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盯着央妈,其实明年最大的风险来自财爸

缩减财政支出可能拖累全球大部分地区2022年的经济增长。据瑞银的估计,2022年各个国家削减的财政支出约占全球GDP的2.5%,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关紧缩的任何措施的规模都要大上超过五倍。

在市场纷纷关注各国央行在应对通胀时如何调整货币政策之际,财政紧缩可能对明年的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

支撑家庭和企业的公共项目支出一直助推他们从疫情中复苏的强大动力,但现在各国政府正在踩下刹车。

据瑞银(UBS)的估计,2022年各个国家削减的财政支出约占全球GDP的2.5%,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关紧缩的任何措施的规模都要大上超过五倍。

彭博认为,紧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不过这也可能有助于解决一些国家的通胀高企问题。

美国:支出法案大幅砍半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估计,美国的预算政策在今年第二季度就已经开始拖垮其经济增长,而且明年仍将如此。平均每季度财政预算对GDP的影响约为2.4%。

美国的各种支出项目正在结束,但总统拜登正在推动一项长期支出计划。

拜登政府延长了儿童税收抵免,每月为每个孩子提供约300美元的补贴。这可能会作为其1.75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法案的一部分,约占GDP的0.6%。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依然搁浅的1.75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法案规模较今年8月民主党人提出的3.5万亿美元大幅砍半。

白宫强调,该框架通过提高美国公司最低税率、对股票回购施行附加税、对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富人群体加税、加强执法防止富人逃税等方式,预计未来十年可获得2万亿美元的收入,等于“完全支付了框架提出的支出账单”,还能削减赤字,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人不会被加税。

与此同时,另一项5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在本月初已经获得众议院通过。

欧元区:保持稳定

欧元区在疫情期间暂停的债务和赤字可能在整个2022年仍保持不变。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欧央行在上月底宣布维持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规模在1.85万亿欧元不变;资产购买计划(APP)方面,购债速度将继续以200亿欧元/月的幅度进行,直到第一次加息“前不久”。

而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今日的听证会中重申,不太可能在2022年加息。

彭博认为,在德国,在正在进行的联合政府谈判中,谁能获得财政部的职位,可能是预算政策的一个指标。最受欢迎的候选人——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以鹰派著称。

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欧洲各地呼吁促进增加财政支出,最近法国也在其2022年预算中提高了支出计划,以保护家庭免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承认会削减债务,但他表示,危机后有更优先要解决的事项,比如通胀,以及通过投资将工业化和就业机会带回法国。

英国:削减财政开支

10月27日,英国财政大臣里什·苏纳克(Rishi Sunak)宣布了一项财政宽松政策,让投资者感到意外。这相当于GDP的0.8%左右,旨在帮助家庭应对能源价格上涨和工资补贴等补助措施的取消。

不过,这还远远不能抵消此前宣布的对个人和企业大幅增税的影响。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英国首相约翰逊打破竞选承诺,推出百亿英镑增税计划,以填补新冠疫情造成的巨额社会护理费用财政赤字,挽救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如果按照此幅度执行,英国政府将增加数十亿英镑的开支。英国财政大臣已被迫审查这一承诺的可行性。

苏纳克也曾表示,增加更多债务开支是“不道德的”,他正在努力减少为日常开支而进行的借贷,并将国家债务水平不断下降,这是他自己制定的新财政政策的目标。

新兴市场经济体:财政支出仍在继续

在巴西等一些新兴国家,不断飙升的通胀引发了一场有关财政支出的讨论。

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在疫情期间采取了最大规模的刺激措施。

但现在,巴西总统雅伊尔·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希望在2022年增加对最贫困家庭的现金补助,届时他将面临一场艰难的连任竞选,这需要对自2016年以来实施的支出上限进行修改。

这在金融市场上引起了一场风暴,并帮助推动利率上升,因为人们担心已经超过10%的通货膨胀水平可能进一步恶化。

墨西哥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在9月份拟定的2022年预算提案中,预计赤字占GDP的3.1%,而3月份的初步版本中预算赤字仅占GDP的2.4%。

随着亚洲大部分新兴经济体从疫情中复苏,刺激性支出一直在继续。

印度已经表示不会削减刺激措施,泰国和马来西亚已经提高了债务上限,以应对可能的更多支出,越南正在考虑一项新的大规模的财政计划。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削减了预算并提高了税收,其目标是到2023年将赤字降至GDP的3%以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