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地产人,逃向造车新势力

陈湘婷、林嘉浩
这会是他们的新归宿吗?

作者 | 陈湘婷、林嘉浩

编辑 | 张晓玲

巨头恒大一声惊雷,恐慌的地产人四散奔逃,可是,哪里才是他们的新归宿?

即便放在两年前,欧静(化名)也从没想过会跳槽去汽车公司,但现在,她极其渴望拿到蔚来或小米的offer。

欧静在一家千亿房企工作了五年。虽然外界看起来公司还好,但她自己知道,今年以来回款困难,公司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了。

整个房地产行业,更是风声鹤唳。从董事长到高管、中层、普通员工,人人自危,“雅居乐总部裁员50%,金科裁员20%,花样年裁员30%”,每天都是这样的消息。

另一边,雷军的小米汽车已经落地北京,薪酬翻倍招人,小鹏汽车计划今年实现研发人员翻倍,理想汽车在上海设立研发总部,加入高薪抢人大战。

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冷暖跃然纸上:房地产凛冬将至,新能源汽车,却正烈火烹油。

地产人想要转型去车企,汽车行业也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才。一场人才的转会风暴也就此掀起。但从地产到汽车,注定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淬炼之旅。

 

凛冬

 

春光无限的房地产行业,突然就入了冬。

持续的三道红线、两集中供地等政策高压,让房地产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虽然上半年还是卖了9万多亿,但7、8月情势已经急转直下,销售大降。

克而瑞统计,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都迎来大幅下降,环比跌幅分别达到42%和40%,创下近一年来的最低值。

而且,下滑趋势愈演愈烈。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继续量价齐跌,新开工面积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低值。

不断缩减的开工面积,持续下跌的销售规模,让市场对行业未来充满担忧。

一向心直口快的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在8月份的业绩会上更是直接发出警告,预测下半年市场会非常惨烈。

今年以来,爆雷房企的名字越来越让人心惊:华夏幸福、蓝光、协信、恒大……这些规模房企,甚至巨头房企,短短数月,几份公告,就宣告了一个个地产王国的轰然倒塌。

从惊愕,到恐慌,越来越多人发出灵魂拷问,谁会是下一个?

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要“活下去”最简单粗暴的做法之一就是裁员。

这群讲究体面的“old money”,在各类公开消息中,将“裁员”二字,用更隐晦的“精简架构”、“组织优化”等词汇替代,试图让浩浩荡荡的离职潮化成无声告别。

亿翰智库统计,从去年“三道红线”发布至今年6月,50家典型房企中,有近半数已经进行过至少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8月,上坤、中骏、雅居乐、信达等多家房企进行了所谓的组织升级,包括精简总部,合并区域等动作,裁员幅度已经动辄3、40%。

近期身陷被收购传闻的雅居乐,正是通过将旗下原房管集团、商业集团、城更集团并入地产集团,精简架构,裁撤了大批员工。

而绿地、祥生、彰泰等房企的辟谣中,也仅仅针对裁员幅度,并未否认裁员。

除了直接裁员,还有降薪、调岗等。克而瑞统计,2020年8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人均薪酬首次出现下降,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2021年只会更惨。一位TOP3房企的营销岗员工透露,他们现在已经只发底薪了。习惯了高额奖金的地产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变化,选择离职的同事越来越多。

一夜之间,各大城市的上空,漫天飞舞着地产人的简历。

这场残酷的游戏,几乎看不到尽头。

 

热潮

 

房地产凛冬已至,有一个领域却正热火朝天。

“小米的薪水你看到了吗?给得这么高,雷老板真的有钱!”,其他车企自然不甘示弱,除了高薪,财大气粗的车企们还纷纷加码人才福利,小鹏汽车更是早在2020年6月就抛出股权激励计划。

当新造车势力撕下PPT的标签,开始量产,更多的人想要在这条无人跑过的赛道上飞驰,新一轮“抢人大战”已经白热化。

截至8月,新能源车销量仅仅只有179万辆,而根据规划,2025年则要达到600万辆,这巨大的蛋糕下,是车企和人才争先恐后地入局。

蔚来、威马、小鹏汽车、高合、小米、哪吒们正在赌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小鹏港股上市筹得300亿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于研发团队的培养,小米汽车顶薪挖人,甚至长城汽车都扬言要培养千人以上的软件工程师……

最直击人心的“抢人”方式就是高薪,这也是对习惯了高薪的地产中高管们的吸引之处。

作为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是最著名,也是最早一批跨界汽车领域的地产人。从奇瑞、龙湖地产再到蔚来,他的存在,证明了这两个行业产生连接的可能性。

近期,又有不少地产人跳槽到汽车,蔚来上海区域总夏庆华、分管营销的副总裁魏建、人力高管林喆,都来自房地产。

此外,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的副总裁赵昱辉,也有过地产行业的职场轨迹,去年,他曾在实地集团担任首席用户官。

地产与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行业,其实也有一些共性,比如规模足够大,都是十万亿级别;比如都是资本密集型,借力资本实现扩张;比如都处在业务转型和技术升级的节点,对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需求极大。

近年来,恒大、宝能、碧桂园、万达、富力等十余家房企陆续投资汽车行业,格外偏爱新能源汽车领域,让这两个原本并行的世界产生无数交集,资金、人才开始流通。

然而,地产人跳槽汽车,需要新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需要的人才,大部分是技术类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超过1.8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需求量前十中,感知算法、AI、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占据一半席位。

其次是专业复合型人才。懂软件的同时也要懂电子电气架构,懂制造的人要学会理解平台的意义,制造型人才更要懂自动化生产,单一方向的人才不再是车企需要的。

相比从地产过来的人,新势力们会倾向于想要从传统车企来的具有专业能力的人。陈凯(化名)原在一家传统车企,他最近面了一个新势力的岗位,12个候选人中,最终因为他的过往经历及专业对口度被录取了。

曾从恒大、宝能地产跳去汽车再跳出来的人,情况稍微好一点。

“习惯了高薪高福利,现在却要低下头,重新开始学习,拥抱变化。”一名从地产跳槽出来刚几个月的人士表示。

地产人跳去汽车,也有风险。相比地产公司或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们大多根基不稳,处于持续亏损中,一旦现金流断裂,等待的就是下岗失业。

身处万科、中海、龙湖这类稳健型房企的人们,虽然担心行业前景,但并不像其他激进型房企里的人那么焦虑,他们大多选择在公司继续做下去,即使跳也会想跳去同类公司。

30年,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地产人的好日子也都已经结束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