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越跌,股价越涨,预判了你的预判

丫丫港股圈
从逻辑角度看,养殖股属于炒反弹或反转预期,盈利具有高弹性。炒作角度,板块内的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能容纳中大型资金,不少散户更能对企业发展历史娓娓道来,属于高关注、但却低仓位的股票。

新年伊始,在2021年新能源大杀四方的欢声笑语中,不少投资人都期待着2022年新能源能够再接再厉,轰轰烈烈的奔向春季躁动。但在A股市场,仅有预判是不够的,要想在A股有口好饭吃,你还要能够预判别人的预判。

于是乎,期待新能源开门红的投资人不幸“被包了饺子”,不少去年的爆款新能源基金仅仅一周就下跌超过10%。而相反2021年表现一般的板块却异军突起,例如养殖。

从逻辑角度看,养殖股属于炒反弹或反转预期,盈利具有高弹性。炒作角度,板块内的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能容纳中大型资金,不少散户更能对企业发展历史娓娓道来,属于高关注、但却低仓位的股票。

一、猪价与股价的“背离”

2020年,非洲猪瘟重创中国养殖业,完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供给侧改革。牧原股份在2020年Q3创下了单季度102亿人民币利润的历史记录,一举反超曾经的老大温氏股份。而股票市场习惯性的线性外推,也让当时市场不少买方开始预期牧原市值将在不久后突破万亿,彻底忘记了周期的本质。

周期股之所以不能高估值,背后就是周期的残酷。2021年Q2开始,猪价开始下跌,较高的运营杠杆导致猪企纷纷亏损,呈现出栏越多亏损越多的现象,牧原股份更是录得了单季度8.2亿人民币的亏损,距离单季度100亿利润仅过了1年。

来源:万得

 

来源:中信证券;主要上市公司季度出栏与头均利润

第一次背离

但就在此时,生猪出栏价格与股价开始第一次背离。大部分养猪公司的股价自2021年Q1见顶后一路下跌至8月,直到9月份才开始陆续上涨,核心原因在于Q3生猪价格最低跌至10.56元/公斤,均价14.3元/公斤,环比-24%,同比-61%,生猪售价已经大幅低于所有上市公司养猪的完全成本,散户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大体重猪集中出栏,行业恐慌出栏加快价格下跌。所以,市场上有聪明资金认为这么低的猪价是不能长期维持的,也有利于去产能,于是率先抄底养猪股。

第二次背离

而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生猪售价与养猪股的股价再一次出现背离。生猪出栏价格从低位涨至18.24元/公斤,畜牧ETF股价走势却出现为期一个月的下跌调整,部分养猪上市股价下跌甚多,原因是生猪出栏价格低于上市公司养殖成本(自繁自养也或是外购仔猪育肥),上市公司能保本或微利,于是市场担忧生猪行业出清速度可能放缓,导致猪周期拐点或延长。

第三次背离

到了2021年12月初-2022年1月初,生猪售价与相关公司股价出现第三次背离。畜牧ETF股价在这段时间持续上涨,猪价则成11月底的高位连续下跌至1月初,此时生猪均价为15.91元/公斤。于是市场预期猪价将会继续下跌,原因一方面是预期春节前短暂需求走强后将迅速转淡,另一方是目前生猪90kg以下出栏占比上升,表示养猪人对生猪后市的不看好,希望回笼现金流熬过行业寒冬。

来源:三农领域创作者猪友巴巴
来源:万得;畜牧ETF

是不是很有趣?三次都是当猪价跌了,股价反而涨。猪价涨了,股价反而跌。这就是传说中的你需要预期别人的预期,才能盈利的思维。

基于目前炒猪周期的逻辑,未来可能需要思考两点,

(1)日后生猪价格拐点是否如期而至?

(2)猪价是否能回到2021年1月份36元/公斤的历史高位?

