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费率基金队伍不断扩容,年内有近百只基金降费,甚至有的直降为0

分析认为,除了业绩不佳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不得不降费,吸引机构投资者是基金主动降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波动较大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由于调降幅度有限,影响不大,对债券型产品,影响会稍大一点。

临近年末,在基金新发市场出现升温迹象之时,低费率基金队伍也在不断扩容,本周甚至有基金产品的浮动管理费率直接降至零。

素来以权益产品明震同业的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12月6日发布公告称,旗下的东方红产业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因2020年12月6日至2021年12月6日(不含)的收益率为-14.13%,因此决定将即日起至2020年3月6日(不含)的季度管理费率从1.5%降至0。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于12月7日宣布,旗下中欧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和托管费年费率均砍半,前者由0.60%下调至0.30%,后者由0.20%下调至0.10%。资料称,该基金最新管理规模为13亿元,属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为3.05%。

据券商中国统计,近一个月有7只基金产品下调管理费费率,今年已有51家基金公司的98只基金产品(合并份额,下同)下调管理费费率,债券型基金占了半数。另有半数基金最新费率较年初下调幅度超50%其中主要为费率较高的混合型基金和中长期纯债为主的债券型基金。同时,管理费费率下调后,多数基金管理规模获提升。

上述报道称,管理费费率下调的近百只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有29只或占比三成,货币市场基金有16只或占比16%,还有3只股票型基金下调费率或与表现不佳有关,例如一只医疗主题的ETF联接基金年内收益率跌超10%。债基管理费率最低降至0.15%,权益类基金最低年管理费降至0.5%。

具体到下季管理费率直降为0的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其三季度末规模为49.36亿元,重仓股有伊利股份、分众传媒、洋河股份、万孚生物和海康威视等。基金经理王延飞管理的另外两只基金年内收益也都超过-14%,这3只基金所持股票在三季度都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不少个股跌超20%。

中国证券报上周也称基金管理费下降已成大势所趋,是顺应新的市场情况、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必然选择。四季度以来,已有嘉实基金、东证资管、鑫元基金、中加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旗下10只基金产品发布了下调管理费率公告,以债券型基金和被动基金居多。主动偏股型基金管理费率下调前多为1.5%,债券型基金下调前多为0.5%-0.6%。

中国基金报还提到,在新发基金中,低费率基金也在扩容。以公募FOF为例,在养老目标基金中,今年新发基金——华夏保守养老,设置了0.3%管理费率,是该类型基金主流的0.6%管理费率的半数。今年新基金平安盈盛稳健配置三个月持有,也设置了0.3%管理费,比普通公募FOF主流管理费率也下降了70个BP,上述两只产品皆刷新FOF细分类别的最低管理费率。

上述报道均援引业内人士的分析指出,除了业绩不佳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不得不降费,吸引机构投资者是基金主动降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中国基金报统计的四季度10只降费基金中,有7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70%以上。而在券商中国统计的下调费率债基中不乏百亿级规模的基金,下调费率债基中有一半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超90%,机构拥有较高话语权和资金雄厚,降费有利于提升基金管理规模和竞争优势。

至于降费对基金的影响几何,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对中国基金报表示,降低管理费率会让利给投资者,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度,但是否能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还是要看基金的类型。对波动较大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由于调降幅度有限,影响不大;对债券型产品,影响会稍大一点。

不少业内人士共同指出,在收益获取难度加大、以及海外基金持续降费的大背景下,跟国内基金降低费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业绩。不过,要想得到市场认可,最终还得看基金经理、投研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以及产品与投资者需求的匹配程度。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