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孙飘扬回归“首秀”:13亿拿下FIC,入股万春,能否带领恒瑞“触底反弹”?

E药经理人
据了解,恒瑞近期还有其他从外部引入新药的动作。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恒瑞,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经过了裁员风波、中报不达预期后,孙飘扬出手了。

2021年8月26日,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春布林”)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共同宣布,万春布林授予恒瑞医药针对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万春布林在收到销售回款后,将依据每季度净销售额数据向恒瑞医药支付商业化费用,具体商业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公告显示,合同签署后,恒瑞医药将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加里程碑费用总额不超过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次性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2亿元人民币,并在达到相应的研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时向万春布林支付总额不超过11亿元人民币的费用。据了解,合同不仅仅涉及商业化,普那布林的临床后续开发,也将会由双方从技术和资金方面共同执行。同时恒瑞医药将以一亿元认购股份的方式,在万春布林完成本轮融资后,持有万春布林不低于2.5%的股份。

这是近些年来恒瑞少见的从外部引入新药,也是孙飘扬回归“一线”以来,在主业上的第一个大动作。从公告来看,万春跟恒瑞的合作模式跟以往的license-in模式略有不同:商业化外包,销售回款由万春掌握,而不是简单的分级销售提成。从各方面来看,这项合作的达成对于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甚至能有“1+1>2”效果的达成。

01 1+1>2

首先从商业层面来说,万春需要恒瑞的商业化能力,而恒瑞也需要万春的普那布林来补充目前庞大但又难免出现与市场“雷同”的研发管线。

根据恒瑞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实现销售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43.80%,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9.15%。虽然创新药增长迅速,但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压力,创新药业务未能挽救整体颓势。

恒瑞在中报中大篇幅的公布了其在研管线和进度,这也是恒瑞首次如此详细的暴露“家底”。在感叹恒瑞庞大的研发管线的同时,也不难发现,虽然在研产品众多,但仍然以Me-too和Me-better占据大多数,同质化问题仍然存在。仿制药遭遇断崖式下降,创新药短时间内难以扛起大梁。在瞬息风云万变的医药产业,唯有产品,才是王道。

普那布林是在海洋焦曲霉菌中分离的天然产物Phenylahistin结构基础上,优化得到的二酮哌嗪类微管蛋白抑制剂。2020年6月16日,万春布林宣布普那布林用于化疗引起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PROTECTIVE-23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这也是30年来在CIN适应症治疗标准和临床获益上的第一个突破。基于此,2020年9月, 普那布林先后获得中、美药监机构在预防CIN领域的“突破性治疗品种”双认定。2021年,普那布林的CIN适应症NDA申请先后获得美、中受理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全新的作用机理、全新的化合物,没有同质化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恒瑞所需要的,也是行业正在寻找的。从国内创新布局来看,我国在研创新药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根据证券时报发布的“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创新药样本显示,国内在研品种中,有359个属于抗肿瘤药物,占比近54%。除了依旧扎堆研发的PD-1,大部分集中在EGFR、CDK4/6、HER2、VEGFR等已经成熟的靶点和领域,而CLDN18.2、CD47、OX40等新的靶点也开始出现了扎堆现象。因此,对于恒瑞来说,普那布林无疑是一个优质的标的。

而万春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虽然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是商业化团队缺乏,在产品即将上市的情况下,必须要找到一个靠谱儿的商业化团队,去推动药品的落地。实现药物本身的价值的同时,体现药物的商业价值,从而才能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从《E药经理人》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后续普那布林还会有更多的相关临床研发,对于万春来说,恒瑞雄厚的资金支持和超过4500人的研发团队都是强而有力的“靠山”。

02 产品线“巧合”

根据万春布林的对外资料显示,普那布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活免疫防御蛋白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加速树突状细胞(DC 细胞)的成熟及促进抗原呈递,直接激活 T 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起到“免疫系统的点火剂”的作用。”这也就表示,普那布林的价值,更多的会体现在与其他药物联用上。

