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茅”涨价就能持续神话?

诗与星空
消息称,海天味业将针对酱油、蚝油等部分产品提价5%左右。受此影响,海天味业为首的调味品股票,涨势明显。从海天业绩就来看,增幅都比往年明显乏力,涨价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消息称,海天味业将于26日起对全国订单设限10%-15%控货,并于此后某时间针对酱油、蚝油等部分产品提价5%左右。

受此影响,海天味业为首的调味品股票,涨势明显。

尽管如此,和年初的股价高点相比,海天已经差不多跌去了三分之一。

公司发生了什么?

从转过年来开始,海天的业绩就匍匐不前,无论是一季报还是半年报,增幅都比往年明显乏力。曾经不可一世的酱油巨头,终于遇到了成长瓶颈。

千禾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58.09%、38.51%、14.62%。

难道,是国人不爱用酱油做饭了?

海天味业怎么了?

和同行相比,海天的业绩是增长的,但净利润增幅只有3%,其中第二季度单季的业绩下滑。公司2020年业绩飙升的原因,和全民抗疫在家里专心做饭有一定关系。

正因为2020年业绩超预期,也导致了2021年整个行业的业绩较同期下滑。但是如果拿掉2020年特殊年份的数据,和2019年对比,会发现公司的成长性变“正常”了。

和往年相比,海天的毛利率有明显下滑,2020年毛利率整体同比下降3.71%;其中酱油产品的毛利率47.38%,同比下降3%,蚝油产品的毛利率35.36%,同比下降2.60%,调味酱产品的毛利率44.20%,同比下降3.36%。

其实这是因为执行了新收入准则,将销售费用里的运费计入营业成本,将原销售费用的促销费冲减营业收入。如果将运输费及促销费还原,毛利率实际是同比增长0.79%。

从这个角度看,2020年的营收,其实还是保守了不少。

海天最大的杀手锏有两个,一个是凭借较早的现代化自动化带来的高毛利;另一个是遍布全国的渠道—经销商,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经销商数量超过7000家。

渠道强大的优点不用多说,缺点呢?

会通过经销商“抬轿”的方式,给投资者带来业绩向好的假象。举个例子,今年公司业绩不好,但为了报表好看,就让经销商多提点货,增加销售收入和净利润。

这些货物其实积压在经销商仓库,并没有流向最终消费者,但公司报表好看了。

投资者能分辨出来吗?

什么是收现比?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看,就能让经销商“抬轿”的操作现出原形。

原因很简单,经销商家里也没有余粮,你让经销商多进货的代价,就是降低预收款(合同负债),甚至可能出现赊销。

体现在报表里,就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和营业收入的比值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个比值,叫做收现比,强势企业往往会有大量预收款(合同负债),从而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高于营业收入,收现比大于1。

从近年来的中报,不难发现,海天味业在2017年之前,收现比是大于1的,但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却都小于1,除了2020年的特殊情况,收现比逐年都在下滑并在2021年半年报中下滑到最低点。

这说明了什么?

要么是公司对经销商的掌控力度越来越低,不得不降低预收款(合同负债)比例,要么是公司对经销商的掌控力度并不低,联合经销商多进货来抬高业绩。

海天是哪种情况呢?

涨价一定就能赢吗?

半年报中,海天味业称,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消费需求减弱,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成本端,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大豆确实在涨价,但测算了一下公司的毛利率,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这应该是海天完全可以承受的比例。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加大自动化程度来解决。

另外,14亿人的炒菜需求怎么会减弱呢?

其实,仔细算算海天的营收规模就明白了。公司年销售额高达228亿,全国人民人均买16块钱的海天酱油。

大家可以算算平时一年买多少钱的酱油?今年的餐饮行业虽然复苏,但还是受到旅游市场的遇冷,不如疫情之前。

这说明海天的市占率已经非常高了,接近了市场天花板。酱油不是可乐,不可能用太多。

并非需求端减弱,而是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对待这种市场规模带来的瓶颈,唯一的出路是多元化转型,或者涨价。

涪陵榨菜也曾遇到类似困境,一方面公司开发萝卜条向北方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更小的包装和更高的价格来涨价。

但是,涨价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又回归平庸。

更何况,前面还有东阿阿胶这个经典案例,频繁涨价把自己涨崩了。

酱油和榨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涨价或许能带来2021年的业绩上扬,但来年或者过几年呢?

26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做了澄清:由于今年以来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近期公司正在评估是否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但调价计划尚未最终确定。

因此,星空君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多元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龙头的多元化之路大同小异。

比如美的、海尔和格力,曾经是差不多的规模,但美的一直坚持搞多元化,不仅在小家电领域培育出非常多的产品类型,还凭借强大的现金流跨界并购了库卡机器人;海尔也是类似,并购了美国通用电器,实现了北美业务的扩张。

而格力虽然在空调领域一骑绝尘,但当市占率达到平静后,增收乏力。现在再开始多元化转型,很多赛道已经很难追赶。

从财报数据看,海天确实在努力做多元化转型,其中耗油的销售额在稳定增加。但和公司规模成长速度相比,还是慢了点。

本文作者:星空君,来源: 诗与星空,原文标题:《“酱茅”涨价就能持续神话?》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