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上资金“先强后弱”,周一至周四均呈现净买入态势,周五在股指大跌之际单日净卖出超65亿,但全周依旧录得114.67亿元的净买入额,为连续第五周净买入。另外上周五为富时罗素指数季度调整的生效日。
严打“假外资”,证监会修订沪深股通机制
12月17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拟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提出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自规则实施之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
据21财经援引券商人士认为,证监会此次修订旨在加强投资者身份穿透监管,此前有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
兴业证券表示,由于港股更容易加杠杆且利率更低、监管环境相对更宽松,部分内地资金绕道香港、借助陆股通来投资A股标的,而这部分资金大多托管于中资(内资和港台)的银行或券商,其交易频率高于配置型和交易型外资,这部分资金中包含“假外资”的概率更大。
规模多大?
兴业证券将北向资金拆分为外资银行(配置盘)、外资券商(交易盘)以及中资机构(可能含有“假外资”)。
从三类资金占比来看,北向资金以配置盘为主且占比稳步提升,交易盘持续回落,中资机构占比不大。截止12月17日,三类资金持股市值分别为2.16万亿、4847亿、971亿,占全部北向资金的比重为78.8%、17.66%、3.54%。
并且,近些年来,配置盘占比稳步提升,交易盘占比持续回落,中资机构占比维持稳定,在5%以内,且证监会提及“假外资”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因此“假外资”规模并不大。
影响几何?
兴业证券认为,一方面,“假外资”体量有限,最近两年中资机构累计净流入规模为-0.28亿元,相比于配置盘6854亿的净流入,中资机构的流入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从开户情况来看,这部分资金大多处于“休眠”状态,投资者数量约有170万名,但大部分无实际交易,近三年有北向交易的内地投资者约有3.9万名。
而从行业层面,由于中资机构占比较低,且并非都是“假外资”,因此对各行业影响有限。而从持仓规模和仓位来看,目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气设备、电子等靠前。
数据显示,目前此类交易总体规模不大,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投资者数量约有170万名,但大部分无实际交易,近三年有北向交易的内地投资者约有3.9万名。
券商获大举加仓、CXO题材惨遭抛售
回到北上资金流入来看,上周斥资近70亿元加仓非银金融,排名前十的成分股中几乎被券商股包揽,排名第二第三的为钢铁和公用事业,均被加持超20亿元。
净卖出方面,医药生物以33.11亿元的净卖出额位居榜首,股价走势方面,上周三多只生物医药企业股价重挫,CXO企业与创新药企业跌幅居前。
爆买互联网券商龙头逾40亿
从增持金额来看,排名第一的为互联网券商龙头东方财富,北上资金已对其连续10个交易日净买入,周内股价亦一度刷新历史新高。催化方面,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宁德时代以14.92亿元的增仓金额位居其次,消息面上,上周五富时中国A50指数季度调整正式生效,导致尾盘多只个股异动,宁德时代在尾盘则被大单扫货,尾盘集合竞价阶段成交额高达42.33亿元,占到该公司全天成交额88.6亿元的近一半,而美的集团、三一重工等被大单砸盘。
净卖出方面,创新药龙头药明康德在利空消息的影响下单周被净卖出超22亿元。
虚拟人题材引关注
从增持比例上看,上周外资对3只个股增持超2%,增持比例位于1%~2%区间的有14只。
其中通信/5G消息概念神州泰岳获增持达2.6%排名第一,游戏股恺英网络、虚拟人捷成股份分获二三。
西南证券表示,虚拟人未来发展更多或将考验前期IP内容设计环节,像捷成股份这样拥有大量影视版权、动画片版权,大量的IP角色资源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