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成功举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投资交流会暨2021智能驾驶产业闭门领袖峰会”

中国光谷

10月16日,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盖世汽车承办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投资交流会暨2021智能驾驶产业闭门领袖峰会”在中国光谷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以“光谷引领•智电未来”为主题,邀请到40余家相关领域头部企业深入交流,其中包括世界500强6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16家,以及6家独角兽企业,携手加速中国光谷的全面化转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代表东湖高新区做发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出席本次活动。

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杰,佛吉亚中国歌乐电子中国区总裁杨卫华,维宁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张玺,Unity大中华区总裁及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俊波,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森萨塔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常旌,法雷奥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顾剑民,福瑞泰克创始人张林,艾拉比董事长孙荣卫,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盖世汽车总裁周晓莺等60余位企业高层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热点话题,以闭门分享及交流的形式,展开深入探讨。

众所周知,光谷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但这个定位并没有框限其产业发展。近年来,光谷一直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未来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力争将其打造成光谷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光谷充分发挥在汽车“软实力”和“硅含量”方面的竞争优势,包括在软件开发、智能制造、信息通讯、半导体、空天信息等光谷特色产业上的深厚积累,整合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的增量零部件资源,持续拓宽边界,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配套供应商。

刘洁进一步介绍到,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光谷已聚集了以霍尼韦尔、圣戈班、英瑞杰、李尔汽车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此外,还有以华工激光、逸飞激光等为代表的车身和电池生产装备企业,以理工通宇、合康动力、亿纬锂能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三电企业,产业生态日趋完善。背靠这些产业资源,也为武汉东湖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保障。

与此同时,武汉还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金字塔型人才结构的加速形成,也为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基础。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面向十四五,湖北省将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及潜能。”刘洁也因此向与会企业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各位企业家走进光谷,投资兴业。光谷也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最优政策环境,为企业在光谷的发展提供便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杰、佛吉亚中国歌乐电子中国区总裁杨卫华,维宁尔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张玺,Unity大中华区总裁及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俊波也代表主机厂及供应商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杰提到,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主车企也在积极把握这一窗口期。长安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用户及合作伙伴共建未来自动驾驶新格局。与此同时,张杰还分享了其在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下的五个思考:

第一,用户的关注点从始至终都聚焦在点到点出行的连贯性及体验感,因此,我们首要攻克的应该是逐步减少任务断点和安全断点;第二,EE架构正在逐步走向“中央计算平台+环网、区域型”的架构;第三,黑盒方案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开发过程来说并不友好,因此在驾驶域软件架构上需要分层解耦,系统隔离。软件生态合作伙伴共荣共生,实现跨平台车型的快速开发和复用;第四,短期内纯视觉和多传感器方案仍将并行;第五,完整的数据闭环系统是自动驾驶开发效率提升的关键。

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维宁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张玺也提到了新的整车架构下商业模式的变革。“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在从分离控制模式走向中央域控模式,未来还将走向多域协作+SOA。在这种态势下,营运模式也逐渐走向了平台化营运模式,用户可以参与生态链上的所有环节,与主机厂、Tier共同决定产品的内容及价值,这其实将有一定的聚拢效应。”张玺说到,“那么作为一家Tier1,我们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生态系统?”

目前,维宁尔就基于其现有的软件架构以及高通的芯片,在打造一个类似手机中的ios这样的生态系统,给终端主机厂提供一个涵盖L1-L4,全系列、全栈、全开放的生态系统,合作模式包括单独仅SoC,提供SoC增值集成+制造、SoC增值集成+感知/融合+制造、SoC增值集成+感知/融合+驾驶策略包+制造等多种。

最后,张玺呼吁,在自动驾驶的路线上,不管是走渐进式路线还是跨越式路线,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以安全为底线,在做好安全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好的功能,这也是维宁尔坚持在做的事。

