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回暖”,金地真正的挑战在未来

保住前十。

房企的三季报,过往并不会让人特别关注。但上个月第二大股东的大额减持,又让市场对金地的发展前景浮想联翩,投资者冀望从它的三季报中寻得一丝安慰。

金地的管理层也深谙此道,相比往年10月底的如期而至,今年金地较往年提前了十余天,在10月17日晚间就披露了三季报。

从A股的惯例来说,较早的披露时间,也往往是公司对此份财报较为满意的一个侧写。

金地的三季报里也确实有着不少积极信号。净利降幅收窄、毛利率环比提升等等,似乎印证了管理层在中报中对下半年业绩情况的预判。

整体来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仍在持续。前三个季度里,金地录得营业收入约538.83亿元,同比增长3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09亿元,同比下降33.72%。

单季度来看,金地在今年第三季度录得营业收入约196.1亿元,同比下降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84亿元,同比下降26.19%。相比中报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38.79%,幅度有所收窄。

金地在财报中解释称,净利润的下滑有多个因素,报告期内结转房地产开发项目毛利率下降以及期间费用增加。

另一个有所好转的指标是毛利率。前三个季度,金地毛利率为18.13%,较中报时的17.36%有所好转。

此前金地管理层在中报投资者会上也曾表示,预计下半年金地的毛利率水平较上半年提升,结算收益也会有增长。

在毛利率这端,金地的管理层给出的预期倒是未有差池,投资者也能对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回暖有更多的期待。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也曾表示,整个市场的毛利率趋势,在销售端大致是从2017年下行到2019年下半年左右到达毛利率低点,预计2021年会在去年市场回复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金地的毛利率也大致遵循着这条规律。一个初略的数据是,自金地2016年冲击规模,至2018年,金地的地货比大概在45%以上的水平,此后两年分别降至32.27%、42.21%。也就是说,2018年起金地的拿地项目的毛利率开始回升,相应的销售端毛利率也会延后一段时间得到改善。

不过,市场上对金地全年结算收益能否如期增长仍存在一定的疑虑。按照目前的利润数据,33.0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全年的103.98亿元少了不少,即便与去年持平,第四季度的业绩增长也存在不小的压力。

也有分析师指出,金地在第四季度结算的项目不少,将会是其实现业绩指标的保障。三季报显示,期内金地的合同负债为1251.70亿元,较中报的1154.22亿元进一步增加,也较去年底的944.93亿元增长32.46%。这或许就是金地实现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底气所在。

国泰君安也在研报中指出,考虑到对应拿地高点逐步过去,预计金地四季度毛利率仍有小幅反弹潜力。其全年营收增长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总体全年净利润仍将保持一定正增长。

对于凌克而言,开发业务业绩的增长并不是其担忧的重点,他更关心的是,如何让金地成为一家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企业。

这里的关键便是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最重要的则是低成本项目资源的获取,以及运营能力的提升。

当下,头部房企都在追求多元业务收入占比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目标。龙湖直接定下了经营业务收入冲击千亿的目标,保利也会在未来五年里,实现运营业务资产规模超过千亿。

更具体看,万科包括万物云、租赁住房、商业地产、物流管理等经营性业务山半年共取得营业收入166.68亿元;保利的非开发经营性业务收入98.7亿元;,包括购物中心在内,上半年华润置地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实现营业额82.8亿元。

上半年销售略低于金地的龙湖,经营性收入也同比增长49.1%,至87.8亿元。其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更是高达14.48%。

相比之下,金地的步伐似乎还是慢了一些。凌克透露,预计公司的持有型物业运营面积在年底达254万平米,收入达21亿,其中购物中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和办公楼等业态占比约为60%。预计到2023年持有型物业的面积可以达到305万平米。

在凌克提及的几种业态中,金地的侧重点在于产业地产。在龙头房企中,金地异常高调地举集团之力做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并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金地模式”,实现异地复制。

金地集团副总裁郝一斌近期也表示,金地未来的两个转型目标,一是综合型的城市服务商,一个是产城融合的新区发展商。尤其是在产城融合方面,希望在新区产业投资能力和科技园运营能力层面,多加运用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带领金地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的新发展之路。

目前来说,金地的产城融合之路方才起步。国泰君安在研报中称,金地的产业园布局初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出租率高达91%,并且布局区域主要在上海、深圳、南京和成都等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只不过要想在下半场里胜出,金地显然还需要“开发+运营产业园区”上,下一番气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