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杨东的“朋友圈”亮了,9家机构“潜行荟聚”

郑孝杰
宁泉资产和它的“好朋友”

一位百亿私募大佬参与的调研,意外把他的核心朋友圈都带了出来。

顶尖投资人通常有着“异质特性”,不喜欢聚群,思维模式也与寻常人有着较高偏离度,不时专注于冷门股中挖掘宝藏。

知名私募宁泉资产的创始人杨东,在顶尖投资人群体中有着另一派风格。

他坚持价值投资,但持仓操作却异常灵活。市场见顶之时,他会立即采取降仓位应对,而不是百亿基金经理采取的“做时间的朋友”。

杨东曾多次成功预警市场泡沫,今年初也曾警示新能源股票的风险,引发市场关注,不过后续这个板块的表现却可圈可点。

资事堂发现,在日前宁泉资产参与的小范围公司调研中,部分同场参与的机构身份值得玩味。

“高规格”调研

上市公司调研有多种形式,通常包括定期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特定对象调研、投资者交流会、分析师会议、实地探访等等。

通常所见的调研形式是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买方和卖方机构同场调研,公司出场的领导也未必级别很高,这样的调研对机构来说,只能是“走马观花”。

但如果上市公司董事长亲自出席,公司多位高管同期出场,而参与调研机构的不多,则会凸显调研的“含金量”。

11月10日,创业板公司飞力达在昆山市就组织了一场“高规格”现场调研,公司董事长、总裁、董秘均悉数到场,可见对来访机构的重视程度。

而受到接待的对象只有9家机构,16人,并且全程没有卖方分析师陪同(调研纪要显示),这一切都体现着此次调研的与众不同

受到飞力达重点接待的机构人士也包括了二级市场的一批知名人物,包括:

宁泉资产创始人杨东等6人;

睿郡资产创始人杜昌勇等2人;

兴全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兴富投资创始人王廷富;

贤盛投资创始人杨海、盛山资产创始人甘世雄、国泰君安证券薛波、中新集团黎承林等人。(见下图)

其中,兴全基金是非货基金规模超3000亿的权益投资“大鳄”,宁泉资产、睿郡资产则是资产受托规模超百亿元的领先私募机构。

杨东“朋友圈”批量闪现

梳理此次调研飞力达的机构和个人,诸多人物似乎与宁泉资产创始人杨东(下图)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些人士和杨东的关系主要是三条线:兴证全球基金、兴业证券和宁聚资产。

比如,兴全基金的副总经理董承非和睿郡资产的创始人杜昌勇都是杨东当年的直接下属。董承非则是杨东一手从应届生培养出的投资高手,杨东离任前,董承非也被提拔为兴全基金的副总经理,成为了兴全第二代高管层的投研“核心”。

而不久前董承非刚刚离任兴全趋势、兴全新视野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卸任了一线基金管理工作的董承非,此次亲自出席这场调研,也实属不一般。

兴富投资创始人王廷富,早年则是兴业证券的投行部负责人,而杨东在创立兴全基金之前也是兴业证券的总裁助理、投资总监,两人应该曾在兴业证券共事过。

“大腕们”的草蛇灰线

除了以上非常明显的关联之外,其他几人或是成名已久、或是隐隐的与宁泉资产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中新集团是A股市场2019年上市的一个“新”公司,公司主营是对苏州工业园区做一级土地开放与经营等业务。

中新集团的黎承林此次也出席对飞力达的调研。

那么他和宁泉资产有关系么?

答案是有的。查看中新集团最新一期季报可以发现,宁泉旗下宁泉致远58号私募基金是中新集团的第七大股东,而且也是十大股东中少数主动投资专业机构。

盛山资产的创始人甘世雄则是赫赫有名的“老人”,他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重汽集团工作,1997年-2004年在天同证券担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属于中国第一代投行人士。

论从业资历,甘世雄或许不亚于杨东。而且甘世雄也有公募从业背景,2004年-2012年,甘世雄任职于公募机构万家基金,担任督察长一职,之后转任歌斐资产CEO,2014年创立盛山资产,目前管理规模10-20亿元区间。

类似有投行背景的还有一位,国泰君安证券的薛波。相关资料显示,薛波是国泰君安的投行部骨干,“现役”的资深保代。

“现役”投行人士参与上市公司调研是非常罕见的,那么薛波为什么会和这群二级市场大佬一起参与调研呢?

观察薛波的简历可以发现,薛波的证券从业经历也是在兴业证券投行部开始的,日后才前往国海证券、国君证券就职。

关注5G和AI应用

那么这批机构投资人究竟在关注飞力达什么业务呢?

最重要的话题都是围绕飞力达推进“5G+智能制造”无人化供应链共享协同平台,以及它们后续的发展、战略以及业绩等方面展开的。

飞力达在调研中表示,公司正在打造基于5G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其中,综保区无人化供应链示范区运行控制中心于今年首次投入使用。

后续,公司计划将重庆已经落地实施的“5G+智能制造”无人化供应链共享协同平台经验模式逐步复制,在华东、华南继续打造智慧物流园,建立共享物流中心,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步伐。

公司目前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有华硕、小米、传音、泰科电子、仁宝、纬创、华勤电子、大联大及立讯精密等客户;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与长城、吉利、保时捷及沃尔沃等展开合作。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公司服务添可电器,在精密仪器行业,德州仪器、牧田与公司有合作。在快消品行业有强生(中国)、苏州隆力奇、利乐公司、旺旺集团等客户,而且还持续有知名客户拓展等等。

维持“小年”判断

资事堂了解到,自年初开始宁泉资产对持有人交流中就提到了2021年是“小年”的研判。

所谓“小年”,就是相对于2019年-2020年两年连续大涨行情后,今年难以复制过去两年的行情,要面临估值的消化和指数点位的调整。

相关研究机构的调研也显示,宁泉资产的产品在今年总体上偏保守风格,控制股票仓位,特别是不去追热点,选择安全边际很高的资产。

展望明年,宁泉认为从市场平均回报来看依然是个“小年”,市场表现未必比今年好,股票分红对投资收益的贡献占比会显著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仍在不断增强。

此外,宁泉资产还积极使用个股期权等衍生品,并配置可转债和港股。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资管读者群内交流,加小编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