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远未结束!动力电池新战事:二线厂商的崛起

“宁王”尚未老,新秀正蓄势。

12月24日,宁德时代早盘跳水,截至收盘跌超7%。

不止宁德时代,当日新能源动力电池板块出现集体回调,亿纬锂能跌5.83%,赣锋锂业跌4.90%。

某公募基金经理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大跌或与公募基金撤离有关。明年经济重心是稳增长。不少基金从新能源板块撤离了部分资金,加仓了其他周期板块。

另有资管机构高管表示,新能源板块经过连续上涨,市场已给了足够的预期。新能源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护城河不够坚实。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会引发制造业竞争格局一系列的变化。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无疑是今年A股市场上最亮眼的明星之一。中银证券电气分析师李可伦认为,宁德时代龙头地位既已确立,部分具备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仍有望崛起。

明年,或许有另一场新的战事,值得市场期待。

为什么要关注二线电池企业?

中银证券指出,在动力电池集中度日益提升的情况下,二线电池企业通过其多元化的产品和技术提升市占率,未来随着“有效产能”持续放量、摊薄成本降低,部分二线电池企业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1. 从市场占有率看,二线电池企业正在震荡上行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2020 和 2021 年(前 11 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名的企业还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等企业。

这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近几年经历了较大起伏。2017 到 2019 年,由于宁德时代市占率增长,CR2 逐年走高,二线电池企业的市占率走低。2019 年到 2020 年,CR2 和 CR10 之间的差值呈扩大趋势,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上升。

二线电池企业之所以出现装机量和市占率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龙头企业并不能够满足主机厂的需求,需要二线电池企业来作为补充,另一方面,主机厂想要增加在动力电池上的话语权,大力培育动力电池企业。

2021年 1-11 月,受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的影响,二线电池企业装机量同比增长约 69%,市场份额略有降低。

二线电池企业内部的市场份额和排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市场中游的地位,能够跟随市场发展;中创新航近几年异军突起,排名处于行业上游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从传统的消费类电池业务布局汽车动力电池业务,装机量稳步提升。

总的来说,二线电池企业的格局依然处于军阀混战阶段,未来会持续面临洗牌,一些有产品力的企业可能会胜出。

2. 产品结构来看,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多元布局

在材料体系方面,二线电池企业涵盖了三元和铁锂产品。

从 2020 年国内的供货结构可以看出,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力神电池在三元和铁锂方面均有出货,但是比例有所不同,其中亿纬锂能和力神电池在三元和铁锂方面的分布更为均衡一些,国轩高科和瑞浦能源偏重磷酸铁锂,中创新航则偏重三元。孚能科技、欣旺达等电池企业主要侧重三元电池,鹏辉则主要侧重磷酸铁锂电池。

在电池结构方面,二线电池企业涵盖三种电池结构。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在三种电池结构上均有出货,孚能、捷威集中在软包电池产品,欣旺达、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塔菲尔等电池企业的出货则是方形电芯,鹏辉能源和力神电池的出货除方形结构外还有圆柱结构。

总的来说,二线电池企业在电池材料体系和电池形态方面都有相应的出货,部分电池企业能够覆盖市场上所有的电池类型,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3. 从产能规划来看,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积极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进入 TWh 时代,中国将达到 500GWh。为了应对未来大量的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各大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产。

在二线电池企业已经公布的扩产计划中,亿纬锂能产能目标为 300GWh,蜂巢能源为 261.6GWh,中创新航为 250GWh,欣旺达为134GWh,瑞浦能源为 130GWh,孚能科技为 115GWh,国轩高科为 113GWh,万向 A123 为 88GWh,力神电池为 82GWh,塔菲尔为 62.5GWh,捷威动力为 50GWh,鹏辉能源为 32.3GWh。

据新能源汽车网统计,2020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共计为511GWh,但出货量仅为 80GWh,总产能利用率仅为 15.66%,处于较低水平。在披露 2020产能利用率的二线电池企业中亿纬锂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为 98.75%鹏辉能源的二次电池产能利用率为 134.1%孚能科技为戴姆勒建设的生产线出现产能利用率偏低乃至闲臵的情况

可以看出,二线电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化较大,能够真正实现装车应用的“有效产能”亟需提高未来随着对动力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能够兑现“有效产能”的动力电池企业会占据优势。

二线电池企业技术工艺是否具备优势和发展潜力?

