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通胀、消费通缩

海通证券梁中华
海通证券表示,商品通胀、消费通缩的局面短期内要大幅缓解的可能性依然较低。预计疫情完全渡过之前,消费难有大幅改善。

概 要 

202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6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1.1%,PPI同比上涨8.8%,较上月双双回落,但PPI依然处于高位。

我们认为,商品通胀、消费通缩的局面,短期内要大幅缓解的可能性依然较低。上游商品端供给仍然受到压制,再加上海外服务业恢复拉动油价上行,商品通胀环比虽然回落,但同比要看到大幅回落的概率还比较小。下游消费需求端依然疲弱,预计疫情完全渡过之前,消费难有大幅改善,仍然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

1、PPI仍在高位

PPI同比涨幅小幅缩窄。6月PPI同比上涨8.8%,仍处在高位,而环比涨幅回落至0.3个百分点,较5月大幅缩窄1.3个百分点。随着“保供稳价”系列政策的落地,国内多数工业品价格出现回落。包括推动煤炭企业增产、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等政策,带动黑金冶炼、有色冶炼价格环比回落,煤炭采选虽有上涨,但涨幅也较5月回落。不过国际油价的持续上行,使得油气开采价格涨幅明显扩大。

PPI大概率已见顶,但短期下行速度较慢。需求方面,国内投资需求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而美国耐用品需求已经趋于回落,接下来主要是服务业修复。供给方面,资源国短期扰动仍在,但随着疫苗持续接种下半年仍可缓解;国内当前保供政策已见成效,但环保政策执行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因而多数工业品涨价压力明显缓解。相比之下,由于欧美服务业需求仍在抬升,原油需求端或延续复苏,油价仍有上行空间。

CPI仍在低位

CPI同比低位震荡。6月CPI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其中受供给持续充裕影响,猪肉价格继续环降13.6%,成为CPI的主要拖累。但即便剔除食品项,非食品类价格的增长动力也变得疲弱:非食品CPI环比持平(3-5月环比均增长0.2%),核心CPI环比下降0.1%。

具体来看,前几个月支撑非食品CPI价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的持续修复。但此驱动因素在6月出现了反复:6月服务CPI环比反季节性走弱(-0.1%),同比增速1%,不及疫情以前2%左右的增长,反映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复苏的动能依旧乏力。再比如看6月端午节假期的旅游消费,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而旅游收入仅恢复至74.8%。收入增长缓慢或仍对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形成制约。

二是上游原材料涨价向下游的传导。我们将食品类从PPI生活资料中剔除掉,发现非食品类生活资料和非食品类消费品CPI走势相关性很高,这主要是因为PPI衡量的是消费品的批发价,而CPI衡量的是消费品的零售价。因而CPI非食品价格的走弱也与PPI生活资料价格变化相关。

6月PPI生产资料环比继续上涨,只是涨幅有所减弱,但下游的非食品生活资料价格反而下降,其中耐用消费品仍受到上游价格的拉动,而一般日用品和衣着价格均出现明显回落。因而与前期一样,上游涨价虽部分拉动了下游价格,整体传导仍明显不畅。所以往后看,随着工业品价格走过顶点,消费品价格受上游的拉动力量或将持续走弱。

因而综上两方面看,非食品CPI的修复斜率可能也将低于预期。加上生猪产能仍处高位,猪肉价格走低叠加去年高基数仍形成拖累,整体CPI的回升或较为缓慢。

商品通胀,消费通缩

如果PPI难有明显回落,而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持续不畅,意味着两者的价差将继续对中下游企业利润形成压力。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多处于产业中下游,若中下游企业持续承压,将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进而影响终端消费的修复趋势。

我们认为,商品通胀、消费通缩的局面,短期内要大幅缓解的可能性依然较低。上游商品端供给仍然受到压制,再加上海外服务业恢复拉动油价上行,商品通胀环比虽然回落,但同比要看到大幅回落的概率还比较小。下游消费需求端依然疲弱,预计疫情完全渡过之前,消费难有大幅改善,仍然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

本文作者:海通宏观梁中华、应镓娴,文章来源: 梁中华宏观研究 ,原文标题:《大宗通胀、消费通缩——2021年6月物价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