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纪要】硅片大降价,光伏装机会放量吗?| 见智研究

嘉宾:SEMI国际光伏标准委员会核心委员 吕锦标

摘要:

1、硅片降价主因企业清库存

硅片价格的变动主要还是因为终端传导让硅片有了一些库存。进入11月底、12月初后,450W组件基本从2元/W以上下降到1.9元/W。电池开工率也在下降,基本在50%以下,年底需求不振,而对明年一季度装机量订单基本现在还不容易看到。所以龙头两家企业纷纷开始对硅片降价出货,清库存。至于会不会继续下降,由于明年大家对装机需求比较乐观,目前看硅片、电池、组件库存并没有大的离谱,预计不会产生雪崩式下跌。

2、年底产能投放叠加情绪恐慌引发硅料价格下跌

硅料其实在27万/吨的位置上已经徘徊4周了,且终端需求不振。硅片企业清库存采购硅料意愿低,硅料价格必然难以高位维稳。再加上年底几个主要扩产项目,如通威的两个项目,大全的一个项目,以及保利协鑫的1万吨颗粒硅都在放量。这些放出来的量如果没有被长单锁走的话会作为零售市场的增量,但零售端已经出现需求下滑了,所以硅料是有下调压力的。与此同时硅片价格下降也会引起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恐慌性下跌。

3、硅片尺寸不可无限制的变大,要考虑产业链适配

总体而言硅片在166以后确实是往大硅片发展。主张182档位的企业,主因原来拉晶炉无论任何改造也只能改到这个尺寸了,而且到182也只能做个圆片,做方片还是很困难。所以有些老的拉晶炉比较多的企业,主张让这些炉子改一改,延长寿命,也能够做大硅片。但像中环这样的企业,它原来的量不是太大,所以后来一下子发力,新的产能很多应该能够拉12寸的晶,那么无论210也好,220也好,它都具备这个条件往上走。新进入企业一般会上210,因为210能兼容182,但是182无法兼容210。但硅片尺寸不能无限扩大,必须要讲究个规范,上下游之间,辅料之间要配套。

4、颗粒硅是否成为技术变革还要继续待放量观察

目前来讲的话,至于说颗粒硅是不是革命性的技术,现在还看不到因为很多指标还是要有一定的量来证明,因为量还是比较少,因为量少了以后对下游的用料商业性的推广,尤其在成本质量的检验过程中还不能够出长时间的大量数据,还是有待验证。尤其目前这个年代的话,不管你是颗粒硅还是多晶硅,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基本上都是往半导体的二级料去看齐了,因为现在都走高效化,高效化以后你掺杂就要留有空间,尤其有很多金属杂质各方面就比当年要求高的多了,当年多晶的时候铸锭用料基本上纯度上6个9、7个9基本够用了。所以不单单是颗粒硅,还是棒状的多晶硅,都存在这方面的挑战,共同的挑战。至于说就是说谁替代谁,现在还谈不上,因为从量各方面的话还有个过程,然后颗粒硅还是应该要有更多人参与,有更大的量逐步来做。

5、风光大基地持续推进,储能、特高压连带受益

风光大基地二期近期推出,新能源发电进程开始加速,装机量要上来,确实要大基地项目,因为它有条件,也有地方,二期来看基本上都在沙漠地区,大基地是风光平价时代后,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手段。储能是基本上三个端口来配储能,一个是发电端现在逐步要求了大型的地面电站最好能配个10%的储能,不单单是大基地了,很多其他很多项目都有这个要求,都有要求。第二个就是电网端,电网这一块的调峰的配套,本来没有新能源的话它也有,但是新能源在电网这块有一定的配套。另外用户侧,特别是离网的系统肯定要有储能。所以为了实现风光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占比,储能必须加速布局。特高压通道逐步都形成了,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明年都有望成为很大的增长点。 

正文:

见智研究:

