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生猪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引发市场关注,猪肉价格是否真的进入上升周期了呢?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报价显示,10月9日生猪(外三元)报价为11.05元/公斤,较昨日上涨了0.15元/公斤,涨幅较小。
通过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的分析发现,中央冻猪肉收储是影响短期猪价变动关键因素,而长期趋势仍由供需来决定,目前来看年内猪肉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难以缓解。
收储规模占消费总量比例低,只能影响短期猪价
短期猪肉涨价最关键的因素是今年第二轮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将于10月10日开始,预计本次收储的规模将较第一次所有扩大,时间也较第一次有所延长。
回顾今年第一次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是在6月21-25日完成,确实在收储时间猪肉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上涨,但是并没有改变长期猪肉价格下跌的趋势,而是短期内扭转了猪价过度下跌的趋势,对于猪价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为冻猪肉收储的量占生猪消耗总量来看还是非常低的,从2009年首次收储冻猪肉表现以来,收储均发生在猪粮比跌破平衡点(5:1),且收储规模往往为总消费的0.1%到0.3%。
本次的收储计划是根据9月20-24日当周,猪粮比价为4.93:1低于平衡点,达到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于是开启了年内的第二轮收储计划工作。根据最新的报价,猪粮比价已经达到4.01:1,远低于平衡点,猪肉价格稳定迫在眉睫。收储能够使得短时间内快速消耗一部分猪肉,但较总需求来看占比非常小,难以改变供需局面。
猪肉供应量高增:生猪存栏量高、存栏猪体重超标、进口肉高于疫情前一倍
今年生猪供应量的大幅增加源自于2020年猪价的暴涨,在2021年1月份生猪价最高达到了36.94元/公斤,因而引发了养殖户的快速扩张,根据畜牧业协会的显示来看,规模养殖厂比疫情前至少扩产了五成,进而使得今年的生猪存栏数量一直居高不下。通过饲料协会数据显示1-8月销量同比增长15.6%,可验证今年生猪的出栏数量一直处于增长势态。
三季度以来,生猪价格不断刷新年内价格新低,部分地区价格已经不足10元/公斤,往年金九银十的行情,在今年9月来看与预期完全相反,即使8月能繁母猪在连续7个月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降,但是存栏量依旧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1.30%。这意味着生猪的产能大大超出预期。仅今年6月份能繁母猪的存栏数4546万头就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的数量(4161万头)。
此外,生猪出栏体重也超过平均年份数值,根据牧原集团的数据,目前出栏体重约141kg/头,而往年均值在115-120kg/kg。根据生猪屠宰的情况来看,今年生猪压栏、二次育肥的情况,使得生猪的体重都高于正常水平10kg/头以上,现在宰杀10头猪就可相当于往年的12头。
另一方面,国内进口肉的数量高于30万吨/月,这是疫情前一倍的量。基于上述三点,可见今年猪肉供应总量之多。
猪肉消费力下降,大反弹也许在2022年下半年
虽说猪价全年一直处于走低的趋势中,对于消费会有一定刺激的作用,但是根据集贸市场的信息,今年猪肉的消费量较2018年前8个月销量的水平还低20%,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此前也是由于2020年猪肉价格的飞涨,使得猪肉被禽肉替代了一定的份额,而猪肉与牛羊的价格相差也缩小,相近价格下居民更愿意购买牛羊肉。
根据肉类协会的公开内容,目前高端肉制品也就是牛肉的消费上升,消费结构由猪分化为鸡和牛是中长期的变化。机构预测,2022年6月前猪价不乐观,虽然目前猪价较低,但是在猪周期回升的过程中,规模企业占比增多,未来还会有大量新增猪肉产能对猪价进行踩踏,未来猪价将在10-15元/kg区间。
总结:猪肉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趋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改变,收储对于猪价短期内的稳定和上升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只有去产能,增加消费需求才可重新达到平衡,机构预测供需平衡时间约在2022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