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一年。新老车企各显身手,跨界新势力也紧随其后。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34.92%,创历史记录。
不过,如果跳出“新贵云集”的汽车赛道,把目光转移到更下沉的两轮电动车,将看到一个拥有3.5亿保有量的,比汽车更庞大、更密集的市场。
作为覆盖比汽车短途,但又比共享单车长途出行距离的交通工具,两轮电动车价格经济,亦无堵车、停车难的困扰,已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如同汽车寻求智能化一般,两轮电动车如今也将迎来技术转型和变革。
格局变迁:从成长到成熟
回顾行业历史,两轮电动车的需求爆发与公共卫生事件离不开关系。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个人对于非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将电动自行车确定为非机动车合法车型。
另一方面,随着“禁摩令”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推行,两轮电动车逐渐成为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行业迎来繁荣成长期。
行业的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工信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18)(简称新国标)于2019年4月5日正式实施,保留了三年过渡期。
新国标中,规定了电动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届时,时速普遍超过40km/h的电动车将彻底成为历史。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公众对公共交通出行担忧情绪上升,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又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随着各地《新国标》过渡期限的临近,从2021年开始,超标电动车将正式迎来大量换购需求,两轮电动车销量将大幅上涨。
据艾瑞咨询,预计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5亿辆,未来两年两轮电动车平均销量将达到5700万辆。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在电动车兴起的二十年间,行业经历了从混乱到稳定的竞争格局。
2004年到2013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大大小小的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度达到2000家,产能过剩随之而来。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此后,两轮电动车企业之间争夺份额的价格战也拉开帷幕。在这场不见刀光的战争中,许多实力弱小的厂家就此出局,市场集中度迅速扩大。
2015年,行业内企业数量只剩700家,2019年时已锐减至110家。到2020年,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前三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CR3)已提升至52.9%。
智能化: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各家厂商都在通过差异化寻求新的增长点。站在当下,需求和基础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化就是这个增长点。
艾瑞咨询通过调研发现,电动两轮车的用户群体中,26-35岁占比最高,大部分用户对扫地机器人、智能洗衣机、智能音箱等智能化产品感兴趣程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72%的用户认为电动两轮车智能化的功能和系统能提升其购买意愿。用户心智既已打开,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势在必行。
传统厂商囿于既有规模,发力转型较慢;而一些以科技起家的厂商,如小牛、九号,看准市场中出现的空白,小试牛刀。但这些厂商产品定位于相对高端化,切分了相对窄众的市场。
行业产品路线发生变革,其实也是新进入者最好的弯道超车机会。重新站在电动车智能化的起跑线,一些更具互联网基因的玩家开始出现。
2020年7月,以共享出行服务取胜的哈啰出行宣布入局电动两轮车制造。
今年4月,哈啰出行旗下哈啰电动车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三款两轮电动车车型A80、B80和A86,以及搭载在产品上的首创VVSMART超联网车及系统。
近期,在一场新品发布会上,哈啰又发布了四款车型,其中还包括了一款续航达200公里并支持汽车充电桩的电摩产品ME70。
值得一提的是,“此智能非彼智能”——哈啰的智能化不仅限于手机跟电动车的链接、简化用户的基本操作需求,还通过算法和软件实现精准匹配,解决电动车行业续航、充电等痛点。
以ME70为例,搭载的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2.0,为用户解决充电慢、充电位难找的问题。在行业内首个配备汽车级车载OBC快充,可适配汽车充电桩,充电15分钟续航70公里。这无疑在扩大充电场景的同时,达到了绿色资源的复用,真正做到了安全、高效。同时,该车型还配置了18W快充USB接口,用户可以一边骑行一边给手机充电。
在发布会上,哈啰方面表示2021年电动车销量已超60万辆,并已拥有3000+专营零售店。
入局不满一年的哈啰电动车,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
“跨界”:厚积薄发
从共享服务到自主制造,哈啰有什么优势?
哈啰并非没有两轮电动车的经验。在布局共享电助力车时,哈啰就已完成了产业链和部分核心技术的沉淀,积累了几百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比如,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电池,就由哈啰出行与宁德时代、蚂蚁三方的合资公司小哈换电提供。宁德时代同时参股投资了哈啰,哈啰在电池方面拥有着可靠的保障。此外,在核心控制器研发、智能模块开发,哈啰亦有成熟经验和稳定合作伙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表示,明年哈啰的电动车产品将基本完成自研,并至少发布30款新车型。
对于哈啰入局造车,外界也有质疑的声音。
在之前,哈啰为人所知的大部分是共享单车业务。既然下场造车,是否意味着原本的共享业务会“靠边站”,为电动车让路?
李开逐认为,这些独立的业务,每个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只不过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曲线不同。当前来讲,电动车无疑是哈啰的新增长曲线,是一个朝阳的产业。“未来,共享业务和电动车可能就如出租车与私家车一样,一个提供服务,一个提供产品,两者服务用户的场景不同。”
哈啰电动车近期发布的ME70电摩产品
深耕:产业链协同
从做服务到做产品,哈啰到底希望成为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
李开逐说,哈啰的业务有很强的异构性。共享出行是互联网属性,但也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四轮的哈啰顺风车和打车相对来讲是纯线上的业务,两轮电动车则是在传统制造基础上有一些互联网的玩法。所以,更多的还是需要基于具体业务看。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定位,但哈啰是“形散而神不散”,核心本质还是对出行业务的沉淀和对用户价值的追求。
本着“神不散”,哈啰还在探索更多。
12月24日,在哈啰出行主办的两轮出行产业高峰论坛上,李开逐宣布,哈啰出行将发起聚焦绿色低碳出行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0亿元,其中首期募集规模10亿元。基金将尤其专注两轮上游供应链中的新材料、新生态科技企业,如AloT、半导体、新材料、三电系统、储能及能源梯次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在投资策略上,基金将关注产业协同,以参股型投资为主,不进行控股型投资。
据悉,目前哈啰供应链上已经近500家合作伙伴,涵盖锂电池、半导体、通讯等超20个产品类别,直接、间接吸纳了超过15万就业。
万物生长,百花齐放。这是哈啰的希望,也是整个行业的希望。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