS-CoV-2 变种,现在将实行三级限制,而不是本月早些时候宣布的五级解锁。印度政府官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认为,第三波疫情不可避免,很可能会从9月至10月开始。

2、印度疫情对部分产业带来一定冲击

作为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印度具有年轻人口比例高、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规模较大等优势,这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强吸引力。

具体来看,一是年轻人口比例高。2020 年超过 50%的人口在 25 岁以下,超过 65%的人口在 35 岁以下,平均年龄为 29 岁。二是劳动力成本低。根据购买力平价,2019 年印度人均年收入约 6920 美元,而中国人均年收入 16790 美元。三是市场规模较大。2020 年印度总人口超过 13.9 亿,GDP 超过 2.6 万亿美元,经济体量位列世界前列。

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印度的精炼石油产品、生物医药、钢铁、运输设备、纺织等制造业来不断蓬勃发展,增加值规模排在前列。

数据显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药品和药用化学品制造、基础钢铁制造、机动车及零部件、基本金属及其他有色金属、塑料制品、非金属制品、纺织纤维等制造业净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3698 亿卢布、7211 亿卢布、6077亿卢布、6477 亿卢布、2834 亿卢布、2378 亿卢布、2230 亿卢布、1906 亿卢布。

除此之外,印度的 IT业具备 较好的产业基础,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吸引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的跨国企业入驻。

即便是新冠疫情期间, 新加坡、美国等都加强了对印度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领域的投资。2020 年4月至2021年3 月,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高达 817.2 亿美元,比2019年高出10%。其中,从新加坡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最高,其次是美国和阿联酋,分别为 157.2 亿美元、128.3 亿美元和 39.2 亿美元。

从行业来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获得投资额最高,约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 44%,其次是建筑和服务部门。但我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较少,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手机电信设备、家用电器、电力设备、 钢铁、工程机械等领域。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0年,全球对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排名中,中国位列第19位。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流量5.3亿美元,截至2019年末,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存量 36.1 亿美元。

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制品、珠宝和贵金属首饰、医药制品、机械制品、汽车及汽车零件、电子设备、农产品等,这些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产品供应链将更可能受到印度新冠疫情的影响。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重点印度商品出口规模有所下降,其中矿物燃料和矿物油类及其制品、贵金属、医药制品、机械器具、有机化学品等出口规模较大,分别为 276 亿美元、244 亿美元、184 亿美元、179 亿美元和 174 亿美元。

珠宝首饰、农产品等商品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且对工业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石油加工、汽车工业自动化生产水平较高不易受持续性影 响。结合行业劳动力密集度,我们认为印度疫情将重点对电子行业、医药行业、纺织行业等全球供应链产生负面冲击。

印度在电子产业链上的定位集中在零组件制造和组装环节,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因此疫情引发停工停产对海外的冲击效应较小。

受印度廉价劳动力、市场潜力和较好的 IT产业基础的吸引,苹果、三星、vivo、小米、OPPO、华为等重要品牌不断向印度布局产线,印度的电子产业产能逐年提高。从销量上来看,印度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市场,2019 年占全球手机销量 12%、金额份额 6%。

目前已在印度布局的电子产业科技巨头主要有: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索尼、三星、戴尔等。自4月下旬第二波疫情爆发以来, iPhone12 的产能在印度已经下降 50%以上,而小米、OPPO 等在印度设立产线和货代工厂的手机品牌产能也严重受到影响。

印度自身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手机大厂在印度的产出以供应当地需求为主,而印度的消费能力在疫情带来的手机停产和社区封闭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下降,在印度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小米、vivo 等国产手机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相比而言,印度疫情对全球生物医药业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印度在仿制药、原料药和疫苗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显示,仿制药占其药品结构的 70%,专利药占比仅仅 9%。目前出口到全球 220 个国家,占据 55%的欧洲和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药品供应国,被称为“第三世界药房”。

原料药方面,除美国外,印度和中国是全球原料药供应的两个最大市场,分别占据全球供应量的 12%和 9%。相比出口大宗原料药占比较大、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的中国,印度主要以抗感染、心血管等特色原料药为主,在产业链中占据中游,主要出口对象为欧美国家。