中银证券认为,二线电池企业普遍重视技术研发,在技术资金和人员配备上都投入了较大支持。

部分二线电池企业此前有动力电池技术开发经验,在技术端具有深厚的积累,而消费类转动力电池的企业则在供应链管理和整合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大部分的二线电池企业在三元和铁锂均有相关产品供应,在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和电池安全方面有差异化的技术布局,或成为未来的竞争关键。

1. 二线电池企业重视研发投入

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且技术迭代的速度很快。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对技术研发进行持续的投入才能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从而保持市场优势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其研发投入增长速度快,2016-2020 年均复合增速为 28%,这与其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相匹配。二线电池企业近几年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2016-2020 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速为 69.3%44.1%42.6%28.6%8.6%

从 2016 到 2020 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虽然有一定的浮动,整体处于较高的比重,反映出公司对于研发的持续重视;孚能科技增长较为迅速,从 2016 年的 5.71%增长到 33.21%,在所有的二线电池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欣旺达和鹏辉能源研发投入占比处于低位,但是在逐年提升。

在研发人员数量方面,截止 2020 年底,欣旺达的人员数量最多, 6000 人,亿纬锂能为 1751 人,国轩高科为 1352人,孚能为 967 人,鹏辉能源人数最少,为 716 人。在研发人员占比方面,孚能科技的研发人员占比最高, 26.4%,欣旺达次之,为 21.72%,亿纬锂能为 18.11%,国轩高科为 17.31%,鹏辉能源最低, 9.13%

在动力电池专利数量方面,二线电池企业中,截止 2021 11 月,国轩高科授权专利数量最多, 3000蜂巢能源专利数量约为 1500 件,主要来源于长城汽车授权转让力神电池和亿纬锂开展电池业务时间较早,专利数量均约为 1200;欣旺达、中创新航专利数量约为 800 件;其余二线电池企业的数量均在 500 件以下。

2.部分二线电池企业具备技术工艺积累先发优势

电池技术的积累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至关重要,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经验积累更加丰富、工艺控制更加成熟、员工熟练程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来产品良品率的不断提高和单位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

二线电池企业的技术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从消费类电池转移到动力电池。这类企业在消费类电池方面具有深厚的电池技术积累和产品大规模制造经验,如欣旺达(苹果、小米供应商)、亿纬锂能(三星供应商)、鹏辉能源等;

2)从事动力电池研究较早。这类企业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品规模,如孚能科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万向 A123等;

3)完善企业产业技术布局需要。这类企业在电池关键原材料上已经形成规模,在电池原材料获取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希望能够通过动力电池技术开发完善企业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如瑞浦能源。

3.技术路线选择:三元铁锂差异化竞争

三元锂电池仍然是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二线电池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的开发和生产。

目前各二线电池企业均有相应的三元电池产品,其中孚能科技的三元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285Wh/kg,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余大部分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处于 200-260Wh/kg,循环性能能够达到 2000 次以上。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安全等优势受到主机厂关注。2021 年 4 月份开始,磷酸铁锂装机份额逐渐提升并超过了三元电池,各大电池企业加大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开发和产能规划。

大部分的二线电池企业都有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电池的能量密度基本处于 10-180Wh/kg 区间内,其中,中创新航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 185Wh/kg,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其余二线厂的电池能量密度能够达到 160-170Wh/kg,循环性能均能达到 3000 次以上。

二线电池企业除了布局常规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之外,也在围绕电池材料、电池结构、电池安全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技术布局。

这种差异化的技术一方面能够使企业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使产品能够获得主流主机厂的认可,另一方面,电池企业通过这些技术和产品能够降低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

二线电池企业是否具备原材料成本和技术优势?

二线电池企业在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大部分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合作建厂等方式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

亿纬锂能在关键原材料方面布局较为全面,部分二线电池企业掌握关键原材料的制备技术,如中创新航的高电压材料、国轩高科的高性能 LFP 材料等,对于公司未来高性能电池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从供应链企业来看,二线电池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均实现了国产化。

原材料按时按需供应是电池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尤其是 2021 年下游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原材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电池企业由于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公司盈利情况出现较大影响

部分二线电池企业通过收购原材料公司、签订长期订单或合作建厂的方式来确保原材料的供应。收购公司能够使电池企业掌握原材料主动权,合作建厂则能够让企业从生产端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并且在成本端具有较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在关键原材料方面布局较为全面,在上游锂、镍、钴资源,中游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等领域均实现了布局。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中银证券电气行业研究报告《动力电池系列报告之一动力电池行业龙头确立,二线企业有望崛起》,作者李可伦,华尔街见闻对此有所删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