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做多原油的交易正变得相当拥挤,要警惕价格暴跌

10月5日当周,对冲基金等投机者大幅增加对WTI、布伦特、美国汽油、美国取暖油和柴油等主流期货/期权的多头头寸,多头与空头之比升至6.76:1,是2013年来的第84百分位高度。一旦经济增长和“气转油”不及预期,大幅抛售、无人接盘和价格暴跌可能即将到来。

主要国家遭遇能源危机,随着美油WTI升至七年新高、国际布伦特原油突破三年高位,对冲基金正争相押注国际油价在中短期内将继续因供求失衡而上涨。

已有分析开始预警称,做多原油的交易正变得格外拥挤,加大了未来价格逆转至深跌的可能性。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当周,对冲基金和其他基金经理等投机者大幅增加了对WTI、布伦特、美国汽油、美国取暖油和柴油等主流期货/期权的多头头寸:

投机者所持NYMEX WTI原油净多头头寸增加18,115手合约,至316,157手合约,创10周新高。

投机者所持布伦特和WTI原油净多头头寸增加14,279手合约,至632,620手合约,创12周新高。

投机者所持NYMEX汽油净多头头寸增加8,651手合约,至60,961手合约,创14周新高。

投机者所持NYMEX取暖油净多头头寸增加3,357手合约,至47,898手合约,创约3年新高。

另据路透社分析,在六种最重要的石油相关期货与期权合约中,对冲基金和其他经理们在10月5日当周购买了相当于2400万桶,令过去6周的总购买量升至1.94亿桶,扭转了更早之前10周里2.68亿桶总抛售量的2/3,当时市场还在担忧疫情卷土重来而打压石油及相关制品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价格持续上涨迫使看空的投资者平掉空仓,上述六种热门合约中空头头寸对应的石油及其制品当量已降至1.51亿桶,持续刷新124周以来、即两年多来最低。

这令六种热门合约中的净多头头寸折合产品当量升至8.71亿桶,是2013年以来的第78百分位高度,高于此前一周的第76百分位高度。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的比例为6.76:1,处于第84百分位的高度,也高于此前一周比例6.12:1所创的第81百分位高度。

其中,基金经理们特别看好中间馏分油(middle distillates)的短期前景,对美国柴油和欧洲粗柴油(gas oil)的总净多头头寸已达1.52亿桶,处于第87百分位的高度,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的比例超过了12:1,高达第98百分位的高度,此前一周的比例是近10:1,曾为第95百分位之高。

这是由于中间馏分油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为密切,华尔街普遍预计全球制造业和货运业务将继续强劲增长,支持对石油和馏分油的需求。同时,中间馏分油也在天然气转向石油作为取暖、发电和工业使用燃料的趋势中直接受益,等于其价格将获得额外的需求提振。

行业资讯网站Oilprice.com指出,未来几个月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将持续上升,不仅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复苏,还因为能源紧缩导致天然气价格过高,不少行业转向成本更低的石油衍生品发电和供暖。沙特阿美认为,这轮“气转油”将带来额外50万桶/日的石油需求。

而石油的供应端仍然受限。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产油国联盟11月按原计划增产,不像一些人期望的那样超量增产;美国石油生产商、特别是上市企业在油价回升时依旧表现很克制,优先事项是回馈股东而非增加产量;伊朗核谈判迟迟未果,可能打压油价上行潜力的伊朗石油回归市场还遥遥无期。这些都令油价短期前景看涨,支撑了对冲基金的投机行动。

华尔街见闻还发现,10月5日当周多头与空头头寸的比例升高,不是由于多头比此前一周买了更多,而是由于空头比此前一周平仓了更多,代表价格上行令后者感到了不得不行动来止损的压力。例如,9月28日当周的投机者在六种最重要的石油相关期货/期权合约中购买当量为4200万桶,实际上多于10月5日当周的购买当量(2400万桶)。这也代表“看涨”成为一种更猛烈的动量。

因此,有分析警告称,不断攀升的油价继续吸引对冲基金的新买盘兴趣,同时给看跌的基金经理带来平仓压力,但看涨交易正变得极端拥挤,并有突然逆转的风险。如果经济增长或“气转油”的燃料转换不及预期,日益不平衡的仓位将成为脆弱性的根源,增加大幅抛售和价格回落的可能。

路透社便指出:

“此前发生过这种情况。当时也是多头超出空头的比例太多,当一些基金经理试图部分获利了结时,价格趋势就急剧逆转了。目前的形势是,对冲基金空头头寸的缺乏意味着可能没有多少投机买家来消化潜在的抛售,从而增加了价格大幅回落的风险。”

10月11日周一,在经济活动回暖和主要生产国供应受限的情况下,能源危机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国际油价继续攀升。美油WTI一度蹿升2.82美元或涨3.6%,日高冲破82美元并刷新七年高位。布伦特也涨超2美元或涨2.7%,日高冲破84美元、上逼85美元,创三年高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