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年发布会解读: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

广发证券钟林楠
“三个发力”应对宏观面“三重压力”,降准仍是本轮周期潜在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报告摘要

第一,1月18日,央行召开2021年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关于此次发布会,我们认为有一系列信息值得重点关注。

第二,央行提出“三个发力”(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1)三个发力是央行预期管理的一部分,是货币政策方面应对宏观面“三重压力”的举措;(2)三个发力分别从总量、结构、时点三个视角,确认了降息并非宽松周期的结束、货币政策将兼顾总量与结构、发力会尽量往前赶等三个重要的结论;(3)其中“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是最具增量意义的信息,它明确了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姿态。

第三,央行指出“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这一表述是很关键的,即短期而言宏观杠杆率并不会制约货币政策稳增长。我们在前期报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解读》中也曾指出,“保持社融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内嵌了“稳杠杆”的要求;而“基本匹配”不代表“完全相等”,与稳增长并不冲突,部分时期社融增速(债务)低于名义GDP增速,则部分时期就可以高于名义GDP增速。在前期已经留下余地的背景下,宏观杠杆率可以小幅上升,代表逆周期调节时段的成本。

第四,央行指出,准备金率的水平已经不高,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会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这一表述简单来说就是,降准仍是本轮稳增长周期潜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这将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于政策篮子在空间上的理解。我们曾在前期年度展望与《如何看全面降准》等文章中指出,降准主要作用在于为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在息差偏低的背景下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因此对信用环境改善具有帮助。

第五,央行指出,购房政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对此我们理解是:在房住不炒前提下,“因城施策”将打开本轮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的空间,部分地产销售和地价降幅较为明显的城市,其房地产金融政策存在边际调整空间;对于房贷利率,需特别关注央行在介绍LPR利率技术细节时,特别强调LPR是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具有总量性与普惠性,5年期LPR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基准,按照这一表述,房住不炒可能不会对5年期LPR下调形成显性制约。

第六,总体而言,此次新闻发布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宣导,就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过早纠结贷款额度多少意义不大,目前降息已经落地,下一步待专项债在“早准快”原则下进一步落地后,再观测项目融资需求是否起来,基建和制造业的融资需求会不会被带动。央行这次也极其明确指出“各个方面也都在发力”,相信过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会成为“昨天的故事”。

正文

1月18日,央行召开2021年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关于此次发布会,我们认为有一系列信息值得重点关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

央行提出“三个发力”(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1)三个发力是央行预期管理的一部分,是货币政策方面应对宏观面“三重压力”的举措;(2)三个发力分别从总量、结构、时点三个视角,确认了降息并非宽松周期的结束、货币政策将兼顾总量与结构、发力会尽量往前赶等三个重要的结论;(3)其中“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是最具增量意义的信息,它明确了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姿态。

刘国强副行长指出,“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怎么发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央行指出“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这一表述是很关键的,即短期而言宏观杠杆率并不会制约货币政策稳增长。我们在前期报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解读》中也曾指出,“保持社融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内嵌了“稳杠杆”的要求;而“基本匹配”不代表“完全相等”,与稳增长并不冲突,部分时期社融增速(债务)低于名义GDP增速,则部分时期就可以高于名义GDP增速。在前期已经留下余地的背景下,宏观杠杆率可以小幅上升,代表逆周期调节时段的成本。

刘国强副行长指出,“2021年,在科学有效防疫背景下,稳杠杆促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季度看的话,已经连续5个季度杠杆率下降。影响宏观杠杆率有分子的因素,也有分母的因素,分子就是总债务,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说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除以GDP。从分子看,去年总债务水平总体平稳,作为分母的GDP明显扩大,增长比较快,特别是跟2020年比,GDP增速大幅加快,这对降杠杆作用非常突出。我国疫情防控得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发挥出来,GDP增长就比较快,分母大了,宏观杠杆率就下来了”。

“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经济增长韧性比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快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这样的话分母会保持比较大,这就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立足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好跨周期货币政策”。

央行指出,准备金率的水平已经不高,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会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这一表述简单来说就是,降准仍是本轮稳增长周期潜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这将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于政策篮子在空间上的理解。我们曾在前期年度展望与《如何看全面降准》等文章中指出,降准主要作用在于为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在息差偏低的背景下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因此对信用环境改善具有帮助。

刘国强副行长指出,“2021年,人民银行分别于7月与12月两次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长期资金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央行指出,购房政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对此我们理解是:在房住不炒前提下,“因城施策”将打开本轮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的空间,部分地产销售和地价降幅较为明显的城市,其房地产金融政策存在边际调整空间;对于房贷利率,需特别关注央行在介绍LPR利率技术细节时,特别强调LPR是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具有总量性与普惠性,5年期LPR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基准,按照这一表述,房住不炒可能不会对5年期LPR下调形成显性制约。

邹澜司长指出,“关于购房政策,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所以关于购房政策,可以向各城市政府了解。关于房贷政策,刚才我也简单作了介绍,还是会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当然,刚才我也提到了,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各方面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基于对市场形势、风险演进的判断,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去年9月下旬以来,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判断市场形势变化,更好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刘国强副行长指出,“LPR只有一个总的,没有分行业的LPR。LPR有1年期和5年期这两种期限品种。金融机构发放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等利率定价一般参考1年期LPR,就是投放短期贷款一般参考1年期LPR。发放中长期贷款,比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这些利率定价期限比较长,参考的是5年期的LPR。LPR是一个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也就是说对所有行业也都有影响,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是一个总量性的、普惠性的。它不是为张三量身定做的,也不是为李四量身定做的,但是利率变化以后,对张三、李四乃至对王五都会有影响,所以它是一个普惠性的,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业和个人”。

总体而言,此次新闻发布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宣导,就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过早纠结贷款额度多少意义不大,目前降息已经落地,下一步待专项债在“早准快”原则下进一步落地后,再观测项目融资需求是否起来,基建和制造业的融资需求会不会被带动。央行这次也极其明确指出“各个方面也都在发力”,相信过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会成为“昨天的故事”。

 

本文作者:广发证券宏观钟林楠,来源:郭磊宏观茶座,原文标题:《【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开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解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