2021年马上接近尾声了,今年光伏的主旋律是硅料价格持续攀升导致整个产业链形成了长期博弈的态势。所以大家今年一直关注的点就在于硅料的价格到底什么时候能降下来,以及产业链博弈的态势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临近年底了,从10月的装机量来看整体还是不及预期的。按照往年的四季度来看,正常都是装机的旺季,但今年由于价格高企,情况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前两周硅片价格下调,上周的时候硅片龙头也官宣降价,引起了市场不小的骚动,硅片的大降价使得市场上有很多疑惑,硅片的降价趋势什么时候能够企稳?或者说终端的装机需求明年一季度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等各种各样的疑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来自SEMI国际光伏标准委员会核心委员的吕锦标老师来为我们解答。近两周硅片降价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自当下节点看想请教一下吕老师这种降价的持续性如何?以及什么时候能够企稳?

吕锦标:

硅料今年从年初8.76万/吨一直到现在站上27万/吨,27万/吨的价格基本上停了有三四周了。这段时间从各个硅料企业情况来看的话,他们也确实没有太多库存,他们主要的多晶硅的交货量也都是按长单走的。

硅片价格的变动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的传导。首先进入了11月底、12月初了以后,目前明年一季度装机量的订单基本现在还不容易看到,所以我们看到450W组件基本上已经从2元/W以上掉到1.9元/W这个区间了,我们也看到上个月电池的开工率在下降,电池的整个平均开工率基本上到50%甚至以下了,一体化的企业会好一点,所以引发了硅片价格的波动。实际上两家主要的硅片企业宣布降价之前的一两周,市场上硅片的交易价格已经在往下走了。

这一波往下走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的终端传导上来让硅片有了一些库存。目前来看硅片库存首先从隆基开始降。大家也知道隆基它既是硅片的龙头也是组件最大的厂家,那么这一年多来它基本通过硅片价格的调整来调整它硅片以及组件外售的比例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目前隆基也看到组件端价格在回落,组件的市场销售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说在年底的抢装完以后继续的做了一个延续,所以它还是采取硅片降价出货这样的渠道。

中环也跟上来,这两家主要企业的价格策略是风向标,也可以看得出来年末不管是从硅片还是电池组件端都有清库存、控制库存的局势。至于接下来硅片的价格会不会继续往下降,我觉得目前来看的话,下游不管是硅片、电池组件端,从它们主要企业的库存情况来看压力还不是太大。目前大家对明年的市场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大家都认为明年会有冲破200GW、甚至到210GW、220GW的规模,在今年大概160GW的基础上会有比较大的增长。这样算下来的话明年上半年即使比较淡的情况下,明年每月10+GWh的安装量应该还是有,硅料的供应其实决定了硅片的供应,这个量是相应的。目前从硅料产量来看,基本上国产是43000吨/月左右,进口的话大概在10000吨/月,总共53000吨/月,基本上能够做18GWh的硅片、电池组件。

所以从硅料情况看跟终端季节的安装量的预测差距不是太大,目前会计年度大家清库存做一些动作也为了明年上半年传统淡季到来的时候做一些价格调整,目前看1.8、1.9元/瓦左右的组件价格很多地方还是具备投资能力的,起码6-8%的收益率的话电站投资还是能够支撑的住。所以目前下调以后我觉得不会产生雪崩式的情况。

见智研究:

今天突然有消息称硅料大概降价了3%左右,您能否给我们讲解一下是怎样的原因以及有怎样的影响?

