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斯首次对标苹果,小米12凭什么?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小尺寸旗舰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和投入,更要有挑战苹果的决心和勇气。”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小米12发布一周前,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剧透称。

12月28日,雷军携这款小米今年最重要的数字旗舰系列亮相。

“今年我们提出了小米新三年战略,手机销量三年全球第一,对我们来说这个目标很不容易,因为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但是想要超越这些科技巨头,在销量上超越是第一步。”雷军说。

而被雷军视作超越巨头第二步的则是他一周前在微博上剧透的产品策略。

“我们决定正式在产品和体验上旗帜鲜明地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步超越苹果。”雷军介绍,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小米制定了米12双尺寸双旗舰的产品策略,“一大一小,分别对标了iPhone13和iPhone13 Pro Max。”

“我觉得(小米)做小尺寸旗舰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和投入,更要有挑战苹果的决心和勇气。”

不过,不同于销量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标,雷军并未在产品策略上给出超越苹果的硬性指标。

“这一年,可能是我受到用户批评最多的一年。经历了这些磨难跟痛苦之后,我更加坚信小米铁律——技术为本。”雷军对2021年做出总结。

两年前,小米发布五年研发计划称,未来五年计划投入500亿。截至目前,小米研发投入已超220亿元,工程师已超16000人。

在当晚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更新研发计划:未来5年研发投入提高一倍至1000亿元。

正式对标苹果

对标苹果,是小米12系列被赋予的使命。

在当晚的发布会上,雷军从处理器、摄像头、手感、重量、尺寸等各方面将米12系列与iPhone13和iPhone13 Pro Max一一对比。

摄影方面,小米12系列的拍照速度提升了53.7%,连拍速度提升了209%,夜拍速度提升了39.9%,超过iPhone13及目前主流的安卓高端旗舰。

尺寸方面,小米12采用了69.9毫米的尺寸,在完整保留了高端旗舰的配置和体验的基础上,比iPhone13 宽度窄了1.6毫米。但屏幕却达到了6.28英寸,大了8%。刷新率120Hz。

雷军认为,小米12 的推出,打破了iPhone13在小尺寸高端旗舰的垄断地位。

另外,性能方面,小米12系列手机,搭载骁龙8 Gen1芯片,全新Adreno GPU架构,性能提升52%,能效比提升25%;第七代高通AI引擎,性能提升400%。

小米12共有三个容量版本,8GB+128GB版3699元,8GB+256GB版3999元,12GB+256GB版4399元。

而对标iPhone 13 Pro Max的小米12Pro宽度为74.6mm,比前者窄了3.5mm,重量205g,比前者轻了33g。

此外,在显示技术上,小米12 Pro还首发自研的智能动态刷新率技术,它针对不同场景、不同滑动速度,可在1Hz至120Hz之间瞬时动态切换。这是Android第一款滑动变速屏。雷军称,小米12 Pro在显示技术上的性能表现可直接对标iPhone 13 Pro的ProMotion技术。

据介绍,小米12 Pro首发自研“小米澎湃P1”充电管理芯片,填补了行业120W单电芯的技术空白,突破了大电池和百瓦以上快充无法兼顾的技术屏障,同容量电池续航能力增加1小时。

而12 Pro同样采用全新一代骁龙8处理器,官方称小米12 Pro的安兔兔跑分达到了107万分,相比小米11 Pro提升了41%。

小米12 Pro搭载了一颗3200万像素前置镜头,后置镜头采用了5000万像素广角、5000万像素人像以及5000万像素超广角的组合。其售价为8+128版本售价4699元,8+256版本售价4999元,12+256版本售价5399元。

“这是安卓阵营绝无仅有的小尺寸高端旗舰。”雷军说,小米12是小米年度大作,今后,小米将以双尺寸双高端全新定位,继续向全球高端市场发起新一轮的冲击。

在发布会上,小米还推出了小米12X,搭载6.28英寸AMOLED屏幕,内置4500mAh电池,支持67W有线快充,搭载骁龙870处理器,后置50000万像素三摄。小米12X8+128版本售价3199元,8+256版本售价3499元,12+256版本售价3799元。

但对于小米12系列对标苹果,市场的看法褒贬不一。

“大家都说觉得苹果被黑了,不过这个价格也放在这里呢,和预期差不多。只要这颗骁龙8不拉跨,我感觉应该能卖得不错。”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对全天候科技说。

