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单日暴涨15%,泡泡玛特Q3季报到底说了啥?

季报一出,泡泡玛特股价收于55.85港元,当日涨幅15.15%,但这份公告似乎并没有回答最关键的问题。

虽然泡泡玛特俘虏了一众年轻女性的芳心,但似乎并不太受资本市场待见。

去年12月11日登陆港股以来,泡泡玛特的股价在2月即登上巅峰,最高价107.337港元。随后,股价便一泻千里,并持续了超过半年。

截至10月29日收盘,泡泡玛特估价收跌于45.95,距离最高点跌幅超过100%,且日内触及历史新低45.15港元。

在股价历史新低的第二个交易日,也就是11月1日晚间,泡泡玛特上市以来第一次抛出了季度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整体零售收入同比增长75%-80%。这一数据对消沉已久的股价来说仿佛一剂强心剂,市场反应十分热烈,截至11月2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收于55.85港元(约合人民币45.92元),当日涨幅15.15%。

第三季度收入中值约12.91亿元,前三季度增速中值约98%

从绝对值看,泡泡玛特第三季度完成的增长非常不错。

公告显示,泡泡玛特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与2020年同期比较取得75%-80%的正增长。

根据此前披露的聆讯资料集数据计算,2020年前三季度泡泡玛特实现营业收入约15.4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7.27亿元。

按照75%-80%的增速,2021Q3泡泡玛特的单季度营收约为12.72亿到13.09亿元,取中值为12.91亿元。这一数据接近2019全年收入16.83亿元,与2021上半年17.7亿元的总营收也相距不远。

来源:泡泡玛特聆讯资料集、公告,华尔街见闻整理(其中2021年为预告中值)

此外,可以推算得2021年前三季度泡泡玛特的总收入中值约为30.61亿元,同比增长约98%,比去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速继续提升,但相比半年报收入增速有所收窄(118%)。

 

来源:泡泡玛特聆讯资料集、公告,华尔街见闻整理(其中2021年数据为预告中值)

 

目前海外研究机构尚无关于泡泡玛特的财报预测,但Wind显示,国内券商对其2021年度收入的一致预期为46.35亿元,全年增速预计在84.43%,从目前结果来看,低于前三季度增速,但高于第三季度的单季增速。

 

来源:Wind

 

门店扩张,但并未支撑线下收入增速

除了收入数据的披露外,泡泡玛特此次还披露了分渠道的收入。

分渠道的数据显示:

1、零售店收入同比增长40%-45%;

2、泡泡玛特抽盒机收入同比增长130%-135%;

3、电商平台收入同比增长125%-130%,其中天猫旗舰店增长75%-80%,京东旗舰店增长270%-275%;

4、批发及其他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25%-130%。

在去年三季度的分渠道收入并未披露,但同上半年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

第一,线下零售店增长降速。半年报中,来自线下零售店的收入约为6.75亿,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增速超过100%,而第三季度的增速仅不足45%。

第二,私域流量变现效果显著。线上抽盒机的收入增速继续提升,此外,天猫旗舰店的增速也在提升,但京东平台的收入随着量级的提升增速已经出现降低。

抽盒机是泡泡玛特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可以在线上实现“抽盲盒”的乐趣。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抽盒机小程序GMV 在整个商家微信小程序排名中处于头部位置,在潮玩领域排名第一。此外,公告也披露了泡泡玛特在线下的布局。

虽然门店收入增长在降速,但门店扩张策略却已恢复乐观。

2020年底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0年关闭了88家零售店及279间机器人商店。

上半年,公司共开了32家零售店。

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泡泡玛特第三季度在中国大陆新开35家线下门店,门店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215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250家。报告期内,泡泡玛特新开机器人商店210家,机器人商店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1477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1687家。

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本次数据并未披露

9月份的半年报发布后,市场对于泡泡玛特的担忧主要集中于几个关键点上:

第一点IP的更新问题。

2017年时,基于Molly形象的产品销售额约占公司品牌产品总销售额的89.4%。

不过这一问题在半年报中已经出现了明显好转。Molly的收入占比持续走低,已经降低至11.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分析师张良卫的统计表明,2018-2020年,公司有效IP(当年推出新品的IP)数量快速增长,自有和独家IP数量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2020年的27个,知名度较高的非独家IP也从6个增加到24个。

第二点是会员价值挖掘问题。

截至2021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已有1141.5万名注册会员,较2020年年底的740万人又增长了近一倍,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49%。2021年上半年会员贡献的销售额占比达91.8%,但同比仅增长3.4%。

虽然具备了相当体量的用户群,但总销售额增长缓慢;加上此前的自有电商平台葩趣已经从财报中消失,因此存量会员的付费意愿、客单价以及社区文化成为市场担忧的主要问题。

第三点是投入产出比问题。

根据上半年的业绩报告,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30.53%,而营收增长同比仅有116.75%这说明虽然泡泡玛特的营收在增长,但销售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投入产出比不合预期。

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下滑,从2019年的64.77%和26.85%,到2021年上半年下降到63.02%和20.24%。

不过这份简单的业务报告,并没有能够回答市场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真正关系到泡泡玛特的真正价值。

从“盲盒”走向“潮流社区”

东吴证券分析师张良卫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泡泡玛特未来增长的主逻辑在于会员数量增长。而会员数量又与IP数量及质量以及相关衍生品息息相关。

2018-2021年1-7月公司上新的盲盒系列数分别为5、25、39和51个,2019-2021年同期增加值分别为 20、14和12个。虽然今年截至7月的上新数量高于去年同期,但爆款概率总体弱于2020年。

在会员数量的基础上,购买次数及高单价品类的研发是关键。

公司 IP 衍生品开发主要包括三大方向:偏潮流艺术、偏收藏属性和偏实用性,基于三个方向不同定位推出从徽章到手指滑板、毛绒,再到数码周边等产品。

不过目前尚无关于此的销售数据作为验证。

对泡泡玛特来说,这条路上的竞争者并不少。

目前潮玩市场主要有泡泡玛特、52Toys、酷乐潮玩、IP小站、美拆、十二栋文化等企业,还有名创优品等跨界玩家推出自身品牌“TOPTOY”。

想要维系高市值,或许打造“潮流文化社区”是唯一的一条路。

自去年起,泡泡玛特开始跨界联名彩妆,还盯上了“少女三坑”,投资了十三余(汉服)、Solestage(潮鞋)和猫星系(Lolita/JK制服),深度绑定“Z世代”消费群体。此外,泡泡玛特还投资了《白蛇2:青蛇劫起》及《新神榜:哪吒重生》,试水电影衍生品。

很明显,传统的IP转化商业流程是“内容-IP-衍生品”,而泡泡玛特则要反过来:“衍生品-IP-内容”。

不过看起来这条路也许并不容易。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