吕锦标:

硅料其实在27万/吨的位置上已经徘徊4周了,现在硅料长单供应之外只有大概不到10%是零售供应的。终端目前大家也看不到明年一季度市场的增长情况,所以上个月450w的组件已经从2元/W以上掉到1.9元/W的区间了,电池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经下降到50%了,所以传导到硅片端上周已经有10%以上的降幅,零售的企业已经不能够增加采购的情况下多晶硅的价格当然就会有下行的压力,再加上这两天几个主要扩产的项目,比如通威的两个项目,大全的一个项目,以及保利协鑫的1万吨颗粒硅都在放量了。这些放出来的量如果没有被长单锁走的话会作为零售市场的增量,但零售端已经出现需求下滑了,所以硅料是有下调压力的。多晶硅主要长单每月还是按长单的量拿料的,零售供应大概有10%不到,大概1、2千吨,现在增加起来的话应该有4、5千吨。零售这块因为市场传导已经逐步停止采购。

目前来看我认为不管是硅片还是硅料的价格调整幅度应该不会很大,因为目前大家对明年的市场还是相对乐观,还有200GW以上,主要企业还是要通过长单锁定硅料来占领主要的市场,格局没有变,所以目前还看不到整个产业链当中大家的库存很高,除非哪天所有人的库存高企到无法承受以至于要去撕毁长单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引发比较大的下滑,但现在看不到,未来应该也看不到这个情况。

见智研究:

所以您认为硅料只是一个小幅下滑,并不会呈现大趋势的下滑是吗?

吕锦标:

对,因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是很小一部分,它的交易方式是不一样的。长单交易要按单子拿料,这一部分的交易已经占了90%的量。而从零售来看,随时都可以降低生产,可以不买硅料。所以对于零售部分的硅料,是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见智研究:

这次硅料出现了突发性的降价,是零售端的供给多了一些,这是否意味着产业链价格博弈的终结?

吕锦标:

不是的。每一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传导肯定是从终端一直往上传,但是传到硅料这一段时,因为硅料与硅片之间的交易方式比较特殊,大部分都是长单的,很小一部分才是零售。因为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造成了传导有这样的特点。

见智研究:

明白了,您认为硅片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来会如何演变?

吕锦标:

我们认为两家主要的企业扩产力度很大,实际上这两家加起来有将近200个GW,再加上四大设备企业进入,他们每家都是10GW的起点。新的项目从基建到开始点火,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后面几个月抢产能,所以他们硅片产能的发挥基本上看有没有料。

就目前而言,以及到明年,这一块产能过剩是比较厉害的。而且从整个产能的结构来看,都是大炉子偏多,能够拉182、210的炉子,很多新的12吋的炉子比例将越来越大,166的8吋的炉子改造的进度还不错,明年预计要往166以上走,这是大趋势,所以整个产能中淘汰率不高。

有效产能比较大,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硅片企业手中有多少硅料,这决定了他们产能发挥的情况,以料定产。另外,现在市场上还有大量的硅料,在没有硅片加工能力的电池组件企业的手中,这块硅料基本上是他们用来代工。所以除了抢硅料,抢到代工也会影响开工率。

硅片现在有两个环节,一个是拉晶环节,另一个是切片环节。我们看到了主要的企业都掌握了扩产的节奏。在拉晶这一块按照进度进行,在切片这一块充分利用了原来的产能。龙头几家企业在扩产的时候,在切片这一块利用了很多旧的产能,旧的产能经过改造以后,产能提升了上来,切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也能够适应切大硅片,也就减少了浪费。所以说硅片产能虽然说有400GW、500GW左右,总体看到切这一块逐步跟进度上来,不会一下子进入很多切片机闲在那个地方,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并且新老企业各有他们的优势。老的企业在管理,良率,拉晶方面会比较有优势。新的企业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它们在设备的先进性,投资的强度上占据更大的优势。而且这一块的用电也大,在用电保障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明年的用料,特别是上半年基本上还是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多晶硅放量将随着相关的9个项目陆续投产,使得整个硅料的供应量增加20万吨,基本上达到80万吨,供应210GW或者220GW的整体市场的装机是足够的。而且我们认为到了明年下半年以后,硅料的供应还会有余量,那时可能是一个硅料价格大幅调整的时机。