该分析师认为,从小米12的定价可以看出国内高端手机的销售现状:“比米11还低,国内高端是真卖不动,我们从产业链上听说米11的销量在800万左右。”

手机之外:全新MIUI13、手表和耳机

“11月25日,MIUI全球月活用户突破5亿,这意味着,全球已有5亿人正在使用小米手机,我们更有责任把产品做好,做出更好用的系统。”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12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MIUI13。相较前一个版本,MIUI13进一步强化了基础体验,底层核心技术得到突破。

全新的MIUI13,实现流畅度最高52%提升。此外,MIUI13进一步调优焦点计算、原子内存、液态存储等多个领先的自研技术。新系统带来焦点计算2.0,针对头部应用高频场景进行动态精细算力调拨。

同时,MIUI13对原子内存和液态存储技术进行新一轮的优化与升级,带来领先安卓的后台应用驻留能力和出色的防老化表现,手机使用36个月后,读写性能衰减小于5%。

手机发布会上推出多款产品已成惯例,此次发布会则以发布智能手小米Watch S1、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和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 Pro 湖光蓝结尾。

小米Watch S1是一款献给商务人士的高端智能手表,采用蓝宝石镜面玻璃,搭载1.43英寸AMOLED高清视网膜屏配合60Hz高刷新率,具有经典棕、深海蓝、睿雅黑 三款真皮表带以睿雅黑、鹰羽灰两款氟橡胶表可择。首销到手价1049元起。

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是一款具有HiFi音质的降噪耳机,最大降噪深度可达40dB,并通过中国计量院测试。当开启深度降噪模式,最高阻隔99%的外部噪音。

通话方面,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具有混合降噪,腔体内配置前馈、后馈以及通话三个降噪麦克风相互协作。日常使用中配合神经网络模型现实的通话降噪算法,有效分离声音与噪音,精准消除环境噪音。

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拥有初雪白、墨玉黑两款配色可以选,首销到手价449元。

而此前曾在雷军微博“预告”中提及的“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消息,在此次发布会上并无提及,未出现汽车业务相关内容披露。

跌宕起伏的一年

“2021年是小米跌宕起伏的一年,进展不少,但波折更多。”雷军在发布会开场提到。

的确,受益于华为全面让位,今年上半年,小米市占率屡创新高。但正如雷军所言,竞争依然对手强大,在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便受到荣耀和苹果的严重冲击。

小米2021年一季度报显示,小米手机第一季度出货量为4940万部,同比大涨69%。7月,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手机销量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全球占有率达17%。

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这是值得分享的“天大的好消息”。

在一个月后的小米手机十周年演讲上,雷军立下了小米的新目标——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

但,这并非易事。

去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今年的目标为2亿台左右。而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第一的三星年出货量为2.6亿台左右,这也意味着,小米需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实现年出货量超过2.6亿台才能坐到世界第一的位子上。

事实证明,要实现新目标的确不容易。

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信息显示,在前四个季度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小米的季度出货量重新下滑至5000万台以下。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4390万台,同比减少5.8%。出货量和市占率重新回落到全球第三。

对于手机出货量下滑,小米总裁王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芯片短缺对小米手机出货量影响很大,而该问题将要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才会有所缓解。

一位TMT行业证券分析师告诉全天候科技,除了受到零部件供应紧缺的影响之外,荣耀重获新生和苹果迎来销售旺季也是小米手机出货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全天候科技从小米财报数据整理得知,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已累计达1.462亿台,如要完成2亿台的目标,小米需要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出货量5380万台。

而小米寄予厚望的高端市场又会带来多少助力?

2020年2月,小米发布小米10系列旗舰机,正式冲击手机高端市场。今年以来,小米已发布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小米MIX等高端智能手机。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中高端手机全球出货量近1800万台,而去年全年仅为1000万台,这意味着小米中高端手机全年出货量有望翻番。

高端策略的确给小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为61.2亿元,同比增长53.3%;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为12.8%,同比增长4.4%,重回历史高位。同时在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手机出货均价的提升超过了材料成本端的涨价影响。

但与苹果相比,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仍然处于低位。

苹果公司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苹果整体毛利率为42.2%。其中,iPhone、iPad、Mac等各类硬件产品毛利率为34.3%。

对标苹果明确了小米转型高端机型的下一步方向。但小米与苹果之间“差距”,仍需时间来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