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是手段,稳就业是目的,当前就业的风险在于服务业的疲弱。基建投资对服务业稳定影响较为间接。降成本同样可以实现稳就业且副作用较小。
财政部年度工作会议显示2022年财政政策减税降费优先于刺激投资,而货币政策对实体降成本只能通过总量和定量宽松实现。对于1季度而言,货币宽松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力超过财政减税降费。
财政稳增长手段上收入端措施优先于支出端措施。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都能够改善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现金流。但以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财政支出主要有利于大型企业,而减税降费政策惠及的行业和企业范围则更广泛。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今年减税降费将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与风险化解”领域。相较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冲击下经营更加困难,同时也更加牵动就业稳定,这类市场主体是财政重点扶持对象。
春节后的就业市场是今年稳就业的第一个考验点。1月末地方两会结束,春节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稳投资措施刚刚落地,其效果还有待显现,对稳定就就业市场的帮助有限。基于此,我们预计1月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在于减税降费,若小微企业融资状况仍在恶化,货币政策将继续降息,宏观经济政策将全力保市场主体以稳定就业形势。
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上可以在收入和成本两侧做文章,而货币政策只能在成本端着手。因此,我们可以观察人民银行在今年工作会议中对货币宽松态度较为积极,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而财政部对稳增长也态度积极,但首要任务放在了减税降费而不是刺激投资需求。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针对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对资产的影响力显然小于刺激投资需求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宽松方式上的不同选择,可能导致其对资产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超预期,疫情形势超预期。
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经济环境定调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内部面临三重压力”,并且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诉求上升。在此背景下,各部委陆续研究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
我们着重梳理并对比了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会议表述及政策倾向, 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完成逆周期调节目标的政策主线有明显区别。
财政政策:防风险和地方财力约束了财政支出的空间
财政积极扩张预期升温,更强调精准性。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2022年财政托底经济的描述显著增多,“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
今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而去年主基调是“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今年延续了提高效率和可持续的提法,但今年更强调精准性和结构性。
今年财政会议提出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和做好十项重点工作,两者的第一条都强调加大力度减税降费。相较于去年对减税提法“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今年财政部将推出新一轮的减税降费,这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而在财政支出方面,今年财政工作会议多次重申“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新增”。从财政重点工作排序来看,隐性债务风险防范任务重要性显著提升,从去年第七位提高到今年第三位,防风险的重要性明显提高。并且,近期多地传出公务员降薪消息,黑龙江鹤岗市还宣布进行财政重整,随着土地收入的下降,地方政府财力受到进一步冲击。这无疑为今年基建投资的实际水平蒙上阴影。
由此可见,今年财政稳增长的手段更集中在收入端,而非支出端。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都能够改善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现金流。但以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财政支出主要有利于大型企业,而减税降费政策惠及的行业和企业范围则更广泛。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今年减税降费将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与风险化解”领域。
相较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冲击下经营更加困难,同时也更加牵动就业稳定,这类市场主体是财政重点扶持对象。
货币政策:稳增长上位 防风险退位
与人民银行2021下半年工作会议相比,2022年货币政策态度更加积极。2022年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中删除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表述,释放宽信用信号。
第一条工作任务中还加入了“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表述,相对于2021下半年“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表述,更加强调央行推出的宽松政策效果需要在企业客户端有所体现,着力稳定信贷增长。
宽信用的落脚点清晰,集中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2022年第二条重点工作着重强调了加大重点领域的金融扶持,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
结合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及的“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除目前已推出的降准和结构性降息外,不排除央行在2022年出台使用更多总量和结构性宽松工具。
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诉求有所下降。2021下半年防风险重要性位列第三,但2022年下降到第四位。
从表述上看,“稳妥有序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妥”二字与去年中期工作会议的“切实防范”相比,明显显示出今年化解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都将相对温和。
不同的宽松方式,不同的效果
从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的内容,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方式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除了客观情况的限制,财政部可以选择收入端发力,以减税降费维持市场主体的运作,也可以在支出端发力,刺激投资以改善市场主体收入。只不过,前者市场主体广谱受益,而后者则受益面较为狭窄。
而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无论是总量宽松还是定向宽松,政策着力点都是在成本端,即降低融资成本。
因此,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上可以在收入和成本两侧做文章,而货币政策只能在成本端着手。因此,我们可以观察人民银行在今年工作任务中对货币宽松态度较为积极,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
而财政部对稳增长也态度积极,但首要任务放在了减税降费而不是刺激投资需求。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针对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对资产的影响力显然小于刺激投资需求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宽松方式上的不同选择,可能导致其对资产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从近期出台的稳增长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货币政策更倾向于宽松,财政政策更倾向于纾困与减税降费。自去年12月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出台了五项逆周期调节措施,均指向货币政策领域的宽松。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措施还是以纾困和降税降费为主。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共同发力,进行降准降息、结构性降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操作,货币宽松信号明确。财政政策主要围绕对制造业企业与居民减税降费以及提前下达部分专项债新增额度两方面,虽然强调财政要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但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约束下,财政实际支出进度和力度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综上,在经济的三重压力下,今年稳增长目标明确。本轮稳增长政策的最大特点是要将逆周期政策(稳增长)与跨周期政策(调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强调了货币与财政要协调联动。今年一季度或是政策的密集发力期,但稳增长的手段可能已有所变化,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过去更加强调增加财政支出来稳增长,但今年可能更加强调减税降费实现稳增长目标。
毕竟,稳增长只是手段,稳就业才是稳增长的目标。在服务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口的背景下,让服务业市场主体活下去可能比多修几条轨道交通对就业市场意义更大。
作者:张一平,来源:招商宏观,原文标题:《工作会议透露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措施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