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十五五”期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
“双碳”目标下,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传统化石能源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氢能是否会成为能源结构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表示,化石能源被新能源取代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可再生能源加上储电技术,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解决方案。
“氢实际上不适合作为能源,而更适合用于制成材料。氢能的说法并不准确,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次能源。”金涌认为,碳和氢元素等化石能源要重新规划利用,氢燃料汽车未来可能不会是主流。
锂电池是理想的储能方式
Q:目前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怎样实现经济和“双碳”目标的同步发展?
按照《中国宏观经济蓝皮书》的预测,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4万美元,目前水平是1万美元左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我国的人均GDP要达到现行水平的4倍。而在能耗方面,2019年,我国万元GDP能耗约为0.519吨标准煤,同期主流发达国家的万元GDP能耗一般维持在0.1-0.2吨标准煤。既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又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降低万元GDP能耗是头等大事。
具体来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技术进步。我们需要考虑所有节能技术的进步,目前大概还有10%—20%的余量。
二是产业结构转型。现在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低附加值、初级产品、能耗大产值低的产品逐渐退出市场。未来,我国需要发展信息、智能、5G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
因此,一方面需要跨学科发展,化工与生物、物理、信息结合;另一方面,形成产业间的融合,如视、听、触觉技术和量子传输技术、人工智能算术和机器人技术等。
Q: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又面临哪些挑战?
目前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储电。储电方式有很多,其中可以移动的、最好的储电方式是锂电池。目前我国的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
碳和氢元素重新规划利用
Q:从化学技术的角度看,煤化工行业在绿色转型中可以做出哪些尝试?
煤炭的分质利用也是一种思想。通过分质,煤炭最终变成两种产品:半焦和氢气。氢气可以作为碳汇处理二氧化碳。经过加热,半焦也可以成为一种碳汇,生成性质活泼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作酒精,从而用于汽车燃料,甚至塑料、橡胶纤维的使用,实现无机碳向有机碳的转化。
在40年之内,煤化工可能还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出现,煤炭由燃料逐渐转向材料。
Q:如何看待未来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
从碳中和的角度看,天然气是很好的碳中和原料,应当分离碳和氢元素,分别利用两种元素。氢是碳汇中的一部分,可以与碳氧化合物反应。碳可以作为还原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用途更广泛的一氧化碳。类似的做法为目前正面临着淘汰风险的高耗能企业提供退出机制,帮助它们改造原有技术,减少碳排放,提高利用率,以降低损失,契合碳中和的目标。
未来氢燃料汽车可能不是主流
Q:绿氢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有什么意义?
未来,如果能够以低成本电解水,绿氢可以代替煤制氢,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不排除氢在个别领域可能仍然作为燃料,例如潜艇可以使用氢燃料电池,可以在海底保持电量,但主流的还是将氢用作材料。
目前,很多企业因为国家补贴而发展氢燃料电池,实际上应该大力发展制作绿氢的技术。
Q:在目前的情况下,哪些技术能够投入商业化使用,助力碳中和?
整体而言,满足第一个条件的难度较大。由于中间试验不提供产品,只提供知识,有的企业不愿意做,导致很多技术无法实现商业化,因而中间试验常常成为“死亡谷”。因为中间试验放弃产品投入的行为是不理智的。现在的金融家、各级领导和企业公司领导应该能够有智慧辨别不同的科学家,识别市场价值,具有足够的眼光投入产业化。
本文作者:李德尚玉、戴浩冉,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原文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未来能源解决方案是可再生能源加储电技术,煤炭由燃料转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