明年上半年基本就是这样,增量会有,但不是太大。主要是来自今年第四季度的4个项目。通威的2个项目,保利协鑫的产能,和大全的部分产能出来会贡献明年上半年的量,大概在6-8万吨。会在今年现有年供应量58万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从今年整个价格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从硅料的供应和装机的量来对比,这两端基本还是平衡的。硅料供应58万吨,组件能做200个GW左右,今年整体160个GW装机,晶硅电池、组件160个GW,这块也是够的,但还是引发了硅料抢购价格上涨的局面,一直没有回调机会。我觉得还是因为现在主要的硅料还是用长单交易,占比百分之九十几。主要的8家企业,国内6家,国外2家多晶硅企业,跟下游大概8家到10家企业,都是用硅料长单的方式,每个月确定的量锁死了,价格也定好。这个月中交易的一点点余量,让零售厂家没有长单的几个企业抢一抢,所以每个月把价格这样抢上去了。像今年9月碰到风吹草动的情况,市场恐慌情绪就厉害,涨的就会更厉害。

从供求的角度,明年上半年有机会下调,明年的下半年更有机会下调,但是到时候能调到多少,这个还是看主要企业之间他们怎么想。他们现在宣布明年自己组件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220GW全球全年,起码我看到现在已经有4家都是在40个GW以上的,也就是你4家基本上就把这个市场都占满了。

明年的话,硅料跟220个GW的话基本上也没有多多少,所以还是会形成今年这样的一个固定的思维就是说为了占领市场,先把硅料锁定下来。即使目前来讲,硅片有点库存,电池有点库存,组件有点库存的情况下,还是照样把每个月的料拿得很足,不愿意去改这个长单。所以大家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就不会在淡季减少硅料采购,价格也就不会怎么变动。我个人感觉明年第四季度,因为新的供应量确实多,到时候调价应该比较明显。

见智研究:

明年电池和组件环节,市场认为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您怎么看?

吕锦标:

对电池这一端的话,比较分散,很多一体化的企业。通威自己有原料,所以掌控能力可以,但是占的比例不是太大;爱旭比较吃亏的是料的长单没有很早的拿下来,组件端也没布局起来,所以后进来就比较吃亏比较艰难。组件端就更分散了,而且门槛也确实不是太高,如果按技术水平门槛的话,电池端它更好一点,要给它相应的利润,这块实际上是没有,跟产业的整个格局有关系。

在市场突然往前发展的时候,电池端不大好转,还是因为它本身技术上的变革不像其他方面比较容易,比如讲像HJT、TOPCon讲的也比较多,但要上来还是难度比较大,牵涉到方方面面,如设备配套。硅片变大一点,变薄一点的挑战就很大,就有点应付不过来。硅片158.75上到166的时候,很多产线就要改,通威上PERC时,赶上166,今年大比例的往182和210走了,所以电池就有点应付不过来。因为现在发展太快,确实有一个阵痛的过程。

见智研究:

您对218.2或者说硅片变大变薄未来的情况,您是怎么看待的?它有没有什么极限?以及它的产业链上下游是怎么样给它配套的现状,未来趋势会怎么发展?

吕锦标:

硅片的变化就是大小薄厚。以前都是很稳定的,基本都在160以下,156维持了很长的时间。后来进到158.75是因为其实是应组件端的要求,因为把156升到158.75,60片的组件,它马上就能够增加5W,或者有的可能还增加个8W、10W都有,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有往上提到160,161都有。那个时候大小是由组件端的要求,组件端只要能够上个5W,那个时候组件都是280-300,这样一个水平。那时候多晶为主,能够升个5W或者10W,价格那就不一样,不但每瓦能够卖出钱,每瓦的单价都可以稍微高一点点,所以是应这个要求来的。后面单晶出来以后,而且这一块确实硅片往大做,我们在SEMI国际标准委员会里面,这块盯得比较牢,前年我们就开始着手要规范这个问题。因为硅片的厚薄跟大小都其实主要涉及到电池端整个的配套、产线,不能说随随便便的往后走,再后面就涉及到组件的版型大小的问题,同样60片,硅片不一样大,肯定整个版型就变了。

