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之争
本期内容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就跳到了一个新的话题。
我们一开始就给大家界定过流动性这个词。流动性有两个意思,我们前面讲的流动性是指一个资产,它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以比较好的价格卖出去或买进来,这是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可以形容市场的流动性,就是这个市场上这些资产好不好卖、好不好买。所以可以把资产和市场当成一回事,这个市场流动性好,意思就是这个市场上的资产流动性好。
这部分我们来讲流动性的第二个意思,就是主体的流动性,这个主体可以是银行、企业、个人。比如说一个银行的流动性,意思就是它要付钱的时候,不管是偿还自己的负债,还是要付钱去买东西,它都拿得出钱。甚至当时它没有钱,但是它可以很快借到钱,这也是流动性好的体现。
所以主体的流动性和资产的流动性其实意思有点不一样。资产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快速卖掉或买进来。而主体的流动性,不管是银行,还是企业,甚至个人,它的流动性是指能够迅速拿出钱,或者即使自己没有钱,也能够迅速借到钱。
为什么我们会关注银行的流动性?因为对于一个银行来说,它其实有一种流动性最好的负债,就是活期存款,银行随时可能面临个人来提取存款。除了提取现金之外,存款还可能被转走,这个时候银行虽然不用准备现金,但是也要准备存款准备金,因为存款被转到另外一家银行的时候,银行资产端的存款准备金也会被转到那个银行去,否则资产负债表是不平的。
所以对于一个银行来说,如果突然间有很多人来提取现金或者把钱转走,银行自己没有准备那么多存款准备金,就可能无法应付,甚至可能倒闭。这个时候我们就说银行遇到了流动性问题。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还有一些情况不是意外,是可以计划的。比如一个银行发行了一张金额很大的一年期的CD,快到期的时候,银行也要准备好超额准备金。当然,它也可以做另外一个动作,就是再去借一笔新的钱,用新借进来的钱去还老的债。我们把这种操作叫做滚动负债,老的负债到期,刚好新的负债接上,这也是流动性的一种操作。
除了银行的流动性,我们还要关注企业的流动性。企业也一样,很多企业也要借钱投入生产,收回流动性之后,可以拿去还债,也可以拿去继续做投资,也可以拿去给股东分红。所以企业之间也会有一些流动性匹配。
这就是银行或企业的这种个体的流动性,它跟我们前面讲的市场或者资产的流动性不是一回事。
我们先来看银行的流动性。为了让银行不至于出现非常大的流动性风险,不至于出现比如负债到期了,银行没钱还,或者老百姓来取钱了,银行没钱给,监管部门制定了很多监管指标,要求银行必须达到这些要求。
比如我们之前一再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它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指标。比如一个银行有100块钱的存款,监管部门就要求它有10块钱的准备金,这样的话万一真的有1/10的存款来取现或者转走的时候,银行有钱可以应付,不会因为资不抵债而倒闭。
监管指标的背后都是有要求和目的的,就是为了让银行能够应付这种流动性的需求。
为什么要设这样的要求?大家肯定也想得到,因为银行有很强的冲动去放更高规模的贷款。因为银行是赚息差的,放一笔贷款,产生一笔存款,贷款和存款之间利率是不一样的,银行赚的是息差。
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息差是不太可能大幅变化的。比如在我们国家,息差是2%左右,不可能一下子变成3%。所以银行想赚更多的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放更多贷款,派生更多存款。如果监管部门不去管理的话,可能很多银行会把贷款放到天上去,然后赚很多钱。
为了防止银行铤而走险,监管部门做了这样的规定,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多少。还有一些其他指标,比如LCR、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用来约束银行。
我们来看几个常用的指标。还是从之前的例子开始,央行借给银行100块钱,银行存回央行基础货币100块钱,然后银行放给企业200块钱贷款,企业存回银行200块钱。
首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基础货币只有100块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的话,银行最多放1000块钱贷款,最多派生1000块钱存款,这就限制了银行去做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
还有一个指标是流动性比例。假设银行的贷款规模已经很大了,比如1000块钱的额度都贷满了,此时如果银行还想继续放贷款的话,它必须有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这个例子大家应该能理解,银行不是把基础货币贷给居民,贷款是派生的,只是说二者之间要有这么一个比例。
这个时候,银行就要想办法从外面找基础货币。找基础货币的方法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可以问央行借更多的再贷款,派生更多的基础货币;还可以从同业机构借钱,前面都举过例子。还有一种方法是去抢其他银行的存款,存款过来之后,对应的超额准备金也会过来,这样银行就有了更多的准备金,又可以放贷款。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找基础货币,比如发行一张CD。但是注意,债券不能卖给本行的存款人,卖给本行的存款人相当于什么都没变化,必须把它卖给其他银行的存款人,然后把基础货币抢过来。
发行理财产品也是这样,要把理财产品卖给其他银行的存款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基础货币争取过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看到银行之间竞争很激烈,抢存款抢得很激烈,或者发行理财产品,越发利率越高,背后都是这样一个逻辑。这些都是银行为了自身的流动性需求而做的竞争。
还有一些其他指标,比如存贷比,就是贷款除以存款。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比例,但现在不是硬性的要求。按我们之前讲的贷款派生存款,存款和贷款永远是相等的,但是现实中肯定不会,因为有人会把存款提走,有人会把存款打过来,所以最终存款和贷款肯定是不会相等的。我们之前举的所有例子都是贷款刚刚派生,存款还没有被转走,或者还没有从其他银行把存款弄过来,所以是一些比较静态的表现。
还有一个指标是流动性覆盖比例。关于这个比例,监管部门有非常详细的公开信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去查一些更详细的内容。
这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是以未来30天要流出去的资金作为分母,以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作为分母。要求是结果大于1,也就是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储备,或者说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的储备,必须大于未来30天资金的净流出量。
这个监管指标的意义在于,能够让银行支撑30天,30天之内可能有很多办法,比如央行的救助,或者这30天内想办法变卖一些其他的资产,或者这30天内找到一些其他的融资渠道。总之,这个指标就是能帮助银行争取30天时间,能让银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死不了。这也是一个保证银行流动性的监管指标,具体的计算方式就不给大家列了。
这个指标有点麻烦的地方在哪里呢?它是没法通过银行披露的数据来计算的,所以我们作为外部分析师,不太会去计算这个比例,只能自己去观察。
还有一个问题是,银行是怎么死的。很多银行都是因为流动性问题死掉的,大部分银行就是因为比如30天内要兑付很多钱,钱不够,然后就出现了重大违约。
很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知道银行的生命线是资产质量,但是资产质量其实一般不会让银行死掉,除非资产不良率高得离谱。资产质量不太好、不良率比较高,可能导致银行盈利能力很差,甚至每年都会有点亏损,但是它不至于让银行倒闭。流动性问题就不一样,如果银行真的兑付不了的话,它可能瞬间就死掉了,即使它没有资产质量问题。
所以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到底哪个是银行的生命线?其实流动性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在有些极端情况下,银行本来没有什么风险,一个谣言就可能让很多人来向银行提款,银行瞬间就倒闭了。资产质量不好,或者说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慢性病,它不会让银行马上死掉;但流动性问题是像放血一样,可能瞬间就让银行死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分析银行时会重点关注的一些东西,尤其是流动性。
- E N D -
— — 大师课《货币流动性宝典》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