疫苗方面,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原本计划提供 1.1 亿剂疫苗,约占整个 COVAX 上半年供应的 64%,在印度停止出口疫苗后,“新冠病毒疫苗国际实施计划”(COVAX)失去大部分供给,这反映了国际疫苗供应链对印度制造的过度依赖。

作为世界重要的棉花出产地,印度的纺织产业停工停产也给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中游纺织制造环节造成影响。

数据显示,2019/2020 年度,印度棉花产量为 642 万吨,约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 24%,而纱线产能占全球比重超 20%。受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停工停产影响,印度服装行业出口严重萎缩,2020 年印度服装行业出口减少 24%。

相关报道显示,2021年3月再度爆发疫情以来,劳动力短缺、停工停产、交货不及时等问题已经影响纺织用品的供应,印度纺织企业已经丢掉了大量的出口合同。

3、印度疫情对我国影响有限

从规模上来看,与印度进出口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规模占比较小,印度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有限。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为 876.3 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 667.6 亿美元,从印度进口 208.7 亿美元,顺差 458.9 亿美元。

中国主要对印度出口电气机械和器材、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其中出口电气机械和器材达178.2 亿美元;主要从印度进口矿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其中进口 4480 万吨铁矿石,创下九年来新高,同比增长 88%。

从结构来看,我国对印度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手工艺品、原材料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可替代性。

数据显示,我国从印度进口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商品是有机化学品、矿石、矿物燃料、鱼和甲壳类、棉布,分别为 31.1 亿美元、21.5 亿美元、20.8 亿美元、13.8 亿美元和 10.4 亿美元,占我国相关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为 5.4%、1.3%、0.6%、0.9%和 11.3%。仅羽毛制品、咖啡茶制品、丝绸、蔬菜提取物、地毯和其他纺织品、棉花进口额占总额比超过 10%,分别为 58.2%、46.7%、23.6%、23.3%、12.8%和 11.3%。

相比我国而言,印度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明显更大。

印度从我国进口的电气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化肥等商品均超过 20 亿美元,分别为 199.7 亿美元、138.7 亿美元、82.3 亿美元、28.2 亿美元和 20.9 亿美元,占进口总额比重分别为 39.3%、31.2%、40.1%、19.3%和 29.0%。

在印度从我国进口商品中,有 18项商品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比重超过 50%,其中头饰及其零件、伞具、皮革、纺织面料、家具等商品进口占比超过 70%。

由于部分产业的相似性,印度疫情使得我国企业短期承接部分订单转移。

生物医药方面,印度和中国同属原料药的重要供应国,疫情使得印度本国的原料药生产受限,短期将会导致全球原料药市场供应缺口;我国的国药和科兴疫苗已获得 WHO 紧急使用授权,有望成为全球疫苗的重要供应源;纺织业方面,纺织服装业是印度经济的主导细分产业之一,印度再度爆发疫情使得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服装行业首当其冲,同时东南亚经济体也受到 Delta 病毒影响,进一步扩大供应缺口。

在印度原料药、纺织业等产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在相关领域具备产业基础和充足产能,预计短期订单向国内转移,使得相关原料药、纺织企业受益。

二、Delta毒株会冲击全球供应链吗?

1、全球重要经济体疫情出现反扑

全球第三波疫情存在爆发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印度疫情加剧疫苗供应不足,而当前全球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其中新兴经济体风险较大;二是 delta毒株及其他变异毒株的出现降低疫苗的有效性;三是变异毒株具有更强传播性,防控措施的放松将导致病毒快速扩散。

数据显示,美国、英国、越南、南非等全球重要经济体均出现疫情反扑,以越南和泰国为例,越南2021年5-6月新增确诊人数高达13935例,2020年全年感染仅1465 例;泰国 2021 年 5-6月新增确诊人数高达192257例,2020年全年感染67044例。

