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有债务违约的新力,终是在股价蒸发九成十天后,实锤了。
新力于9月30日晚间,首次对外承认了两笔债务逾期。这是继恒大、蓝光、华夏幸福后,又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因债务压顶面临兑付危机。
回想中秋前夕,新力的股价在9月20日这天跌幅高达87%,一天内市值蒸发愈120亿港元,残余市值 17.85亿港元,并停牌至今。
此前新力股价暴跌的时候,市场上的猜测有很多。有人认为新力债务压力大,恐慌情绪下股票被抛售,也有人认为新力被做空了。
尽管市场上传言新力有两笔债务发生违约,但新力方面对此一直未给出回应。
在9月30日的公告中,新力承认,股价暴跌是由于大股东(董事长张园林)质押的股票被债权人强制平仓所致。
强制平仓的原因有二:新力部分附属公司境内债务逾期未偿还,原应于9月18日支付利息合共3874万元;9月20日某债权人要求新力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金额为7542万美元。
根据新力的公告,张园林的部分股份已作抵押,在发生违约事件时可出售。因此,发生债务违约后,债权人将张园林质押的1.49亿股股票抛售,以偿还应付账款。
并且由于新力未能偿付,债权人还在9月24日采取了后续行动——接手新力控股旗下附属公司,与新力控股展开了对附属公司的争夺拉锯。
新力被告知,该债权人已根据受益人的抵押安排,对新力控股若干境外附属公司委任了共同及个别接管人,而这家附属公司的董事,已被前述债权人提名委任的董事所取代。
截止目前,新力已与该债权人、接管人及新委任董事进行对话,以寻求解决方案。
新力表示,新力境内附属公司的业务营运并不受该债权人已采取的强制行动影响,仍受现有管理团队控制,并保留其现有汇报机制。
但这对新力的业务前景会有负面影响。新力担心,债务逾期和有关债权人强制行动,或对公司其他融资安排或产生更多连锁反应,接下来,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资料显示,新力控股集团现存续有三笔美元债,都将在一年内到期。其中2021年10月18日到期一笔2.44亿美元,2022年1月24日到期有2.5亿美元,2022年6月18日到期2.1亿美元。
直到目前,对于即将在10月18日到期的美元债,公司仍未拿出兑付方案。这也是资本市场紧盯的焦点。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一旦美元债违约,很有可能导致公司信用及融资能力丧失,并触发系列交叉违约条款。"
令债务情况雪上加霜的是,惠誉、标普已经将新力控股的看法下调至负面。
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在9月23日宣布,将新力控股集团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CCC。这会使得其再融资难度增大、增加其融资成本。
标普认为,新力偿债风险主要缘于规划不足、债务到期所剩时间不多,考虑到新力控股未偿还优先债券的高收益率,通过发行新券进行再融资不会是可行选项。
另外,该公司可能没有足够时间通过出售资产来偿还境外到期债券。虽然该公司最初计划用境内现金偿还,但其可行性和具体执行并不明朗。
再者,新力控股的现金已被项目合作方、信托公司和其他债权人锁定在项目层面。随着银行日益重视项目的完工和贷款的偿还,银行也有可能限制资金从项目转出。
火烧眉毛之际,留给新力的选项并不多,它不得不卖子求生。
在遭遇偿付危机后,张园林持有的新力物业取消了上市计划,并被摆上货架。从碧桂园到金科,传闻新力已在市场上兜售新力服务有一段时间了,但至今这笔生意还未落锤。
据悉目前,张园林正在与金科智慧服务商讨出售其物业管理股份,若双方达成协议,价格可能落在17-18亿元之间。
新力此次危机,与蓝光发展、富力集团类似。都是在强调控态势下,银根渐紧、销售却又跟不上,导致房企遭受融资端、销售端的双重挤压,现金流最终扛不住了。
如今的新力,除了出售资产回笼资金,还被爆出降薪裁员的消息。据悉其总部员工已收到降薪50%的通知,新力服务或将裁掉一半的员工。
同时在9月30日的公告里,新力表示,鉴于近期面临不曾预期的流动资金问题,新力已延迟末期股息的派付日期,待解决其流动资金问题后另行作出公告。
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新力流动负债 754 亿,有息负债约 295.5 亿,其中有抵押负债 243.6 亿,未来一年内约有 133.6 亿元债务到期。
显然,新力身上也同样是那个高周转、高杠杆的故事。只不过当下,高周转模式得有快速稳定的资金支持,齿轮必须咬合才能平稳运行。
这套失去平衡的高速运转模式,已经无法在新力身上继续使用了。为了修复这个bug,新力仍得继续心力交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