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变奏:长期主义者寻路未来

资讯

在地产圈里,龙湖是个很另类的存在。业内谈及龙湖的时候常开玩笑说,龙湖就不像是个房企。

以地产开发起家,龙湖把商业作为主航道已有十余年,在其三年前提出“空间即服务”战略之后,龙湖又把新赛道和关注点放到了“服务”之上。

经历多年励精图治,龙湖的“服务”蓝图正徐徐展开:过去几年,龙湖集团经营性收入均保持着可观的增速,在2017年约45亿元左右的基础上,行至2020年,龙湖的“服务引擎”已超过了150亿元。今年上半年,疫情等外部影响减弱,龙湖集团经营性业务再次加速升级,实现收入87.8亿元,同比增长49%。

在龙湖的字典中,经营性业务又被称之为“服务引擎”,并被寄予了极高的期待。对于龙湖而言,“如果开发引擎代表当下,服务引擎则代表未来。”

以空间为始,以服务为终,龙湖这家“传统行业未来企业”又进一步。前不久,龙湖又发布了最新的架构调整,简而言之就是将地产航道独立,龙湖总部更名为“赋能平台”,变得更轻。

这样的变革也让龙湖在集团层面跳出了单一的地产开发业务,从而对多航道、更大的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而组织架构变革也让投资者对于龙湖的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利于投资者重新评估对龙湖的认知。

秉持着长期主义原则,龙湖希望在双引擎并进的前提下,提升经营性业务收入。届时,龙湖可就真不只是个房企了。

变革:双引擎并进

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在年初的业绩会上曾表示,“长期原则是龙湖的主要原则,短期目标要让位于长期目标”。

2011年开始,龙湖将每年销售回款的10%作为上限,用于投资持有型物业。彼时,市场上不少声音认为,龙湖错了。的确,在那个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做商业、搞经营看上去是件很不明智的事情。

不过,具有长期眼光的龙湖并没有因此而彷徨,而是坚持战略笃定。深耕一二线、坚定商业布局、保持稳健财务的风格,这是此后多年间龙湖的状态。即便与借助财务杠杆狂奔的同行相比,其发展势头略有逊色。

然而,那个只论规模的时代终将远去,人们开始谈论向经营要利润。这时候,龙湖已经领先了同行几个身位。2021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已开业商场为54座,开业总建面达到524万平方米,覆盖13个城市,整体租金收入达到37.1亿元,出租率为98%。下半年还有7座新开商场。随着龙湖商业稳步前进,2021年度商业租金收入有望达到85亿元。

笔者在与房企人士交流,问及他们近期向谁取经的时候,得到的回应除了万科,就是龙湖。大家都想学习龙湖如何做商业,如何做经营。

而对于估值谨慎的港股市场,投资者们也愿意给龙湖更高的估值。龙湖的商业运营能力,已经被资本市场认知。

在取得了“服务”的能力后,龙湖希望自己的业务模式、多航道布局能够更加丰富。

租赁住房赛道中,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助力龙湖冠寓领跑行业。此外,龙湖冠寓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2021年上半年,冠寓已开业城市达到30余个,已开业房间数达到9.4万间,期末出租率超过94%。龙湖租赁住房业务租金收入同比增长45%至10.7亿元,已经开始盈利。

邵明晓表示,“龙湖冠寓今年租金收入有望达到25亿。如果不是受到疫情影响,冠寓在2020年就已经实现盈利了”。

作为龙湖集团“空间即服务”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经过 24 年的探索,龙湖智慧服务早已沉淀出行业内领先的物业服务标准,并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如今,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单坪创收,其均居行业前列。智慧服务服务业态丰富性也领跑行业,目前已覆盖住宅、商业、文旅、办公、酒店、医院、学校、康养、案场、产业园、租赁住房、市政配套、智慧城市13大业态的服务。

继此前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四大主航道业务后,在今年年初,龙湖启动了“房屋租售”、“房屋装修”两个新航道。

笔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龙湖新启动的两个新航道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自年初以来,塘鹅租售保持积极审慎的外拓节奏,新进山东济南等城市。截至2021年3月底,塘鹅租售已为28万+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满意度高达96%。

2021年5月,龙湖集团正式启用智慧总部,房屋装修航道在装修智慧总部中秀了一把。利用装配式装修,龙湖集团智慧总部节约了50%左右的时间成本。

吴亚军在业绩会上特别提到,”房屋装修业务是基于客户的需要发展出来的,而且我们是从材料源头开始抓起的,因为害怕用到不合格的材料而影响到整体装修的效果,目前我们已经有自己的工厂。”

除了主航道的业务,在“空间即服务”战略下,包括医疗康养、IP、产城等创新业务也是龙湖面向未来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这些业态逐渐成熟,龙湖服务引擎的轰鸣声也愈发声势浩大。

寻路:未来企业

龙湖的目标是“未来企业”。这个目标如今看似容易,实则坚持不易。

龙湖、万科和华润之后,不少企业也加入了对商业领域的角逐。彼时,不少房企大佬们判断行业已处于拐点当中,纷纷寻求自身的“第二曲线”。

然而,十年间,一次次货币刺激维持了住宅开发业务的高速增长态势,房企对规模的追逐弥漫着全行业。融创、阳光城、新城等等黑马、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多少扰乱了一些房企在“第二曲线”上的战略布局。

毕竟住宅开发业务和商业运营,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团队的能力要求也截然不同。要做好商业,离不开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龙湖则从一开始就坚定让开发业务支持商业。

邵明晓在业绩会上也曾表示,龙湖擅长下苦工,做运营,做细活。

龙湖在住宅开发方面稳步发展的定力,长期积累而成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能力,让其财务盘面一直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龙湖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净资产负债率为降为46%,现金短债比5.48,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比为3.91,连续五年稳居“三道红线”绿档。公司平均借贷成本维持在4.21%的低位水平,平均贷款年限延长至6.18年。

更重要的是,龙湖做商业不是光依靠项目数量来讲故事,而是能够与多航道业务协同,互相增色。也正因如此,龙湖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业内争相学习的榜样。

近些年龙湖逐渐释放出来的主航道业务也大多遵循着这条路线,其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局限在单个的楼盘、社区当中。包括龙湖智慧服务等业务所连接的服务对象,正在不断深化、延展。

从龙湖所提出的“空间即服务”顶层战略来看,龙湖和小米有着不小的相似性——依托硬件的打造,希望链接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之上。

通过互联网平台赋能的思维,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寻路者自己的未来。

有房地产分析师也指出,在这一轮的变革中,将会诞生出下一个时代的“未来企业”。通过企业多业务之间的协同,打通商业空间、租赁空间、社区空间以及城市空间,将自身的用户规模从过往的业主,逐渐扩展至更为广泛的集团品牌用户。

这个过程中的核心看点则在于,如何利用科技提升空间服务的效率,如何将服务体系打通。要做好这一点,像过去十几年房企草莽增长一味追求规模显然是不行的,服务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会是这场传统企业未来之战的决胜点。

龙湖,在过去的十年经营性物业奔跑中,已然证明自己具备这样的基因。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