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鸣石内讧门”第二季:疑问越曝光越多,产品紧急开放赎回,两大股东声明谈判

郑孝杰
前景尚难预料

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的“内讧门”进入“谈判”的第二阶段。

继前两日双方各自抛料引战后,10月15日凌晨,鸣石投资发表李硕、袁宇二人亲笔签字的声明,双方承诺将“积极处理分歧”,并将于10月18日向各方公布协商结果。

但据接近鸣石投资的渠道透露,这场控制权“争夺”并未结束,李硕、袁宇二人只是开始协商,但结果未定,而10月18日也只是乐观的预期。

与此同时,代销鸣石投资的销售机构们却有点坐不住,在各方压力之下,鸣石旗下部分处于封闭期的产品已经紧急开放“赎回”,供投资者自主决策。

同时,梳理过往的许多信息后,围绕着鸣石投资及股东身上的疑问似乎也越来越多。

 半夜声明“协商”

鸣石投资最新《联合声明》,被有些方面解读为事情“逆转”,但这似乎言之过早

该份半夜发布的声明称,袁宇和李硕正在对公司管理等事宜进行协商,目前已取得建设性成果,将于2021年10月18日向各方公布结果。

上述声明页右下方有李硕与袁宇二人的亲笔签字,并盖有鸣石投资公章。

然而,接近鸣石投资的渠道透露:上述声明并不代表这场控制权“争夺”已经接近结束,而只是表明李硕、袁宇双方已经开始谈判协商,但结果未定。

上一季悬疑未解

事实上,鸣石两大股东的立场此前高度对立,双方均声称对公司有“绝对控股权”。

网络间甚至出现疑似袁宇的“自杀式爆料”,声称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李硕的股权为代持。而这显然违背了有关法规和自律要求。

其二,目前鸣石投资的“投资核心”是谁也是焦点。

鸣石投资官方(李硕)一方发布的信息是,鸣石投资一直在淡化投资核心人物的影响,鸣石的量化投资是由团队集体驱动的。

而袁宇这方的观点是,终止袁宇在鸣石的策略组负责人职位,即是违法“关键人条款”,态度鲜明。

在如此之多高度对立的“料”发布后,双方还有多大协商合作的余地值得关注。

其三,股东代持行为的时点和动机也引人琢磨。

如果此前披露的信息属实,鸣石的股东们安排一个如此复杂的股权代持系统,究竟是为了规避什么情况?实现什么目的

这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违法违规风险,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如今这样的股权纷争。给公司平稳运行和持有人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渠道在推动开放赎回

在鸣石投资事情持续发酵后,不少销售机构也在积极行动。

它们除了和鸣石投资协商暂停产品申购外,鸣石旗下部分尚在封闭期的产品也已启动紧急开放赎回机制,给已有的投资者提供退出的选择机会。

此前,在一些私募机构的核心基金经理离职前,也有类似的封闭期产品提前开放赎回的安排。

不过,来自渠道的信息显示,此次赎回不意味着触发“关键人条款”,也不意味着合同发生改变,仅仅是相应于目前事态的一次性赎回安排。

袁宇不是“关键人”?

此外,一些渠道透露出的信息还显示,尽管袁宇在鸣石的岗位职责被暂停,但这并不会引发“关键人条款”。

原因是,在相关产品合同里,袁宇并不是 “关键人”。

某家头部银行的代销产品页面,相关合同披露的“重点关键人士”就不是袁宇,而是另一位投资经理王晓晗。

结局走向何方?

随着鸣石投资的双方进入谈判协商阶段,这个事态导致公司急速走向“崩盘”的结果暂时被避免了。

但品牌的伤害已经形成,公司内部运营的“震荡”恐也难以避免,未来鸣石投资的后续发展会走向何方值得关注。

根据私募机构历史上股权争夺的案例,鸣石投资最后的发展结果可能是三个方向。

其一、争议的双方经过谈判后,一方获得补偿退出。

其二、争议的双方经过协商后,继续合作,但对内部分工进行进一步明晰。

其三,争议的双方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公司震荡持续扩大,直至经营完全不正常。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