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跑步进A股!今年前8月净流入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信达证券樊继拓、张颖锐

今年的A股指数虽然不温不火,但资金面却异常汹涌。时间才过去三分之二,资金流入规模就已经赶上去年全年。

截至2021年8月,A股资金净流入额达9282亿元,已接近2020年11959亿元的水平。A股资金净流入额与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达2.4%,低于2020年3.4%的水平,略高于2019年2.3%的水平。

信达证券策略团队樊继拓、张颖锐在最新研报中,对A股前8个月的资金流动进行了全面盘点,要点如下:

- 个人投资者入市热情不减。2021年新增开户数高于过去十年里的多数年份,仅略低于2020年和2015年。

- 机构投资者存在分歧,但整体保持了净流入。

- 北上资金连续十个月净流入。

- 产业资本态度乐观,年内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净减持规模不足去年五成。

- 保险资金年初以来的卖出金额或创历史新高。

- 私募基金下半年迅速扩张,净资金流入为去年两倍。

以下为华尔街见闻对信达证券研报的摘录。

个人投资者入市热情延续,融资余额占市值之比高位震荡

新增开户数方面,今年7月上证所新增开户数达到273.18万户,较6月环比增加4.51万户,是今年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从趋势上来看,经平滑处理后的新增开户数仍处于2020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中。对比历年数据来看,2021年新增开户数高于过去十年里的多数年份,持平于2016年,略低于2020年和2015年。

银证转账方面,今年6月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到17900亿元,较2020年12月环比增加1300亿元(月均增加216.67亿元)。从趋势上来看,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仍处于2019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中,但2019年以来交易结算资金的上涨斜率低于股票指数的上涨斜率,这与2014年-2015年牛市期间的情况有所不同,可能与2019年之后个人投资者买基金的偏好增加有关。

融资余额方面,年初至今,融资余额累计增加1653.77亿元,如按交易日折算预计全年融资余额有望增加2446.40亿元,持平于2019年。

机构投资者买入力量整体回升

截至8月底,偏股型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份额较去年末增加9318亿份,如按月份折算预计全年份额有望增加13976.99亿份,与2020年份额增加的幅度有望持平。

截至8月底,股票型ETF基金份额较去年末增加650.46亿份,如按月份折算预计全年份额有望增加975.69亿份,高于2020年水平。

北上资金连续十个月净流入,与南下资金的差距收窄

从年度层面上来,北上资金净流入额回升,南下资金大幅减少。北上资金方面,虽然Taper预期、国内行业监管政策变化一度对外资净流入造成干扰,但截至今年8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2613.28亿元(高于去年全年2089.32亿元)。同期南下资金净流入港股3191.78亿元(净流入额仅为去年全年的50%),二者的差值为-578.51亿元,较去年-3877.43亿元大幅收窄。

保险资金年初以来的卖出金额或创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7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中投向股票的资金为26616亿元,距离去年12月的高点已下降3205.51亿元,降幅为10.75%。而同期万得全A指数收涨3.99%,据此推算年初至今保险公司资金有3857.69亿元流出股市。这一流出金额创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私募基金规模自2020下半年以来大幅扩张

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私募基金规模增速高于公募基金。截至今年7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4,548.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608.39亿元,增长率达76.3%。而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截至7月为23,5407.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8,512.34亿元,增长率为33.08%。从新发行基金规模来看,2017年之后以股票型基金为首的私募基金发行规模持续下滑,这一趋势在2019年之后转好。

我们结合股票型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变动与万得全A指数的涨跌幅来估算私募基金资金变动情况。截至今年7月,估算得到股票型私募基金规模较去年底增加了5065.79亿元,剔除股指涨幅后的资金净流入为4818.69亿元,是2020年全年的两倍之多。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全年有望较2020年翻倍

截至今年8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达1585.60 亿元,已经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如果上市公司回购热度在未来几个月延续,预计全年回购金额有望达到2378.40亿元,将是2019年、2020年的两倍之多。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不足去年五成

从年度层面上来,年初至今产业资本净减持金额达到2657.80亿元,不足2020年6224.46亿元的五成。如按月份折算预计全年净减持金额将达到3986.69亿元,仅略高于2019年水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