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海外“滞胀”同70年代有何不同?

胡蛮
滞胀?我不听,我不听

近期由于全球通胀水平高企,特别是以石油、天然气代表的能源价格快速攀升,加剧了市场对于通胀失控的担忧的。

另方面,随着Delta病毒扩散,带来的海外疫情反复,叠加冬季来临,经济增长预期又有所下滑。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今年亚洲的经济增长预测至6.5%,较4月时预测的7.6%下降1.1个百分点,因区内部分地区受新冠变种病毒困扰。而机构9月份的美国2022年GDP增长预期为4%,之前为4.2%。

根据经济超预期指数,全球的经济超预期指数在4月之后,呈现快速下行的态势。与之对应,通胀超预期指数自从2020年7月之后,呈现稳步上行的趋势。

一边是通胀高企,另一边是经济增速预期下调。因此“滞胀”的担忧也随之袭来。根据谷歌搜索统计,“滞胀”的搜索量开始快速增加。毕竟历史上,特别是欧美国家而言,滞胀时期的经济记忆可是相当不好,是不能说的痛。

但从大类资产的角度而言,似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根据1970年后的数据,分别统计不同经济阶段的大类资产表现。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由于发挥了对抗通胀的效果且叠加避险属性,因此在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的宏观背景中,表现最为出色。而相比而言,权益市场的表现受制于经济衰退,不尽人意。

近期尽管“滞胀”的担忧情绪开始蔓延,但贵金属依然表现平静,而权益市场已经活跃。貌似从大类资产角度并不担忧 “滞胀”的来临。这又是为何?见闻认为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同70年代存在3点重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