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港股2022年有望均值回归

中金王汉锋、刘刚
中金王汉锋团队认为,过去一年的各种波折和疲弱表现均已成为过往,进入2022年,港股的价值可能将再度逐步显现。

要点

上周海外中资股市场以出其不意的大涨结束了整体不尽人意的2021年。周四晚间美国中概股突然大幅上涨9.4%(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受此推动,港股尤其是其中的新经济板块也显著上涨,在周五的半个交易日中反弹4%,推动全周收涨近1%。突然的大涨可能是一些技术性因素所致,如空头回补等等,但在技术性因素之外,考虑到海外中资股经过近一年下跌后所处的估值水平和相对吸引力,我们认为也不排除的确存在一部分为2022年做布局的资金所驱动。

另一方面,12月PMI表现好于预期可能也对市场情绪提供了一定支撑。往前看,随着政策稳增长信号进一步明确(如近期连续降准和下调LPR),我们认为年初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发力,且不只限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其它各个领域政策也有可能加大支持力度,为经济提供支撑。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到港股市场已经连续一年跑输、且自2020年2月以来便鲜有持续的资金流入,我们认为港股市场有可能重获投资者关注、特别是受益于其相对A股和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

过去一年的各种波折和疲弱表现均已成为过往。进入2022年,我们认为港股的价值可能将再度逐步显现。正如我们在2022年展望报告中所提到的,考虑到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市场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当然,市场更为强劲的上涨可能还需要盈利预期上修和监管政策更加明确等利好因素的支撑。短期来看,节假日前后我们预计市场成交持续清淡,目前脆弱的情绪修复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随着短期不确定性逐步消退和稳增长政策在年度的进一步落地,我们认为海外中资股市场有望逐步反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以下是正文部分:

市场回顾

得益于最后一个交易日大幅反弹的提振,海外中资股市场在2021年的最后一周以收涨落下帷幕。周四中概股的普遍大涨带动港股新经济板块同样反弹,恒生科技指数上周上涨0.92%。此外,MSCI中国指数上涨0.8%,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涨幅分别为0.75%和0.42%。板块方面,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板块领涨,分别上涨2.5%和2.1%;而能源和材料板块表现落后,分别下跌2.4%和1.2%。

图表:MSCI中国指数上周上涨0.8%,其中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板块领涨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上周科技板块引领市场反弹,海外中资股市场2021年疲弱的市场表现最终落下帷幕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展望

上周海外中资股市场以出其不意的大涨结束了整体不尽人意的2021年,与2021年年初的大涨多少有些似曾相识。

上周初,节日前后市场交易平淡使得市场继续小幅走低,同时南下交易在元旦假期到来前也基本关闭,仅周二开通一天。不过,上周四晚间美国中概股突然大幅上涨9.4%(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受此推动,港股尤其是其中的新经济板块也显著上涨,在周五的半个交易日中反弹4%,推动全周收涨近1%。由于并没有发现特别的催化剂因素,我们认为市场的上涨可能更多是由一些技术性因素所驱动,如空头回补等等。此外,也不排除有年底冲业绩需要和一部分税收抵扣的因素。不过,即便存在上述并不具有持续性的技术性因素,但考虑到海外中资股经过近一年下跌后所处的估值水平和相对吸引力,我们认为年底的突然大涨也不排除的确存在一部分为2022年做布局的资金所驱动。毕竟港股和中概股受政策等不确定性影响在2021年持续大幅走低,明显跑输A股和美股市场。这一点从近期资金动向上也有所体现,基于EPFR资金流动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注意到海外主动型基金上周(截止周三)流入海外中资股市场,结束了此前连续五周的抛售趋势。南向资金在2021年12月初以来也整体保持稳定流入势头。

另一方面,12月PMI表现好于预期可能也对市场情绪提供了一定支撑。2021年12月制造业PMI进一步攀升至扩张区间50.3%,主要是由于在政府加大力度控制上游价格后,原材料库存有所改善。需求也呈现出回升迹象,新订单指数月度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这都表明近期的稳增长政策逐步显现一定成效。往前看,随着政策稳增长信号进一步明确(如近期连续降准和下调LPR),我们认为年初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发力,且不只限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其它各个领域政策也有可能加大支持力度,为经济提供支撑。我们认为不宜低估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到港股市场已经连续一年跑输、且自2020年2月以来便鲜有持续的资金流入,我们认为港股市场有可能重获投资者关注、特别是受益于其相对A股和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在国内流动性环境维持宽松的背景下,南向资金在这一过程中有望率先流入,类似于2016年和2019年时出现的情形。相比之下,海外资金的流入可能还需要更多基本面好转和监管政策的明确信号。

