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紧急“输血”,这家2000亿房企稳了?

周智宇、柴旭晨
旭辉林氏兄弟的选择。

房地产爆雷之年,能看到很多老板们最真实的一面。

有的逃避责任、拖延敷衍,有的躲起来不见人,有的卖掉资产给上市公司放贷,有的还在不断对外释放虚假的利好,真正自掏腰包拯救上市公司的,少之又少。

有一家2000亿级的房企就要这么做了。11月9日晚间,旭辉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将以供股的方式发行最多约 4.18 亿新股,募集约 16.73 亿港元。其中大股东林氏家族将至少认购2.22 亿股,合计约8.87 亿港元,同时也有意向额外投入最多 7.86 亿港元进行全额认购。

也就是说,林氏家族会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向集团注资,并许以承诺,最低认购比例超过5成,最多愿意全部买单。

4.00港元/股,较旭辉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12港元折让2.91%。有投资者说,这是个良心的价格,差不多是旭辉一年半以来的最低价。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没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这几年在房地产市场很活跃的旭辉林中、林峰兄弟,正在试图给投资者打一剂强心针。

公告后一个交易日,旭辉的股价上涨了11.65%。在这个地产股债齐齐反弹的日子里,也显得尤为突出。

虽然供股之后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会遭到稀释,但不少投资者对此表示理解,相比增发引战投、配股等操作,供股是全体股东都可认购,友好许多。况且,在当下房企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股东也确实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当下房企面临更多是“生与死”的问题之际,每笔资金注入都是给公司更多的生存希望。其他股东接受权益被稀释的前提,是公司首先能够活下去、有价值。

前述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旭辉供股,上可全体股东认购,下有大股东兜底,也给外界摆出了姿态,那就是让认可公司价值的股东都参与到配股当中。

旭辉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供股为所有公司股东提供了一次极具价值的投资机会。

旭辉的这次供股,颇有未雨绸缪、先发制人的意味。在华东房企阳光城爆出危机后,同城、同规模的旭辉也备受关注;旭辉也是一家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房企,位列黄档。

在供股融资之前,旭辉在提振投资者信心上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一周前,旭辉才刚回购了7530万美元2022年1月23日到期的美元债。

据华尔街见闻统计,7月8日至7月26日,旭辉在公开市场购买合共2637.2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38亿港元;9月则偿还了3笔公私募债券,共计51.13亿,并完成了年内所有到期债务再融资。

旭辉控股CFO杨欣也在11月9日晚间表示,旭辉近期一直在二级市场持续回购债券,通过积极主动的债务管理,应对市场波动。今年以来,旭辉大股东已投入超过8.47亿,增持近1.5亿股旭辉股票,公司高管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亦多次增持。

一系列对债务结构的调整、回购以及股东注资的行动,让旭辉像是房企里的“自强派”——拒绝躺平,也能号召更多房企加入其中,抱团取暖撑过今年的寒冬。

同时,权益的增加以及债务的减少,让旭辉离“绿档”也更进了一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也表示,旭辉的“三道红线”指标今年年底前要做到全绿。

杨欣认为,本次供股让旭辉的资本金得以增厚,这有利于旭辉以更稳健的方式进入绿档,蓄力下一个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旭辉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其中就是销售下滑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的减少。11月5日披露的前十个月的运营数据显示,旭辉的合同销售金额自6月份以来,已连续四个月下降。10月单月,旭辉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62亿元,同比减19.1%。

旭辉也只能在融资性现金流上做功夫,而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成为当下开发商们的一道必考题。在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们的心弦已经绷到最紧,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置一家房企于危机中。

旭辉的自救与自保之举,是当前还未陷入危机的房企的主动理性的选择。“以前按时还债不需要告知市场,但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都是利好,”一家华东房企人士说。

对林氏兄弟而言,供股释放的是他们对上市公司怀有信心的信号,捱过这个冬天,旭辉还想等到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