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大基建板块逆势走强。
个股方面,上海港湾、宏润建设等涨停,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多只“中字头”公司一度大涨。
催化上,据中证报报道,元旦刚过,各地重大项目便批量开工,目前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万亿元。
多地重大项目批量开工
具体来看,1月6日,2022年上海五个新城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共计40个,总投资额1328.2亿元,涉及高端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
同日,海南自贸港建设项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仪式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142个,总投资373亿元。
1月5日,浙江省35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6386亿元。
1月4日,2022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涉及7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760.6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12个行业领域。
同日,河北省印发的《河北省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明确,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695项,总投资1.12万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全国多地举行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等活动总投资超3万亿元。
稳增长政策信号频发
据国盛证券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中央层面多次释放政策信号,表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以基建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
李克强总理曾两次主持召开国常会均强调要“扩大有效投资”,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刘鹤副总理此前也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致辞首次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后11月24日再次发文强调基建的“适度超前”,并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其列为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德邦证券表示,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强于往年,因而政府基建托底意愿也会更强。
资金就位
中信证券指出,年前财政已经下达提前批地方专项债1.46万亿,也将带动开年基建增长。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全口径的基建财政资金支出增速领先基建增速3-6个月的时间,预计一季度基建将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全年基建增速也将有亮眼表现,显著好于去年同期和全年增长。
民生证券也表示,今年一季度迎来两笔特殊的财政资金运转,一个是项目结转资金达到1.4万亿,还有一个是专项债提前下达1.46万亿。项目结转以及提前下达专项债,二者最终带来财政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支持较往年多增0.6万亿。
据其测算,测算后显示2022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达到10%,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中证报援引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将显著放量,主因在于财政结转和专项债提前下达量超过往年,预计约有万亿规模专项债在一季度形成支出,一季度基建将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全年基建增速也将有亮眼表现。
有哪些发力方向?
国盛证券指出,2022年,预计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但新基建规模相对较小,只有基建整体的10%左右,老基建仍是基建投资的主力。
其中老基建,可关注交通水利重大项目发力,清洁能源加速,煤电改造和地下管网加码4大方向:
(1)交通:2021年重大项目多为初步开工,2022年将全面开工建设。
(2)水利:2022年水利建设发力空间较大。
(3)能源:光伏风电是主力,储能投资增速最快,煤电改造投资可能加码。
(4)地下管网可能也有所发力,旧改拉动效果不宜高估。
新基建约战基建投资的10%,整体看,不论哪种定义,新基建实际上多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产业投资。2022年,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可能是主要增量,5G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
德邦证券指出,从项目端来看,基建的发力方向主要在“补短板”和“促升级”两个方面。“补短板”的方向主要是“市政、交通、物流”等方面,其中代表市政方向的城市更新具有较大投资空间。“促升级”方面,主要是代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新基建、代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绿色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