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10年国债利率重回3.0~3.1%只是时间问题

覃汉、潘琦、石玲玲
当前,很难看到能触发利率向下突破的抓手,而债市窄幅震荡的格局持续时间越久,利率未来向上调整的风险就越高、潜在幅度就越大,10年国债利率重回3.0~3.1%一线只是时间问题。

7月下旬以来,10年国债利率在2.80%-2.90%之间窄幅震荡,利空利好交织,缺少明确的催化剂来打破僵局。如果继续看多,经济下行、货币宽松都已经预期得相对充分,欠配压力也较上半年大幅缓释,利率向下突破的空间有限;如果继续看空,地方债放量也在预期内,宽信用在没有地产和城投两大抓手下能否实现也被很多人质疑,利率向上调整的幅度似乎也很难测度。

短期而言,利率向下突破的空间有限,向上亦找不到让市场大多数人都信服的理由,债市窄幅震荡,行情略显鸡肋。我们此前曾提出,这一轮“短空”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初,但需要有新的触发因素来打破现在的僵局,至于这个催化剂是什么,我们尝试从历史案例中寻找启发。

我们复盘近些年10年国债利率在10-15bp持续震荡超过一个月的阶段,分析债市陷入窄幅震荡的原因,并尝试归纳出打破僵局的触发因素。

①2019年4月:宽信用见效+经济回暖超预期,打破2019Q1债市区间震荡格局

2019Q1债市仍处于观望阶段,10年国债利率在3.06-3.23%区间震荡。彼时对经济企稳的预期有所强化,但并未形成一致预期,原因既有2018年融资收缩、内外交困的惯性思维,也有CPI连续维持低位、PPI有走向通缩的顾虑。

1~2月社融、信贷指标超预期,但监管给股市“全面牛市”预期降温,让债市得到喘息空间,而真正打破震荡格局的是4月公布的金融和经济数据全线超预期,2018年以来经济走弱的“信仰”彻底被击碎,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发生逆转,债市出现一波急跌,20个交易日内,10年国债利率从低点3.06%上行至3.43%。

②2018年6~8月:宽信用预期不稳,央行降准给出明确方向

2018年上半年两次降准确认宽货币,利率曲线陡峭化,但进入三季度,央行额外投放MLF,指导信贷投放和信用债投资,资管新规不搞“一刀切”,非标监管有放松趋势,宽信用预期发酵;但随后7月份社融信贷数据显著走弱,宽信用担忧弱化;紧接着8-9月地方债放量,宽信用预期再次发酵。2018年6-8月宽信用成为市场主线,宽信用预期从发酵→弱化→再发酵,10年国债利率在3.44%-3.65%窄幅震荡了2个月。

央行全面降准给出明确信号,四季度长债利率几乎没有再给任何回调机会。2018年9月底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国庆长假后首日中国央行降准,显示出我国货币政策真正挂钩的是国内基本面,前期主线“宽信用预期”被证伪,随后10月份大宗商品暴跌、社融断崖下滑,滞胀担忧也逐步消退,利率开启加速下行态势。

③2017年7~9月:熊市中继,主线模糊,央行乐观表态逆转经济预期

经过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大幅调整后,债市空头氛围有所淡化,虽然主流预期认为熊市尚未结束,但资金面保持平稳,市场主线模糊,7月初至9月底,10年国债利率在3.50%-3.65%之间窄幅震荡了近3个月。

真正打破僵局的,是2017年10月16日周小川行长对经济的乐观表态。周小川发言中提到“上半年GDP增速达6.9%,下半年有望实现7%”,意味着市场此前一致预期的经济回落被证伪,10年国债利率迅速上行至3.75%,突破横盘了一个季度的平台期。随后,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隔夜杠杆高企引发监管警示,10年国债利率上冲4.0%。

④2016年2~5月:预期颠簸,经济恶化叠加英国“脱欧”打破僵局

经历2014~2015两年长牛,2016年初基本面数据逐步向好,1月天量信贷引发市场“周期复辟”观点萌芽,经济回暖、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制债市,叠加“中国铁物事件”信用冲击导致部分基金赎回,长端利率开始回升。

但是“中国铁物事件”很快出现转机,加上5月经济数据再次回落,基本面预期逆转,多头氛围升温。经济数据颠簸,市场预期不稳,债市窄幅震荡,2016年2月到5月上旬,10年国债利率在2.80%-2.95%之间震荡超3个月。