作为汽车与消费者的高频触点,智能座舱因其强大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已成为传统汽车向智能终端转变过程中的典型缩影。因此,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在All in智能座舱,佛吉亚也不例外。“人机交互模式的改变带来了软、硬以及3D智能表面的更多应用,大屏、柔性屏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预计2026年+智能座舱将最终成为集娱乐、社交、出行、办公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 杨卫华表示。

另据杨卫华透露,未来,佛吉亚也计划在中国大力投入座舱研发。因为在智能座舱方向,未来中国企业一定是领先的。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汽车产业创新驱动的源动力主要来自于政策法规的推动以及消费者的诉求。而中国的客户群体相较年轻,对于科技感有所追求,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中国在智能座舱方向的诉求更为强烈。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背景下,Unity已经与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和产业上下游领先企业开展合作,把移动端开发和运营实时 3D 内容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复用到智能网联汽车。

在智能座舱领域,采用 Unity 设计开发嵌入式 3D HMI,实时渲染的3D 高精地图,虚拟驾驶助手等充分满足了车企和 Z世代消费者对设计、体验、安全、个性化的需求;在自动驾驶领域,Unity 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产品和场景的虚拟仿真或数字孪生,以虚拟验证的方式降低自动驾驶的测试成本,同时也能提高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另外 Unity 的百万开发者生态将为车企提供海量的实时 3D 内容和内容运营服务。

张俊波表示,Unity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涵盖研发、制造、运营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Unity 目前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还包括产品虚拟原型开发,虚拟仿真,产线数字孪生,数字大屏可视化,交互式实时3D品牌营销等。

张俊波透露,Unity已经与国内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预计明年第四季度,大家将陆续看到搭载Unity 实时3D 内容的量产车。

此前说到,“软件定义汽车”概念已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避无可避的一部分,活动最后,在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前瞻与预研技术中心执行总监宋廷伦的主持下,就“新趋势下,主机厂在理念、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上的调整”、“车厂自研的边界以及跟供应商关系的定位”等议题开展了有关“SDV下的汽车产业变化及企业转型”的圆桌讨论,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森萨塔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常旌,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福瑞泰克创始人及董事长张林,艾拉比董事长孙荣卫,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参与了交流。

杨晓明表示,主机厂在新趋势下的调整步伐其实非常快,因为他们在一线,更能抓到用户的需求。尤其是中国主机厂,调整的步伐远远超出了成熟市场主机厂。而对于作为供应商的安波福来说,其实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需求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以前的节奏。

对此,常旌也表示赞同。“我们一方面很兴奋,一方面觉得挑战很大。”常旌直言,软件能力其实非常重要,所以森萨塔也在从纯硬件往软件方向转型。此外,常旌还重点提出了中国市场以及本地化开发能力的重要性,“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点在中国,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系统,这是目前一大趋势。”

针对“车厂自研的边界以及跟供应商关系的定位”,顾剑民、张林、孙荣卫、沈子瑜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非常离散型的、扁平的状态,今天这家企业是我的供应商,是Tier2,另一个项目中可能就成了我的竞争对手,这其实非常有意思。”顾剑民说到,“我们试图寻求双赢,使得大家能够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服务好整车客户,达到微妙的平衡。”

张林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主机厂的研发需求是具有多样性的,有些主机厂希望部分自研,也有主机厂需要全栈式的服务,这其实也向福瑞泰克释放了两个机会,一个是更灵活的合作模式,另一个是做一些平台化的工作,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相近需求。

沈子瑜认为,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将围绕“用户体验”这一终极需求深化并延展,而产业链将围绕“生态协同”的模式形成优势各异、能力互补的各类纵深合作伙伴关系。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什么样的技术,能够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使用体验。”孙荣卫直言。

对于这个议题,宋廷伦最后也总结到,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分工以及时间表其实并没有以前那么明确了,但大家的方向还是一致的,都在朝着智能化、软件化努力,相互磨合,以期给到终端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各自的定位自然会逐渐清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