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供给过剩,如何寻找α

广发策略戴康、曹柳龙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认为,在22年供给过剩的β中,有小部分行业产能22H2之后“投产”,供需共振/缺口的α可能延续。其中,新能源上游材料、科技制造有望延续供需缺口,而光伏设备有供需共振的潜力。

核心结论

  • 22年产能“投产”,供给释放叠加需求回落,A股将从21年的“供需缺口”过渡到结构性“供给过剩”。
  • 22年是结构性而非全面的“供给过剩”:中游制造/可选消费产能22Q1之后会“投产”,但上游资源/必需消费则较难扩产。
  • 22年多数行业的供需结构将边际转差,但仍有部分行业的“供需缺口”有望延续,或者潜在“供需共振”。
  • “供需缺口”延续:产能利用率高位,且产能要等到22H2以后才会“投产”的行业中,新能源上游材料、半导体和军工的需求有韧性,“供需缺口”有望延续。
  •  潜在“供需共振”:22年双碳“1+N”政策将刺激光伏装机需求,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较强的行业壁垒,也将约束光伏行业的供给有序扩张,并实现健康的“供需共振”(需求强于供给)。

主要内容如下:

1、21年产能周期“上半场”,A股“供需缺口”扩张

我们从20.11.4《“结构性”扩产,“出口链”先行》以来持续强调A股开启新一轮“结构性”扩产周期,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数据也验证了这一判断。21年A股处于“结构性”扩产周期的“上半场”,产能“投资”但未“投产”,总需求扩张但总供给仍受约束。叠加“后疫情”需求修复和“碳中和”供给收缩,“供需缺口”扩张顺周期涨价成为21年A股“三个贝塔”之一。

2、 22年产能周期“下半场”,A股结构性“供给过剩”

产能周期“下半场”,一般都会遭遇企业盈利“下行期”。不过,不同于11年“4万亿”以后的全面“供给过剩”,以及18年政策“紧信用”和“供给收缩常态化”导致的“供需两弱”,我们认为,A股22年将步入到结构性“供给过剩”:基于“在建转固”滞后期我们判断中游制造/可选消费将从22Q1以后开始“投产”,而上游资源和必需消费在22年产能较难扩张。

3、如何在22年供给过剩的β中,寻找供需共振/缺口的α?

22年总需求回落,产能相继“投产”,多数行业供需结构边际转差。小部分行业产能22H2之后“投产”,“供需缺口”可能延续。基于供需结构可以将行业分为3类:(1)多数行业产能“投产”,供给相对过剩;(2)部分行业供给22H2之后才会释放,“供需缺口”有望延续;(3)22年经济总需求回落,但部分行业需求扩张,即便供给释放,也有望“供需共振”。

4、“供需缺口”延续:新能源上游材料&科技制造

22H2产能才开始“投产”,产能利用率高,且需求潜在韧劲的行业将延续“供需缺口”:

(1)新能上游材料:新能源需求旺盛,上游的锂/钴/铜箔等新能源相关的有色小金属,以及上游的隔膜等化学制品,有望维持“供需缺口”。

(2)半导体:“双碳”新经济政策叠加国产替代趋势,半导体设备/功率半导体的需求旺盛。但半导体的产能预计要等到22年以后才能“投产”。

(3)军工:外部环境与内部改革双重驱动军工行业高速发展,但军工产能要等到22H2之后才能“投产”。军工行业上半年“供需缺口”延续,下半年有望实现“供需共振”。

5、潜在“供需共振”:需求回升且供给有序扩张的光伏设备

需求回升(或维持高位)且强于供给的行业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多数行业的竞争较为充分(新兴产业链尤甚,且存在新进入者风险),需求回升会导致供给无序扩张,“量升价跌”超额收益转差。在2017年以前光伏行业的集中度较低,需求改善基本都会导致供给无序扩张并引发价格战。18年以后中国光伏企业的集中度显著提升,并进行纵向一体化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强化行业壁垒。22年双碳“1+N”政策将刺激光伏装机需求,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较强的行业壁垒,也将约束光伏行业的供给有序扩张。

6、风险提示

疫情控制反复,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外不确定性。

本文作者:戴康、曹柳龙,来源:戴康的策略世界,原文标题:《【广发策略戴康团队】22年“供给过剩”,如何寻找α?—“慎思笃行”系列报告(一)》,原文有删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