所以后来在158.75保留的情况下,16X这一块我们就确定了166,那么再上来170就没有,直接上到了182, 190也没有,直接上到210。基本上做这么几个限定以后,对上下游,不管是硅片的企业,还是组件等各种配套,都是好的。当然总体来讲,到166以后确实是往大硅块变化这个趋势是没错的。当然182也好,210也好,主要是当时各家企业之间,特别是硅片企业,对自己的资源的装备的不同考虑。比如主张182档位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原来拉晶炉无论任何改造也只能改到这个尺寸了,而且到182也只能做个圆片,做方片还是很困难。所以有些老的拉晶炉比较多的企业,主张让这些炉子改一改,延长寿命,也能够做大硅片,这也是好事。尤其下游的配套的电池线也愿意这样去配套,所以就有这样一种主张。像中环这样的企业,它原来的量不是太大,所以后来一下子发力,新的产能很多应该能够拉12寸的晶,那么无论210也好,220也好,它都具备这个条件往上走。

没有硅片的企业,像几家从美国股市回到A股来,有融资的机会了想大干一的。特别从去年开始,今年一年下来,因为他们大量的上新的电池跟组件的产线,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更大的配套。跟210配套的话,也能够兼容182,如果是跟182配套的话,是兼容不了210。

所以大硅片这块也形成一个两大阵营,我觉得都很好,因为182也好,210也好,也都是算比较大的硅片。它都有一些变大这方面的很多通量成本的下降,而且都照顾到原来设备的延续,对于后面新投产的企业,这块布局上也能比较合理。

当然这次突然间出现了218.2,如果做成60片的组件的话,形成的整个组件的面积,整个受光的面积跟182的组件的72片,是差不多的,都是1300多。当然这次的218.2,不单单是硅片的尺寸大而且还做成方片了。那整个组件,虽然同样的面积,但是窟窿没有了,受光的面积也可能会更大一点,所以功率瓦数可能会往上走一点。当然就是从硅片的大小来看的话,从技术上来看的话,业内人都知道,不是因为单位面积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了,而是因为面积大了。光伏发电还是要讲究按面积来发电的,所以我觉得利用上原来的设备,为了整个投资的节奏,大家配套起来是合理的。但要把它作为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是说不过去的。

另外硅片这一块,我们在协会做标准做了十几年,还是要强调规范。什么尺寸都能做,这个没问题。但是如果不能规范起来,这个行业这么大,上下游之间,配套之间,辅料之间会有很多问题。到了组件端也是这样,硅片不一样,做出来组件的版型就不一样,虽然有的时候面积一样,但是长宽不同,常常就没法装,所以一定要尽量能够标准化。

另外关于变薄的问题。当然减薄了以后硅料省了,硅片加工的产量大,切的多了,是会降低成本。虽然硅片这块是降低成本了,但是在电池组件端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电池加工过程中组件隐裂等,尤其现在薄片化再加上大硅片,那就是大电池,所以碎片率良率各方面就会受影响。虽然说变薄了以后,价格也会降下来,会把利让出来,但是在工艺过程中为后面增加了一些麻烦,是否能覆盖,还要逐步的去适应。大家应该有印象,我们前面20年的过程中,关于硅片厚度的问题,一直停留在180μm已经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也其实上下游都在摸索,所以往薄的走也可以,但是一定是上下还需要一些摸索。对硅片端来讲很简单,切割薄一点厚一点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设备调一调各方面一配上来就可以。但是后面就会很多挑战出来,那么在给下游出题的过程中,就要前后综合考虑。比如说150现在是不是够了,这个也不好讲,还是要看看下游的接受度。

见智研究:

好的,谢谢吕老师。刚才您也说了,因为现在硅片的尺寸其实有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您认为未来的这种尺寸会是一种共存的状态,还是说182或者210,它会形成一个某一个为主导,其他为辅助的这种状态呢?

