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北”地区相比,低风速区域在中东南部地区中比例相对更高,随着国内陆上风电重心转移,中东南部地区陆上风电的开发将推动低风速区域风电的发展。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期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643万千瓦,其中约有60%分布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约40%分布于风电传统区域“三北”地区,较数年前不到三成的比例出现了明显提升,超过“三北”地区成为国内陆上风电装机增长的绝对主力。
“最早开始开发风电的时候,企业大多只看风速在8米/秒、9米/秒的风资源区,随着资源开发、技术进步,可开发的风速不断下探,现在5米/秒甚至以下的低风速资源区也都进入了可开发的风区资源范围。”某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最新汇编的数据,全国风速在6.5米/秒以下的低风速区域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060万千瓦,同比增长幅度高达96.9%,这也意味着,一向被视作陆上风电“下一片蓝海”的低风速风区开发正明显提速。
低风速区新增装机占比逐年上涨
“近年来,国内低风速风区新增装机在整体风电装机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实际上,这一趋势与国内风电开发政策不无关系。”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与‘三北’地区相比,低风速区域在中东南部地区中比例相对更高,而随着国内陆上风电重心转移,中东南部地区陆上风电的开发必将推动低风速区域风电的发展。”
从资源禀赋上看,我国高风速优质资源区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与电力需求区域存在错配,已是我国风电行业达成的共识。但近年来,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满足中东南部电力负荷高峰区域供电需求,我国陆上风电“开发地图”明显出现了“南移”。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东中南部地区风电光伏就近开发消纳”。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风电新增并网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期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643万千瓦,其中约有60%分布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约40%分布于风电传统区域“三北”地区,较数年前不到三成的比例出现了明显提升,更是超过“三北”地区成为了国内陆上风电装机增长的绝对主力。
另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20年,国内低风速区域内的风电装机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五省,与2019年相比,安徽、河南两省新增装机增速超过100%,湖南、湖北两省装机同比增速均超过了80%。
高塔筒技术鏖战低风速
据风电行业人士测算,从目前风电资源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已开发风能资源不到蕴藏量的5%,而我国中东南部风能资源储量则近10亿千瓦。2020年10月,风能企业也曾联合提出《风能北京宣言》,制定了 “‘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的产业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达成上述目标,特定风区的技术进步必不可少。
“从整机角度来说,年平均风速在6.5米/秒或以下的区域,主要应对方式还是提高风轮直径和提高塔筒高度。”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更大的风轮直径将带来更大的扫风面积,单位千瓦扫风面积越高,发电量和发电性能越高。同时,高塔筒将有利于捕获更高的风速,事实上有的风资源区,常规的100米左右高度的塔筒往往仅能捕捉到微风,但140米或更高塔筒范围内探测到的年平均风速可以达到可开发的范围。”
据记者了解,在过去的2021年,国内主流整机厂商已经陆续推出了针对低风速乃至超低风速风区的适用机型,其塔筒高度已普遍超过140米。2021年6月,三一重能宣布针对平价低风速市场推出三款机型,叶片长度、风机功率均较上一代机型出现提升。2021年10月,金风科技推出了分别针对5米/秒、6米/秒风速的GWH191-4.0和GWH191-4.5两款机型,轮毂高度最高甚至可达185米。
大机组有望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
低风速时代已来,大功率、高塔筒、长叶片的行业趋势已经明朗,但在业内看来,低风速区域风电要真正在陆上风电全面平价时期持续获得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更为关键。
有测算显示,低风速地区风电项目虽已基本能与当地燃煤电价持平,但度电成本仍普遍高于0.3元/千瓦时,与目前度电成本已跌至0.2元/千瓦时甚至以下的中高风速区域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与此同时,也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认为,近一年来钢铁、铜、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一周期性市场变化更是为低风速风电的降本之路带来了挑战。
“平价挑战下,传统的低风速风机已经难以满足成本要求,提高单位千瓦扫风面积的同时兼顾功率等级,已经成为了低风速风机新的发展趋势。”上述业内人士称,“风机的发电性能是帮助低风速区域风电场实现盈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机组发电功率的增加将有利于降低度电成本,同时我国中东南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大机组也将成为缓解土地资源压力的一大解决手段。”
据行业研究机构平安证券预测,在塔筒高度超过160米、叶轮直径超过150米以上的情况下,中东南部地区将有望实现大范围平价。
本文作者:李丽旻,来源:中国能源报,原文标题:《陆上风电“下一片蓝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