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股票私募机构在规模攀上新台阶后,也在孕育重大的变化。
资事堂发现:今年9月,星石投资的核心人物之一杨玲出让了在星石的部分股权,并不再继续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星石投资是成立于2007年的第一代阳光私募机构,亦是目前声誉度和客户基础俱佳的头部私募机构之一。
星石创立时,明星投资经理江晖作为大股东出任公司董事长,资深公募市场人士杨玲出任公司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江晖主管公司投研,而杨玲负责市场销售与管理。
这种“投研+市场”双合伙人驱动模式,在早期阳光私募机构中较为罕见,且具备明显的销售服务优势,某种程度也成为星石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现在的星石,显然又要进入组织的下一阶段了。
星石崛起
2007年,出现了A股市场迄今为止的最高点(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也是中国第一代阳光私募发展的好时点,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等机构陆续成立。
这些老牌私募生长的年代,诞生了诸多私募机构,但经历市场风雨并至今依然活跃于市场的机构寥寥。
星石投资成立时,有两位灵魂人物,即江晖和杨玲。
江晖是中国第一代公募基金经理,成名甚至早于当年的“基金一哥”王亚伟。
1990年代初,他曾任职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之后转至泰康保险的投资部门。1990年代末,本土公募出现后,江晖加盟华夏基金,并随后成为了华夏第一个明星基金经理。
江晖其时管理的华夏回报基金,也成为业内第一个“到点分红”的配置型基金产品,并迅速在行业内走红。这个产品日前再次引人关注是因为它的基金经理蔡向阳猝然离世。
江晖其后在泰达荷银和工银瑞信基金都担任过投资总监,他还管理过业内第一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并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挣了超过254%的回报。
杨玲也是公募基金市场领域的资深人士,她先后在兴全基金的前身兴业基金、工银瑞信、诺安基金负责市场销售工作。
2007年6月,江晖与杨玲捕捉到市场机会,一同“奔私”创立星石投资。江晖担任董事长,主管投研工作;杨玲担任总经理,主管市场销售。
经过私募行业“草莽期”发展后,星石投资的管理规模始终在行业中前列,它长期聚焦主动权益,团队高度稳定、以及效仿海外成熟机构形成的多基金经理制,都在业内独树一帜。
股权变迁
但一切终究扛不住时间的变化。
天眼查显示,今年9月10日星石投资发生股权变更,杨玲持股比例由此前的17.446%降至1.202%。
这次变更前,杨玲的持股比例在星石内部仅次于江晖。此后,星石新任总经理汪晟成为了二股东。
不过他的持股远少于当初的杨玲,工商资料中的登记情况是在2.8%~2.9%之间。
杨玲所减持的星石股权,大部分转让给了第一大股东江晖。
工商资料变更后,江晖的股权比例由此前64.839%升至80.122%。此外据天眼查,汪晟和喻宗亮的持股也有一定比例的上升。
总经理更替
另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系统,杨玲的职务信息由此前的总经理,变为“其他”。星石投资的官网显示,杨玲目前的职务为副董事长。
而汪晟成为星石投资的新任总经理。
备案信息显示,汪晟在星石最初成立时就加入,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和副总经理。他的背景显然更多在于投研。
另一位持股比例小幅上升的喻宗亮,他2011年加入星石投资,也是基金经理背景,2021年7月升任副总经理。
至此,星石似乎形成了投研导向的公司治理架构。
“代际变化”开启
私募行业内,星石投资的内部治理模式一度是业内关注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相对正规化和能力全面。
早年的私募机构规模较小、组织架构单一粗放,常有个别核心人物“单打独斗”打天下的情况。
而这种核心人物往往是基金经理。
由此,不少私募机构形成了单个投研人士为核心的治理架构。这样的治理架构往往最后的结果是投研强、市场弱、风控无。最终导致不少私募机构“短命”、抑或是经营发展困难的局面。
反观星石投资,不仅成立初期就搭建了“投研+市场”双轮驱动模式,而且星石在投研端,也坚持采取内部培养机制来选拔基金经理,并实践多基金经理的管理模式。
这条发展之路,初期看投入较大、后期看潜力明显更足。
而据中基协备案信息,目前星石投资有7位副总经理,且持有股份,这在百亿私募阵营中亦是极为少见。
此外截至目前,星石投资总计有16位人士持有内部股权,这也是业内少见。
而随着星石内部股权变化,中国第一代私募的治理样本也开始出现“代际更替”,这次变化将把星石引向何方,值得关注。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资管读者群内交流,加小编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