吕锦标:

倒不会,没必要就这样。目前来讲,我们在SEMI的标委会里面形成的共识现在就这么几种:158.75,166,182,210,就这么多,没有别的了。其他的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包括刚推出来的218.2,没有得到回应。因为不单单是硅片的问题,电池接受度的问题,硅片的交易的问题,还涉及到后面组件。组件不管是60片还是72片,硅片不一样了以后,组件的60片和72片的整个版型就不一样。或者说切到半片,120的半片,144的半片也是同样的问题。

所以这段时间SEMI刚刚修订完组件的标准。硅片的标准是已经修订过了,就只到210。那么就是说21x的范围内只能设2l0,不能有213、214、215等其他的。有没有必要210以后再设一个218.2,或者其他,这个需要硅片企业之间去讨论沟通,也需要上下游之间去沟通,去交流。制定标准是需要几轮的全球投票的,不仅中国的企业去发表意见,国外的很多企业和用户都要发表意见。整个SEMI委员会当中有中国区,北美区,日本、中国台湾,很多欧洲国家。因为即使是组件的制造业都往中国走了,但是组件的安装市场还是要涉及全球。我们的组件的修订标准,把硅片、版型、安装孔等几个规格都包括了,我们中国区的委员会已经通过了,目前提交全球的投票,总部还没有批下来,但是组件这个标准当中肯定没有包含218.2。

见智研究:

现在还不是随意想做多大就做多大,还是要进行一个产业链的适配对吧?

吕锦标:

对,因为这么多标准出来后,在组件端就有了规格。就很清楚,容易选择。根据现场的情况去选型,最后还是要组件端来选的。所有的尺寸、规格、瓦数等,其实都是最终从用户那里传导过来的。用户现在要求什么样版型的组件面积是大概多少,效率能够达到多少,而不是简单面积加大。发电端来选择的,肯定是在一定面积的情况下功率是多少。
是由什么样的大小的硅片做出来的电池,然后用什么样的电池,多少片分装出来的组件,然后你的版型能够达到多少,能体现你的效率高低的还是你的电池的单位的转化效率,而不是你的大小,大小的话它是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系统的设计当中的话,我选什么样的版型,对摆布起来刚好能够装的比较多,比如像类似这样的东西。

见智研究:

硅料这边一直最近比较热门,大家也市场非常关注的颗粒硅,您认为颗粒硅是否能成为就是说光伏产业的一次技术上的一个变革,对硅料这种未来的行业就有怎么样的一个影响呢?

吕锦标:

颗粒硅这一块是因为它的从技术的来源来看的话,其实它跟改良西门子法的应该来讲也是差不多的时间出来的都是技术,后来还是改良西门子法这块比较稳定的走到今天占了主流。那么现在颗粒硅的话,整个新的颗粒硅的路线的话,能够比较成熟的能够实现量产的当年IEC实现的量产。

还是跟改良西门子法用的原料是一样的,都是用三氯氢硅来的,所不同的就是说原来的改良西门子法就是直接把三氯氢硅冲到还原炉里面还原出来了,这样还原的过程中会尾气比较多一点。颗粒硅这块把三氯氢硅通过二次歧化变成了活性很强的很爆裂的硅烷,通到还原炉里面,这样的反应就比较完全,当然就是说从整个流程来看的话,颗粒硅这块在歧化过程中把三氯氢硅一次歧化成二氯二氢硅,二氯二氢硅再一次歧化成硅烷就是硅烷的制备它的转化效率其实也不是太高啊,三氯氢硅的转化效率整体也基本上在22左右,所以那一块它也会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出来,所以两种技术的话,它原料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过程中前后这个也不太一样,那么对副产物的处理这块就比较轻化,你四氯化硅大量出来以后,要氢化再回到三氯氢硅去,这块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还是一样的。

当然在成长过程中,比如关于成本,关于品质各方面的话,有它不同的地方,有的不同地方,颗粒硅的话这几年下来应该来讲有进步,至少来讲比当年的IEC有进步,在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提升,还有生产的稳定性、炉子的大小炉子现在放大的比较大啊,炉子放的比较大,这块应该是有进步的。

