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暂缓审议后不过一个月,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合股份)再迎上会。
据证监会安排,百合股份的主板IPO将于12月23日上会发审委审核。
自2019年申报创业板上市以撤材料终止审查告终后,百合股份此番改道冲刺主板IPO的首次上会又遭暂缓审议,其上市之路可谓十分曲折。
据信风(ID:TradeWind01)获悉,百合股份此前遭遇暂缓审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某地方媒体此前的一篇宣传性文章,疑似指向百合股份实际控制人刘新力旗下控股的关联企业山东鸿洋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鸿洋神水产)存在同业竞争嫌疑。
虽然百合股份通过举证上述媒体报道“失实”来试图撇清这一嫌疑,但据信风(ID:TradeWind01)调查,百合股份与鸿洋神水产在同类产品之间仍然存在蹊跷的同质化关联,而百合股份的此次重新上会能否撇清同业竞争的疑云,显然是市场关注焦点。
再次上会始末
11月18日,百合股份的首次上会遭遇暂缓审议。
据彼时多位接近百合股份人士透露,暂缓审核的主要原因是百合股份与鸿洋神水产之间的同业竞争未披露而受到质疑。
一方面,百合股份已在招股书中作出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承诺:“公司主要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新力不存在通过投资关系、其他安排控制或重大影响任何其他与公司从事相同或相似业务的企业,与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形。”
据招股书披露,实控人刘新力虽然未控制除发行人之外的其他公司,但其仍然在鸿洋神水产、威海市桢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关联企业存在兼职或持股关系。
其中,刘新力在鸿洋神水产担任董事长,而鸿洋神水产旗下持有荣成市百裕丰海水昆布有限公司、荣成市宽宏塑料渔具有限公司、荣成市福星海产有限公司三家主体的控股权。
据招股书披露,鸿洋神水产及旗下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食海带加工销售,海水动植物养殖、销售、塑料渔具加工销售业务,以及水产品冷冻初加工,鱼粉加工销售,藻类烘干业务。
从表面来看,上述关联公司的经营范围的确与百合股份存在差异,不构成同业竞争问题。
但另一方面,一些公开信息却指向鸿洋神水产的业务范围远在其披露范围以外。
2021年2月9日,某地方日报一篇题为《盘点2020·优秀企业巡礼丨山东鸿洋神:潜心研发深耕市场 老牌企业“正青春”》的报道透露,鸿洋神似乎在从事与百合股份相同的保健品业务。
上述报道原文指出,“2月8日,鱼油无菌生产车间里,一粒粒金黄的鱼油软胶囊在操作台面上堆成座座‘小金山’,工人们正在仔细筛选挑拣,严把产品质量关,一瓶瓶鱼油从鸿洋神走向世界。”
该报道还援引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旭东称,“新研发的第5代鱼油系列产品投产,光靠这一个项目,就给2020年的销售额增了1.1亿元。”而此处的刘旭东,正是百合股份董事刘旭东。
正是该报道的存在,让百合股份身陷同业竞争的披露问题。
而据信风(ID:TradeWind01)获悉,百合股份及其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认为上述地方日报的文章“失实”,在百合股份暂缓审议不久之后,上述地方日报的文章也遭到了全网删除处理。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百合股份扫清其同业竞争的信披障碍,进而获得了二次上会机会。
同业竞争疑云未消
百合股份的同业竞争信披疑云,能否通过上述新闻事实真实性的“证伪”及删帖得到清除,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据信风(ID:TradeWind01)调查发现,鸿洋神水产的业务或不仅限于经营即食海带加工销售,海水动植物养殖、销售业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带有“鸿洋神”品牌的产品共有两项。
其中,“鸿洋神鱼油胶丸”的申请人是荣成市蒲家泊渔业公司(鸿洋神水产的前身),“鸿洋神牌深海鱼油胶丸”的申请人则是实控人刘新力曾担任董事长的荣成鸿洋神保健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注销)。
部分电商网站信息显示,鸿洋神鱼油胶丸的生产商正是鸿洋神水产,鸿洋神牌鱼深海鱼油胶丸的生产商则是已于2014年注销的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由于部分电商网站时间距今较为久远,可能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形,而鸿洋神牌深海鱼油胶丸是否已经停产目前犹未可知。
另据信风(ID:TradeWind01)调查发现,虽然目前鸿洋神牌深海鱼油胶丸产品缺货,但是在部分电商网站上仍可以进行缺货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中无法找到任何有关鸿洋神“鱼油胶丸产品”的陈述,而与鸿洋神鱼油胶丸产品颇为相似的是鸿洋神牌鱼油软胶囊,其中百合股份在2020年取得鸿洋神牌鱼油软胶囊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该产品生产商亦是百合股份。
此外,鸿洋神牌鱼油软胶囊相关产品还包括海沃斯牌鱼油软胶囊、福仔牌鱼油软胶囊,二者均是从鸿洋神水产处受让取得,相关手续也早已在2017年和2018年办理完成。
从功能来看,鸿洋神水产生产的“鱼油胶丸”和百合股份生产的“鱼油软胶囊”都用于调节血脂,其二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鸿洋神水产的“鱼油胶丸”是否已经停产,而这似乎又为百合股份的同业竞争信披问题蒙上了一层阴影。
七成收入来自合同生产
作为一家聚焦于营养保健食品领域集研产销为一体的企业,百合股份报告期内营收出现略微下滑,但总体表现还是较为稳定。
招股书显示,百合股份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5.07亿元、5亿元和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在2020年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27亿元。
从来看,主要是分为自主品牌和合同生产。其中合同生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该模式下百合股份通过向品牌运营商提供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获取收入。
合同生产从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3.43亿元、3.57亿元和4.36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8.44%、72.18%和76.4%。
采用合同生产销售方式的一大好处就是百合股份并不付出大笔的营销费,其销售费用率也明显低于同行可比公司。
以2020年为例,百合股份的销售费用率仅为9.54%,而采取自主品牌销售方式的汤臣倍健(300146.SZ)和新诺威(300765.SZ)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84%、24.9%。
尽管如此,但是百合股份的合同生产方式的毛利率却低于自主品牌。
仍以2020年为例,百合股份在合同生产和自主品牌下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85%、47.75%。
事实上,为了推广旗下包括百合康、福仔、鸿洋神和足力行在内的多个自主品牌,百合股份也在进行实物返利等方式进行营销。
此举也引发证监会对其行为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的质疑。
“请发行人说明:实物返利与业务发展的相关性,是否属于行业惯例,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证监会指出。
百合股份在招股书中并未将其实物返利的推广方式与同行业的汤臣倍健、新诺威等公司对比,而是与消费行业的熊猫乳品(300898.SZ)、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比较而从得出实物返利与业务发展的相关性以及不涉及不正当竞争的判断,而这种例证是否有效,或许有待发审会的最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