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现的新冠疫情案例中,一些大型企业暴露出了防疫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11月5日,成都卫健委发布通报称,锦江区组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成都星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充新能源)和四川通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一事进行调查处理。
此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都、重庆近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参加了星充新能源10月29日在成都市郫都区丽天花园大酒店进行的一场会议,期间发生交叉传播造成了疫情扩散。
据重庆上游新闻引用有关上述会议的视频截图显示,该会议召开期间室内人员在多个环节均未佩戴口罩。
星星充电拟上科创板
星充新能源是一家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旗下坐拥开放控制接口的充电平台“星星充电”;公开资料显示,星星充电已先后获得两轮知名资本簇拥的大规模融资,而星星充电亦号称“亚洲数字能源领域估值领先独角兽”。
工商资料显示,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帮数字)是星星充电的融资主体,星充新能源则是万帮数字的全资子公司。
2020年9月,星星充电获得中金资本、施耐德电气等领投募资达8.55亿元的A轮融资;今年上半年,星星充电又获得了高瓴领投、IDG、泰康资产、新希望等多方参与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已达155亿元。
作为充电桩行业龙头之一,星星充电的主要同业竞争者是首家创业板公司特锐德(300001.SZ)旗下的“特来电”,公开资料显示,特来电(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已获得国调基金、国新控股、鼎晖、GIC、国家电投参与的多轮融资。
另据特锐德财报披露,特来电2020年营业收入15.20亿元,净利润仍然亏损达0.78亿元。
万帮数字董事长邵丹薇则曾在星星充电获得A轮融资时表示,星星充电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持续盈利的充电企业。
截至2021年10月底,特来电覆盖城市350座,充电总终端数量达36.09万个,累计总充电量大99.92亿度;星星充电覆盖城市同为350座,平台接入终端数达64万个,日均充电量达800万度。
另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特来电2020年累计充电量达到27亿度,市场占有率、充电量排名第一,星星充电则以14.8亿度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充电桩龙头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启资本运作。
星星充电率先启动A股IPO,其已于2020年10月9日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辅导机构确定为国泰君安证券。
同年底,特锐德公告称拟分拆特来电境内上市,并完成了在青岛证监局的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银河证券;特锐德表示,特来电当前经营业绩满足规定中“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等相关分拆条件。
今年6月底,国泰君安证券向江苏证监局提交的第三期辅导备案报告显示,星星充电已于5月份和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署了《科创板IPO 项目审计及相关服务业务约定书》,意味着其将选择上交所科创板作为其上市场地,而高瓴资本执行董事吾雪飞也通过选举成为该公司董事。
防疫不力或被追责
然而此番因疫情防控不到位而遭遇管理部门“点名”,是否将对星星充电既定的IPO进度带来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不得存在“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情形。
拟IPO企业报告期内遭遇行政处罚,并不必然成为其上市阻力,而是否构成上市的实质障碍,仍然要取决于其违法情节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
事实上,星星充电还出现了更多员工确认的情形——据常州市11月3日的通报,11月2日新增的2名确诊病例中,有两人均为武进区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并与重庆巴南区报告确诊病例黄某有接触。
不过星星充电并非对防疫工作毫不关心,其此前也曾做出一些积极举措。例如今年6月广州疫情期间,星星充电曾为其联营商家提供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额温枪等防疫物资来协助防疫工作。
而据成都市卫健委上述通报,未来不排除对星充新能源及相关责任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联合调查组对成都星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约谈,开展了初步调查工作。”上述通报称,“下一步,将根据调查情况,对成都星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通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