打破震荡的催化剂并不单一,内部是经济数据持续弱化,外部是英国脱欧“黑天鹅”。2016年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意外滑落至10%以下,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基本面衰退给出了利率运行的明确方向,随后6月24日英国公投意外脱欧,双重利好催化下,利率向下走了一波40bp的牛尾行情。

⑤2015年7~8月:股灾2.0打破债市区间震荡格局

2015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5个交易日内,10年国债利率在3.35-3.43%区间震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关于中国版QE的讨论让市场对货币进一步宽松的乐观预期强烈,另一方面是5月初地方债发行重启让市场再次担忧供给冲击,打破震荡格局的催化剂是5月26日央行重启定向正回购操作,市场彼时将其解读为货币政策紧缩的信号,引发债市急跌。

监管清理违规杠杆触发股灾1.0(6月16日~7月8日)后,28个交易日内,10年国债利率在3.43-3.55%区间震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股灾1.0导致的避险情绪和宽松预期犹在,另一方面是稳增长预期逐渐抬头,打破震荡格局的催化剂是央行“811”汇改黑天鹅,引发股灾2.0(8月18日~8月26日),央行8月25日再度宣布双降,长端利率开始突破下行。

总结以上复盘,我们发现:①利率进入窄幅震荡格局,通常对应主线逻辑的削弱,或者主线逻辑的缺失。而一旦旧的主线逻辑重新强化,或者新的主线逻辑得到确认,利率将会重新选择方向进行突破。

比如,2018年6~8月的震荡行情,源于市场对宽信用预期的发酵,但随着社融断崖下滑,融资收缩的主线逻辑重新被强化,利率加速突破下行;而2017年7~9月的震荡行情,源于严监管和紧货币的担忧暂时缓和,但央行行长演讲稿击碎市场对经济一致预期、监管冲击卷土重来,债市上演恐慌杀跌最后一波。

②外生事件同样可以触发利率打破震荡格局,但外生事件要能够打开对经济或者政策的想象空间。比如,2016年“英国脱欧”、2015年“股灾2.0”,均引发了市场对经济下滑和货币宽松的预期,从而点燃资金的做多利率的热情。

③类似谚语“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利率震荡的时间越久,选择方向突破后的走势就会越强烈。在这个过程中,要么逐渐对利空敏感、对利好钝化,要么逐渐对利好敏感、对利空钝化,这取决于市场主体在获取增量信息后对存量逻辑的再投票,而一旦到了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利率要么突破上行,要么突破下行。

落脚当下,如果想要实现利率进一步大幅下行,需要看到货币超预期宽松、经济失速风险、信用继续收缩、风险偏好持续回落、海外政策外溢等触发因素。

但分开细究,市场对宽松预期的乐观程度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收获“惊喜”的可能性低于收获“失望”。我们近期也在报告中提过,若主流想法是等到第二次降准后再撤退,那就很危险,最终会演绎为利好出尽的利空(详见《要不要等第二次降准后再撤退?》)。

经济似乎也很难有失速风险,市场对四季度经济回落的悲观预期虽不能说完全充分,但也很难再进一步下修。债市还在纠结,更喜欢眼见为实、不看到宽信用见效不会死心,但股市和黑色系商品对宽财政和宽信用预期的定价已经升温。

而房地产调控不会松,监管督促理财加快净值化转型和存量改造,都会强化股市无风险利率下降(参与股市的机会成本)的逻辑,中美关系上有顶下有低,所以大类资产的风险偏好也很难持续回落。而债市内部,机构欠配的比例也已经大大缓解。

海外方面,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开始Taper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期,资源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和制造国(韩国等)早已开始抢跑货币收紧,而国内央行决策仍然以国内基本面为主,所以海外指导意义也不大。

从排除法来说,我们认为很难看到能触发利率向下突破的抓手。当前债市窄幅震荡的格局持续时间越久,利率未来向上调整的风险就越高、潜在幅度就越大,我们认为10年国债利率重回3.0~3.1%一线只是时间问题。(完)

本文作者: 覃汉、潘琦、石玲玲,来源: 覃汉投资笔记,原文标题:《10年国债利率重回3.0~3.1%只是时间问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