不管怎样,过去一年的各种波折和疲弱表现均已成为过往。进入2022年,我们认为港股的价值可能将再度逐步显现。

正如我们在2022年展望报告中所提到的,考虑到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市场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当然,市场更为强劲的上涨可能还需要盈利预期上修和监管政策更加明确(例如近期监管政策明确满足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等利好因素的支撑。短期来看,节假日前后我们预计市场成交持续清淡,目前脆弱的情绪修复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随着短期不确定性逐步消退和稳增长政策在年度的进一步落地,我们认为海外中资股市场有望逐步反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不过,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来自中美关系以及全球Omicron疫情等方面的扰动。

我们认为,新年伊始需要关注的重点因素包括:

1) 国内增长与政策环境:2021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超出预期,攀升至50.3%,高于11月的50.1%,主要得益于国内政策发力缓解了此前能源供给趋紧和原材料成本大幅攀升带来的影响,保供稳价措施效果进一步体现。政策方面,12月中国宏观政策立场转向步伐加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近期央行接连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国内地产行业也呈现出边际企稳迹象,2021年11月地产投资和销售同比下滑幅度收窄。往前看,包括财政等其他更多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有望继续为增长提供支撑。重点关注跟基建、地产相关的高频数据。

图表:中国制造业PMI攀升至50.3…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主要是得益于原材料再库存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图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2) 海外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21年12月FOMC会议上决定加快减量步伐,推动美国货币政策朝着收紧的方向进一步迈进。当前通胀持续走高以及Omicron变异毒株传播可能加剧全球供应紧张局面的担忧使得全球主要央行迅速采取行动,逐步退出疫情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海外中资股而言,市场的一个潜在担忧在于全球流动性收紧是否会在全球风险偏好本就疲弱的背景下引发资金流出。不过,我们认为当前港股已经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海外基金对中国股票目前处于低配状态可能会减缓外围流动性收紧对资金外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增长预期的改善有望反而推动海外资金重新流入中国。

3) 中概股回归:上个月早些时候,美国监管机构SEC开始实施新的规则,此举可能最终导致中国一些在美上市公司的公司被迫从美国市场退市,也是目前来看中概股市场依然面临的一个主要不确定性。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概股整体大幅走高,不排除是受技术性因素推动。往前看,政策的变数可能会推动更多中概股公司回归港股市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香港目前的IPO排队已经较多,且中概股公司在回归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美国投资者不愿或无法在香港交易,进而造成一部分投资者的损漏,因此需要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从流动性和交易角度带来的潜在压力和不确定性。

4) 疫情:全球范围的Omicron变异毒株的迅速传播依然可能会对增长带来挑战,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依然有较好成效。短期来看,12月国内疫情再度反复可能会阶段性的影响元旦和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和消费。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几款新冠特效药近期也获批上市。后续疫情演变值得关注。

5) 中美关系:在拜登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年,中美关系依然存在一些变数。前期,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近期新增一批中国企业加入到出口和投资限制名单中,也表明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往前看,两国领导人表示将加大沟通和相互接触,为创建一个更具合作性的环境、聚焦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奠定基础。

6) 流动性:在连续五周流出后上周海外主动型基金出现回流,南向资金在上周仅有的一个交易日中流出。受假期因素影响,上周南向资金交易只有周二一天,当日流出17.1亿港币。与此同时,上周共计8.1亿美元的海外资金净流入海外中资股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主动型基金逆转了此前连续五周的流出趋势,上周流入3.21亿美元。回顾2021年,虽然海外中资股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但仍然吸引了639.4亿美元的海外ETF和主动型基金的流入,几乎是2020年流入规模的3倍。另外,2021年共计4543亿港元南向资金流入了港股,创出港股通开通以来年度第二新高。

图表:在上周港股通仅有的一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而海外资金流入规模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EPFR,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上周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入香港市场,结束了此前连续五周的流出趋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EPFR, 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资建议

如上文中分析,短期来看,我们认为节假日前后港股市场可能持续缺乏明确的方向,但当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估值水平和宽松的流动性会在中期带来更多机会。

板块方面,我们建议短期关注“稳增长”受益板块,如部分金融、地产板块与相关产业链以及受益于上游价格回落和政策支持的中下游消费板块。与此同时,优质成长标的在中期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从现金流角度,我们建议选择估值相对合理的“经营性现金流”(成长股)和部分类固收的固定现金流(高股息)行业配置方向,如互联网、汽车、媒体娱乐、通讯设备、部分金融、公用事业和部分地产等板块。

综合来看,我们建议超配传媒与互联网、汽车、部分电商、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与餐饮、生物科技和中资银行;低配上游煤炭、原材料和部分交通运输等。长期而言,我们仍然建议关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以及国货消费品牌崛起等主题性机会。

重点关注事件

1)中国经济增长与政策变化;2)美国上市中概股方面监管政策变化;3)疫情变化;4)中美关系。

本文作者:王汉峰 刘刚等,来源:中金策略,原文标题:《中金 | 港股:2022年有望均值回归》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