但这两点基于目前的能繁母猪存栏进度及政策调控来看恐怕难言乐观。

回顾上一轮周期,2019年-2020年的猪周期是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强制去产能,能繁母猪存栏在2019年跌至低位约3000万头,生猪出栏时间一般为6-7个月,导致2020年一整年的生猪供给受制。也就是说,上一轮的猪周期里天灾起了决定性作用,才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在短时间内出现断崖式下跌。

来源:中信证券;能繁母猪存栏数变化

随后,各猪企加快扩产,能繁母猪存栏在2020年-2021年持续上升至4300万头,而这部分产能经6-7个月的培育,出栏集中在2021-2022年。

其次是政策调控。近期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中规定 3700-4100 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意味着能繁母猪最低保有量不能低于3700万头,远高于2019-2020年的能繁母猪约3000万头的实际保有量。

那么,2017年的猪周期或许才是最佳的参照系。2015年-2016年,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开始崛起,同时环保退养计划等政策趋严,迫使散户被动退出养殖行业。但可以见到的结果是2015年-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速度十分慢,期间的猪价大概也就涨至20+元/公斤,价格弹性远低于2020年。

所以,2022年的生猪价格想再现两年前的疯狂基本是小概率事件。

至于生猪价格的拐点,目前市场一致认为将在2022年Q3低位出现。从股价看,也演绎得比较充分。但实际上猪价反弹预期位置还是比较模糊的,只能持续跟踪生猪出栏、扩产等情况,随时做好修正逻辑的准备。

二、精选个股不如选ETF

猪价拐点出现的快慢取决于能繁母猪的去化情况。目前看,猪企去化速度慢,要想去化快,关键还是看谁先熬不住。

过去,猪价及养猪上市公司股价均处于高位之际,不少公司高位融资,开启产能扩张的大跃进,期望继续挤压中小户市场份额。长期看,规模化、集中化的确是养殖业的大势所趋。但中短期看,过去供小于求的关系必然会逆转,生猪价格回落也是必然。

如果是从长期角度投资,看的是生猪行业终局,买入的逻辑是猪价从目前的强周期转为弱周期,就需要持续跟踪上市公司的集中度及养殖成本,因为养殖生意模式的本质应该是薄利多销,但持有期间就必然要承受大波动的股价走势。

从市占率看,2020年生猪行业CR4的市占率仅为8.6%,行业规模化、集中化的核心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各上市公司的增产计划是符合规模化、集中化的大逻辑。

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生猪行业CR4数据;注:CR4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

如果是从中短期维度投资,相当于是参与每一轮到来的猪周期,那么除了跟踪能繁母猪存栏,还需要看各个上市公司的产能弹性及预期差。

数据看,各上市公司2022年预期出栏量相比2021年有明显增量,其中产能弹性最大的三家分别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

来源: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指出目前多数公司在建工程速度进一步放缓,针对开工率低于50%的工程多已停建,规划中的产能实际未能如期投入。同时,部分猪企已经开始融资自救熬过这一轮生猪寒冬,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最终出栏量未必能达到预期。所以,站在买方角度,与其天天提心吊胆担忧财务暴雷或者配股融资,不如直接选择提前半年完成融资的温氏。

来源:中信证券

同时,这也说明这一轮的猪周期能否如期而至,除了看中小户熬不住,也需要看哪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扛不住经营亏损或受高额负债被迫去产能,出让自身市场份额。

所以,ETF可能才是这轮猪周期的最佳选择。个股收益的确存在阿尔法,但筛选难度高。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或许还不如躺平的猪宝宝ETF,就像那日不落的美股。

三、结语

目前市场正在博弈猪周期的预期,畜牧ETF股价相比2021年1月份已修复不少,生猪价格仍需继续下跌才能加快行业出清。若按照市场共识,尚需大半年时间才能够完实现猪价低位拐点。

直白的说,虽说炒预期,但时间点过早。同时,生猪价格回到历史高位概率低,上半年都难以见到基本面拐点,期间不确定性高,中间波动肯定比较大。波动是机会,还是风险,就要看自己的交易能力了。

本文作者:周知,来源:丫丫港股圈,原文标题:《猪价越跌,股价越涨,预判了你的预判》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