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熊”完了吗?阿里巴巴上涨超12%,南向资金连续10天净买入

上海证券报
目前的这次反弹是否能持续?有的认为当前互联网板块仍需等待政策正式落地,也有人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将触底反弹。

12月7日,港股高开高走,恒生指数强势反弹,收涨2.72%,报23983.66点。港股主要指数中,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98%,恒生科技指数涨4.21%,医疗保健、消费者服务、软件、汽车等板块走强。热门股中,阿里巴巴上涨超12%,携程集团、百度集团涨幅接近10%。

昨日,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创新低,恒指此前也经历了大半年的低迷。目前的这次反弹是否能持续,市场观点仍在交锋。一些机构认为,当前互联网板块仍需等待政策正式落地。也有部分机构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将触底反弹。

资金面上,一些积极信号正在出现。近期,多路资金借道ETF布局港股。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和华夏恒生互联网ETF(513330)呈资金加速流入态势。四季度以来,已有多只纯港股股票指数基金和沪深港股票指数基金发行。南向资金也已连续10个交易日净加仓,累计净买入额约194亿港元。

在失望之地寻找自信

自下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跌幅达16.80%,对应市净率只有1.04倍,几将破净。互联网科技股是港股市场相对优质的稀缺资源,但恒生科技指数下半年以来跌幅达26.82%。

市场机构认为,多重利空令港股近半年来遭受重挫,虽然恒生指数在不确定性明朗前可能持续震荡,但不少机构认为,市场情绪的悲观程度可能有些过度。一些券商还建议关注“否极泰来型”投资机会。

“明年港股的(投资)建议是在失望之地找寻自信的力量,”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海外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忆东近期发表观点认为。他表示港股将先抑后扬,从今年年尾到明年的高点,港股有望出现涨幅15%到20%的“技术性小牛市”。不过,港股投资逻辑和过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互联网行业将在规范中发展,一些低估值板块受益于政策及流动性的边际改善,反弹潜力在20%到30%左右。

光大证券认为,当前AH股溢价处于历史阶段性高点,南向资金有望维持净流入。有三大因素或支撑港股触底反弹:一是境内专项债发行提速利好提振下,基建投资有望回暖,为宏观经济修复注入活力,机械与建筑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二是估值方面,当前恒指已基本触及168月均线,后续利空影响有限;三是从此前疫情对港股的影响看,全球疫情几次出现反弹时,港股走势较为独立,预计目前疫情对港股影响较弱。

中金公司也预计,港股比较优势的逐步显现将为长线投资者带来机会。在行业选择上,中金公司建议从现金流入手,选择估值相对合理的“经营性现金流”(成长股)和部分类固收的“固定现金流”(高股息)行业配置方向,如互联网、汽车、媒体娱乐、通讯设备以及部分金融和公用事业等板块,即“稳健成长型”和“防御型”标的。此外,部分已反映悲观预期的板块可能存在修复机会,如教育、生物科技、部分房地产和银行等。

中航证券则表示,全面看多港股为时尚早。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国通胀水平尚未达到峰值,高通胀局面可能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全球步入加息周期的信号已十分明确,美联储加息或将提前。一旦美联储加息提速,大概率带动美债利率上行,全球流动性收紧步伐加快,或对港股等新兴市场形成“抽水效应”。

南向资金连续10个交易日净流入

尽管多空观点仍在交锋,但多路资金已入场博港股“深蹲起跳”。

至今日,南向资金已连续10个交易日呈净流入趋势。Wind数据统计,南向资金这10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约194亿港元。从交易特征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基本为A+H股。以港交所行业分类进行统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工业、非必需性消费等板块。

此外,数据显示,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也被投资者“越跌越买”。12月以来,该产品份额增长6.52亿份。其中,12月6日港股大跌时,该ETF份额逆势增加3.16亿份。

另据Wind数据统计,四季度以来有多只纯港股股票指数基金发行,而下半年以来发行的沪深港股票指数基金达30余只,基金投资主题多为互联网、医药、消费基金。其中,四季度以来发行的沪深港股票指数基金有16只。

港股磨底之际,部分基金也以自有资金认购沪深港基金。万家基金日前公告,公司在万家沪港深蓝筹混合基金首募当天以自有资金认购1000万元。资料显示,万家沪港深蓝筹混合将横跨A股、港股两个市场,全面覆盖国内优质公司。大举自购的主要原因是万家基金看好旗下港股基金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万家基金认为,港股市场经过大幅调整,体现出更好的配置价值。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宏观经济依然处于复苏通道。连续回调让很多优质上市公司的估值很有吸引力,而这些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依然强劲,前期的估值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看好目前至2022年港股市场的表现。

本文作者:唐燕飞,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标题:《恒指“熊”完了吗?阿里巴巴上涨超12%,南向资金连续10天净买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