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开信贷座谈会:较往年提前三个月,这一次“可能不一样”

覃汉团队
回顾前两次货币信贷座谈会召开后的情况,债市都先小跌、后大涨,但这次还能重演历史吗?我们不妨回顾下,为何过去两次座谈会没有带来宽信用预期发酵。

2021年8月23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强调“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作为央行一年召开一次的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参考往年经验,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通常于每年11月下旬召开,前两次会议分别在2018年11月15日和2019年11月19日召开,2020年未召开。2021年货币信贷座谈会在8月下旬就早早召开,反映出央行对5月份以来信贷需求持续偏弱的担忧,下一阶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基本已经箭在弦上。

回顾前两次货币信贷座谈会召开后的情况,债市都先小跌、后大涨,但这次还能重演历史吗?我们不妨回顾下,为何过去两次座谈会没有带来宽信用预期发酵。

2018年11月社融增速降至10.3%,创历史新低,社融断崖式下滑已逾一年,“融资收缩”成为2018年债牛主线,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召开,强调“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明确释放宽信用信号。

虽然座谈会后,政策层打出组合拳,扩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一二五”目标,但牛市大环境下,市场并不相信宽信用,10月份全面降准已经证伪了7-9月的宽信用预期,在“宽信用”一直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融资收缩”主逻辑就一直发酵。

2019年11月社融增速再次降至10.6%,连续5个月加速下滑,面对经济下行和局部信用收缩的压力,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强调,要“两加强、三结合、四重点”,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再次释放宽信用信号。

但是,在猪通胀和专项债利空出清的情况下,央行宽松态度明确,逆势调降MLF利率5bp,后续并不存在加息可能,宽货币只是节奏问题,一致预期下必有抢跑。故2019年信贷座谈会召开后,宽信用预期也没有发酵,并且随后疫情“黑天鹅”带来全面大放水,债牛一直延续到2020年5月。

此外,2020年并未召开货币信贷座谈会。考虑到疫情以后信贷大幅扩张、经济持续修复,企业资本开支不断支撑中长期贷款投放,虽然2020年11月信贷有“寻顶”趋势,但政策透露出“紧信用”信号,像2018-2019年一样召开货币信贷座谈会的意义似乎不大。

落脚当下,2021年8月就召开座谈会,较往年提前了3个月,说明信贷偏弱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后续金融数据企稳反弹确定性高,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再加上8-12月债券供给持续放量,本轮宽信用预期发酵可能会持续到四季度。因此,这次可能与前两次情况不一样。

2021年5月份以来,信贷数据持续低迷,短期的消费贷、经营贷被严查,中长期的房地产贷款受限制,城投严监管限制流贷,7月份以来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大幅下滑,反映出银行信贷额度相对充裕、但实体信贷需求偏弱的情况,这背后是实体经济衰退的苗头。

我们认为,提前召开货币信贷座谈会,背后是央行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的努力,下一阶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可能会成为政策主线,信贷需求偏弱的情况也会间接得到缓释。

截至8月23日,8月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额超过9000亿元,2021年专项债净融资额度已经完成53%,较7月末的39%明显提速,9-11月还需要完成约30%的额度,且大部分压力可能会集中在9月份。加上国债供给,8-12月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拉升作用不可小觑。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在信贷和债券同时放量的情况下,宽信用主线得到强化,预期发酵的时间窗口会延长到四季度,利率向上调整的风险越来越大。

本文作者:覃汉团队,来源:覃汉投资笔记,原文标题:《这次可能不一样——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点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