从此前万春布林达到重要终点的几项临床试验中也不难看出这点。

2021年8月4日,也就是在孙飘扬宣布回归一线的同一天,万春医药(BYSI.US)股价大涨近200%。2017年就已经在美股上市,埋头苦干了四年的万春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股价的大涨则来自于前一天一条“普那布林治疗晚期NSCLC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达到OS主要终点”的消息。据了解,该实验是一项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对照多西他赛单药用药的实验。

此前,万春布林在ASCO 上发表了几项重要数据,其中,联合纳武利尤单抗(O药)和伊匹木单抗的三药联用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重大突破;而在另外的一项联合培非格司亭对比培非格司单药治疗乳腺癌化疗CIN的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也达到主要终点。

普那布林和恒瑞在产品临床研究上的契合程度,更像是“巧合”。

万春布林方面表示,目前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几项临床研究的联合用药,都是恒瑞目前的绝对强势品种。虽然PD-1销售势头减弱,但去年近40%的市场占比和超过20亿元的销售收入,依旧在本土PD-1“四小龙”中有着稳坐头把交椅;而多西他赛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崛起,本土药企生产的多西他赛快速占领市场,成为主导者,恒瑞成为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企业,达到45%以上;作为自研新药的硫培非格司亭(艾多)在进入医保后也正在处于快速放量期。

万春布林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黄岚表示:“普那布林和这些药合用,可望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普那布林上市之后与这些产品的联用可以快速实现更广泛的中国市场覆盖。”

对于恒瑞来说,普那布林已经展现出来的几项联合用药的显著效果也让人心动不已。

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例,2019年上市后,凭借恒瑞超强的商业化能力,其2020年销量增长326.42%,直接带动恒瑞抗肿瘤板块业绩大幅飙涨。这也让恒瑞即使在集采造成国内仿制药厂商“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之时,2019、2020仍然保持了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6.32%、10.34%的增速。

但同时,PD-1也成为行业内最拥挤的赛道之一。目前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PD-1超过50款,随着康方生物PD-1的上市,且价格直接锚定已经进入医保后的PD-1价格,国内PD-1的商业化赛道里,已经有了5名“成员”。

卡瑞利珠单抗自2021年3月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副作用等诸多问题的加持,让卡瑞利珠单抗迎头而上的劲头已经大减,在今年二季度甚至出现了销售收入的环比负增长。

如何体现PD-1的差异化价值,除了目前都在积极布局更多的适应症,与其他药物联用,也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据了解普那布林与PD-1抗体和其他免疫药物的合用已经在7个实体瘤上开展早期临床,在二三线小细胞肺癌的一期研究中,无论患者前期是否接受过 PD-1 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根据7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来看,其核心在于要求在研新药相对于已上市药物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包括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使用方便性等。

中国新药研发过度聚焦热门靶点,普遍存在的“高水平重复”导致创新差异化水平较低。随着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同类仿创(me-too)药物研发项目越来越多,临床试验资源、导致研发速度放缓等问题慢慢浮出水面。而指导原则也会倒逼企业优化研发管线,主动放弃研发进度相对滞后、研发资源相对不足的me-too药物项目,全力推进具有优势的项目,并且通过优先审评、突破性疗法、孤儿药资格认定等放大优势,达到从产品“快”到“优”的转变。

孙飘扬此前在半年报发布后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曾表示,近期恒瑞将会有很多的新的技术平台的中试基地即将建成投入,很多新的项目都要推进,也不排除新技术的收购。

据了解,恒瑞近期还有其他从外部引入新药的动作。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恒瑞,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普那布林能否成为撑起恒瑞这头“大象”的一只脚,恒瑞能否将这个真正意义上的First-in-class发挥最大的的商业价值,仍然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原文标题:《重磅!孙飘扬回归“首秀”:13亿拿下FIC,入股万春,能否带领恒瑞“触底反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