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成长一哥”刘格菘再发新基金,“顶流”基金经理超大规模资金管理已呈常态

佳文
根据公告,广发基金将在8月份启动一只三年期基金的募集,而基金经理是一年半未发新基金的刘格菘

刘格菘要发新基金了。

根据广发基金公告,该公司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将在8月份启动一只名为“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期持有”的新产品发行。

这是2021年内,“顶流基金经理”募集的第一只新基金。也是刘格菘继2020年初募集广发科技先锋基金一年半的又一只新产品。

根据招募说明书,上述产品将托管在民生银行,且基金经理只有刘格菘一人,大概率将是未来刘格菘倾注精力的重点产品之一。

而如果募集顺利,则刘格菘的受托规模大概率将重新逼近900亿规模大关,在顶流基金经理中,回到规模的中位数。

在A股市场,只有兼具名气、业绩和大规模资金管理纪录的明星基金经理才能被称为“顶流”。

目前业内公认的顶流至少包括以下几位:刘格菘、张坤、刘彦春、葛兰、谢治宇等。它们管理的规模大致在740~1350亿之间规模。而刘格菘二季度末的公募管理规模在755亿左右(choice统计)。

产品为何?

根据相关公告,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期基金是一只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

它的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上市的股票(含创业板),港股通,港股通股票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基金发行上限为150亿

该基金的股票投资策略为“遵循行业间优化配置和行业内个股精选相结合的股票投资策略”。

行业投资策略方面,强调“依据行业的长期增长前景以及行业相对投资价值评估结果,精选长期增长前景看好且具有良好投资价值的行业进行重点配置”。

个股投资方法上,强调“重视投资价值与成长潜力的平衡,一方面利用价值投资标准筛选低价股票,避免市场波动时的风险和股票价格高企的风险;另一方面,利用成长性投资可分享高成长收益的机会。”

刘格菘其人

刘格菘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本轮“基金大发展”时期的第一批“顶流”基金经理。

他管理的基金曾经囊括了2019年的公募基金全市场前三名,是业内第一个“三冠王”。

但他此后的发展路径,和其他“网红”基金经理有很大差别。

多数网红基金经理都有其特别擅长的行业,个人事业生涯起伏也与之密切相关,比如蔡嵩松之半导体,葛兰之医药。

但刘格菘其实没有。

他夺冠的2019年,半导体板块异军突起,刘格菘当时也对半导体个股进行超重仓配置,市场一度视之为“科技基金”的代表。

但2020年后,刘格菘果断下降半导体配置比例,相反,上半年增加布局医药、二季度起大举布局新能源,在规模快速扩张中稳住了基金业绩。

2020年末至今,刘格菘增加更换了化工和医药的重仓品种,同时再度提升半导体的配置,保持对新能源的关注。这几个调整,目前来看也贡献明显。令他的几个主打产品进入年内的行业前四分之一。

所以,如果一定要概括刘格菘的风格,那么贴上某一个行业的“标签”不一定恰当。他的风格应该是一种配置的方法论,鲜明的配置风格和适时切换的能力。

打破基金规模“魔咒”?

刘格菘以及一批顶流基金经理的业绩,近年持续稳定向上,这动摇了一个过去几年的重要论断,大规模基金管不好。

以刘格菘管理的广发中小盘为例,除了2018年的回调中表现相对一般外,在2017、2019和2020年的表现都是行业前四分之一

 

 

类似的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成长、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葛兰管理的中欧意料健康都能够常年表现在行业相对前列。

而且,它们的产品的规模,在过去两年内都是业内相对靠前的。

这或许证明一点,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内,规模不是最重要的业绩“干扰”因素,或者说,基金经理正常管理的基金规模“上限”被大大提升了。

当然由于大规模产品的出现,主要集中在过去三年,从市场周期看,或许还有经历更长时间考验的必要。但过去的时间已经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投资体系的长期性和完备性,认知水平的准确和深入程度,可能是比规模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对基金经理业绩而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