2、疫苗分配不均衡,防控措施短期成为决定性变量

从疫苗接种率来看,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疫苗大部分依靠进口,目前接种率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另一方面,印度疫情导致“新冠病毒疫苗国际实施计划”(COVAX )供应不足, 各国对疫苗的争夺激烈导致疫苗分配极不均衡。

截止7月,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占比(至少一剂次)为23.52%,其中英国、德国、美国、法国等经济体疫苗接种率较高,分别为 66.1%、54.7%、54.1%和 49.8%;而越南、缅甸、泰国、南非等经济体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 3.7%、3.4%、9.9%和 5.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由于疫苗接种效率不足,防控措施成为短期减少疫情扩散的决定性变量,目前重要新兴经济体均采用隔离,停工停产,宵禁,关闭公共设施,线上办公等措施以应对疫情扩散。

以越南为例,越南预计将开始试用疫苗护照,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将被允许隔离7 天,而目前的要求是21 天;已从6月29日起无限期延长其现有的 COVID-19 对商业、聚会和交通的限制;非必要的商业活动继续暂停,公共场所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也暂停;60 岁以上的当地人必须留在他们的住所,除非在处理紧急医疗情况时;当局已在第 8 区的几个地区以及 Binh Chanh、Binh Tan、Hoc Mon、Tan Phu 和 Thu Duc 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出入境限制等。

3、Delta毒株对供应端带来严重冲击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如果疫情防控对生产供应端带来广泛约束,那么制造业PMI 、出口等指标都会出现相应的下降,但事实上,2021年3月以来,除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维持高景气外,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端也并未受到全面冲击。

数据显示,墨西哥、巴西 3 月以来制造业景气度一直保持回升趋势,新加坡制造业景气度基本维持平稳,而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制造业景气度于 6 月出现下降。这意味着,疫情因子对供应端的整体影响已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防控措施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业劳动者接触感染人群的概率,比如非必要活动的限制,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的限制,强制佩戴口罩等。二是,疫苗接种人群或有侧重,重点单位的工作者获得疫苗接种概率更大,三是,检测效率的提高,感染人群及时被隔离治疗。

新增感染者数量和制造业PMI指数的背离是证据之一。我们将新增感染者数量作为衡量疫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数据显示,2020 年疫情对全球各经济体制造业生产端产生较大冲击,南非、巴西 4 月制造业 PMI 指数收录 30 和 36;而 2021 年疫情再度爆发后,生产端并未带来持续性收缩,制造业维持景气度区间。

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并未明显降低是证据之二。

数据显示,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二季度新增确诊人数分别达到14260人、406479人和230438人,均远超过第一轮疫情总感染人数。

相比 2020 年二季度出口表现,此次疫情期间出口的两年平均增速维持相对平稳,5 月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增速为 4.4%和 4.8%,6 月越南出口增速为 10.8%,意味着疫情对出口端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

同时,从我国的进口来看,从马来西亚和越南进口的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部件、运输设备及零部件等并未出现明显下滑,意味着进口链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疫情防控的经验累积,政府及时采取严控措施,明显降低delta疫情对生产端影响。二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发达经济体主要负责“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同时自动化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度相对较低,在疫苗接种率 50%-70%的情况下,出现供应链冲击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对于出口而言,一方面在疫情未失控的情况下,海外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不会出现突然萎缩;另一方面,因新兴经济体部分商品供应缺口,我国可获得短暂替代效应,但长期仍看产品竞争力。

但考虑疫情期间港口运输、边境检验效率有所下降,同时“主动”减产和需求旺盛等因素将进一步带来部分商品持续的供给约束。

比如,原油方面,OPEC+大会未能达成协议,将继续维持当前的生产配额,不增加任何供应,在全球快速复苏需求旺盛的情形下,原油供需缺口进一步抬升油价;铜方面,作为全球重要供应源的智利,尽管国内出现疫情反弹,但采用轮班制、核酸检测和病例追踪、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等措施维持了铜的高产量,5 月份铜出货量同比增长 70%至 49.67 亿美元。

本文作者:谢亚轩、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来源:招商证券,原文标题:《Delta毒株会再度冲击全球供应链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