但我觉得像现在目前来讲的话,至于说颗粒硅是不是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我觉得还看不到,因为很多指标还是要有一定的量来这个来证明,因为量还是比较少,因为量一少了以后对下游的用料的话,这一块这种商业性的推广这块,尤其在成本质量的检验过程中的话,还不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大量的这种数据出来,这块还是有待验证,尤其目前这个年代的话,不管你是颗粒硅还是多晶硅,品质要求的很高,越来越高,基本上都是往半导体的二级料去看齐了,往这个方面走,为什么?因为现在都走高效化,高效化以后你掺杂就要留有空间,尤其有很多金属杂质各方面就比当年要求高的多了,当年多晶的时候铸锭它用料的一些你基本上纯度上确实是6个9、7个9基本够用了。现在的话有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像特别还是不单单是高效的电池这一块的需要你提供合格的硅片。

另外的话我们本身在硅片的拉晶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你还要一炉多根,一炉多根了以后,这个杂质虽然少,就容易在一个坩埚里面容易一直在沉积下来,你拉到最后一根的时候,杂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你想多拉多根,那么这块的料最好就是杂质含量的话要比较足够的少,尽量少,这是一个总量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说在总量之外,就像很多一些金属杂质这块,对单一的这个比例也要更少,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说未来比如像N型的时候,他对品质的要求不单单说是你符合指标的问题,也还是个稳定性的问题,也就跟半导体的有点一样,要有稳定性。所以这个我觉得不单单是颗粒硅,还是棒状的多晶硅,都存在这方面的挑战,共同的挑战。

所幸的就是说这一轮,两年左右的给了多晶硅行业一个很好的窗口期,很好的窗口期,而且确实是整个光伏的发展,双碳的全球的执行对新能源光伏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一个机遇,特别像整个资本市场对这块的话确实是非常支持的,有了这方面的几个条件,然后呢目前来讲的话,这有两年多的时间比较高的利润,这一块应该来讲对不管是颗粒硅还是棒状硅,都是个很好的一个条件要抓住。至于说就是说谁替代谁,我觉得现在还谈不上,因为从量各方面的话一个还有过程,然后颗粒硅的话还是应该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有更大的量逐步来做。我们现在看现在颗粒硅出来以后的话,现在特别电耗比较低,这一块像现有的你看主要企业都是做改良西门子法的,包括原来做颗粒硅的企业,现在原来也都有做棒状硅的,你看现在新的很多产能,你看在能耗各方面进步的就特别快,有一个追赶形成一个追赶。总体来讲对行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料的行业的话,因为每个行业原料都是基础,尤其像半导体光伏这块也确实是是很重要的,就这一块不担当要足额的供应,而且是品质各方面确实都要把这方面做好。

见智研究:

谢谢吕老师,对于装机需求的这一块,因为现在10月份出来的装机数据并不是很好看,然后很多是因为价格高,有的是延期到明年了,所以老师您认为明年一季度的装机会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还有现在的价格对应的终端收益率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情况,然后硅片降价之后它影响又会是怎么样的?

吕锦标:

国内有一个数据是说的1-10月份有29.31GW。从往年的情况看确实是少了一点。但是我后来再仔细看了一下是并网的数据,然后我的印象当中在10月份之前还是有9月份10月份那些有大量的比较大的一些四季度能够安装能够并网的单子,它是招标定标了,而且单个项目的都是几十兆瓦几百兆瓦的数字,这一块我觉得没有在29GW当中。

所以我觉得像今年年底我们年初的时候说我们国内的话大概55-65GW。我觉得可能到时候我们再来回头来看一下,可能今年第四季度结束以后的话,整个新的装机是不是能够摸到55GW,我觉得应该有可能,起码大概50GW。因为整个全球的装机量,原来我们年初的时候,彭博说是161-203GW就乐观的估计跟保守的估计,现在看来我看各方面的大家的预测来看还是比较认同160应该是能保得住的,比去年也增个百分之二三左右,多了没有了,当然也是受产业链的价格上的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讲说影响不是很大。

中国现在做电站投资的都是央企,但是央企到现在我感觉因为双碳目标来了,央企大量的都是煤电,那么这些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有承诺,要求每家企业我看最迟的都要在2025年之前碳达峰,我看几家都有承诺比较激进的2022年-2023年好像就碳达峰。就是说它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改变它的能源结构,也就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的发电的比例。所以光伏和风电就是主要的方向,从项目来看,是比较激进的,不单单是西部的这些大基地,东部像这些小的一些分布式,只要能够做的比较清楚的,央企都会去投资。总的一块就是说我觉得目前来讲,从价格的角度看前段时间组件的价格就往1块9,甚至后来都有往两块走的。从他们招标的情况看的话,我觉得他们1块9你看在这个区间基本上还是能接受,450版型的1块9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他们选择的项目基本上通过成本的控制的话,像1块9的这样的组件,整个系统的造价控制,最后的内部收益率应该能够保个6%或者8%这样一个水平,目前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因为现在整个这样一个大型的地面电站,整个收购的电价基本上还有3毛多,在沿海这一块基本上有3毛9,很多基本上西部那块的话也有三毛左右。

见智研究:

谢谢老师,近期风光大基地近期第二批也出了,而且现在第二批文件当中也重点强调了,就是新能源建设要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和消纳措施,所以这个涉及到一个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或者说连带的储能这种行业的受益情况,您怎么看?

吕锦标:

这一块应该是整个风电光伏发电的大的布局,因为国家对双碳的目标承诺的时候,除了整个时间表路线图,还很具体的把2030年风电光伏要做到多少,很具体的数据也都说出来,要说出来这是个指引,是12亿千瓦。12亿千瓦的一个装机的规模,当然实际做起来应该肯定比高。西部大基地一批已经出来了,当然这一批的条件没有那边那么好,一个是消纳这一块有一定的限制,另外一个就是要求储能的配套相关的一些东西,而且竞争去抢这个项目竞争肯定更激烈了,然后这个基地我觉得应该会一步一步的逐步的推起来,因为原来煤电的一个通道以后逐步的肯定要让出来,另外一个就是风光放在一起,然后跟当地的其他能源的像煤电还是有放在一起的话,其实也很不错。

如果从间歇性的角度看的话,风跟光还是有一些互补的作用,比如讲晚上时间没有太阳了,它风电还是发的,储能这块现在基本上三个端口来配储能,一个是发电端现在逐步要求了大型的地面电站最好能配个10%的储能,不单单是大基地了,很多其他很多项目都有这个要求,都有要求。第二个就是电网这块,电网这一块的调峰的配套,本来你没有新能源的话它也有,但是新能源这块它特别强调一下,在电网这块它有一定的配套。另外用户侧这一块,特别是离网的系统肯定要有储能。另外的话就是说一些家庭的备用电源或者说电器的备用电源,我觉得以后随着家庭的储能这一块的发展,它更便宜了以后更稳定,安全性各方面更有保障了以后,我觉得会慢慢又发展起来,因为现在电动汽车这块发展的挺好,我觉得还是会往这方面扩展。

目前发电端也好,或者说电网端也好,我觉得这是个准备,因为现在整个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太占比太低了3%左右,我觉得储能这块做一些布局,比如讲到2050年到2060年,那个时候光伏比如说你能够占40%的负荷,那就很厉害,确实是三端的储能都需要来共同来抬,而且不单单是化学的储能,你电网这块,比如说你抽水蓄能,还有其他调峰的能力,包括煤电厂去调峰,都需要去做这些事情。但是量要上来,就确实要这些大基地,因为它有条件,他也有地方有地盘,你看这次基本上都在沙漠地区。很多地方的接入系统,特高压这一块通道逐步的都形成了,所以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明年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我觉得光伏这一块就整个十四五前期就会有很大的一个动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