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波四千字复盘与展望:细致甄别新能源泡沫、积极寻找新生动能

差异化的成长股选择之道

王牌的基金经理的定期报告,总是不能错过。比如,中欧基金的投决会委员、投资总监周应波。

他目前唯一担任基金经理的中欧创新未来,日前发布了四季报,迅速引发关注。

这是继去年12月17日,周应波交棒四只基金后的首份基金季报。部分卸任后的心路历程、得失总结,都在这次的季报里。洋洋洒洒的4000字也成为了周应波的一次“内心独白”。

2021年是"能源革命"元年

周应波在中欧创新未来4季报中表示:

四季度A股市场,总体处于震荡格局,主要权重指数都呈现区间震荡局面,整体市场成交活跃,代表中小盘股票的国证2000指数表现最强。指数分化的背后体现了市场的"无奈"。

他认为,按照季度视角来观察市场或者预判风格是比较短视的,如果回顾看2021年全年,行业景气的分化格局是很清晰的,电力设备和新能源、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是五个2021年涨幅超过40%的行业。

2021年确认成为"能源革命时代"的启动元年,光伏、电动车本身产业技术成熟推动了大规模推广,"双碳"的全球性一致诉求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这样的过程,资本市场的反应预示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组合积极调整

中欧创新未来基金四季度净值上涨5.96%,跑赢比较基准。周应波在配置上的主要调整包括:

  • 较大幅度降低了港股配置仓位,聚焦A股投资
  • 行业配置上,因对汽车智能化、元宇宙等行业的看好,提升了消费电子、传媒的配置比例,同时从"防范宏观风险"出发降低了金融、有色化工的配置比例,从"降低拥挤交易方向风险"出发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医药的配置比例
  • 坚持聚焦个股,对看得懂的确定性成长、信得过的管理层继续"委以重任"。

整体上的投资策略,自创新未来基金2020年10月成立以来保持了连贯性:

一是紧扣基金契约,真正聚焦"创新未来"主题相关行业;

二是总体上不择时,聚焦挖掘"差异化的成长股"。在基金管理团队相对擅长的新能源、TMT等领域重点配置;

三是重视18个月封闭期的基金持有人久期约束,结合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屏蔽"排名焦虑"、紧扣"挣钱目标"。

展望未来要耐心

展望2022年,基金经理的观点是"耐心等待经济筑底、细致甄别新能源泡沫、积极寻找新生动能"

过去的每次定期报告,他们都坚持用一句话描述总结下一阶段投资策略的要点:

一是希望传递给基金持有人,让大家看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也能够在未来检验基金业绩的成功、失败时能清楚到底哪里对了、哪里错了、基金管理人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

二是提示自己,做好基金管理工作,投资思路要清晰,对经济、产业、企业发展的认知,要渗透、反馈到投资策略中去。

"细致甄别新能源泡沫",并不代表看空新能源行业,而是希望在市场较为拥挤的交易状态下提高对风险的警惕。

在2021年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光伏发电也在过去2年在发电端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未来有望加速替代火电等传统能源。

他认为,在几次“产业革命”,最近这第四次的“”能源革命”中,中国产业链以全面拥抱、产业链领先的状态引领全球,这是近代以来的全新的局面,必然给未来的5-10年A股市场带来全面的投资机会。

但同时需要看到,经历了2020-2021年的高速增长,无论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迎来了巨大规模的投资扩产,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状态未来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他看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之后的加速增长,也看好光伏在发电侧的全面普及替代、新型储能在改造电力系统中的巨大潜力,但2022年在产业链股票均预期乐观的情况下,更多地需要在泡沫中甄别风险与机会。

除了"能源革命"之外,他还注意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应用也在接近成熟,相关产业链开始快速增长,是值得留意的未来投资机会

新时代的新机遇,在最初期看总是萌芽状、难以计算、充满了路径不确定的,但他们最根本的特点,是充满了生命力,未来的10年坚信是科技成长迸发生机的10年,中国的科技成长行业会深刻的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的社会生活、经济体系,其中第一个线索是2020-2021年确立的"低碳&能源革命"条线,还会有第二、第三个线索出现。

谨守“变与不变“”

过去几年,周应波等强调寻找"差异化的成长股",也说过"好生意、好团队、好价格"的选股标准,借此契机也系统性地阐述了他们对投资框架的理解。

第一个角度是"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作为基金管理人,应该有将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目标、求真务实地做研究。

变化的是什么呢?投资框架、投资理念并不是读书读过来几句话就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人云亦云国内外的几个公式就万事大吉的。

一是要结合国情、时代背景,公司制也就追溯到16-17世纪左右,股票市场在全球出现不过200年,再考虑到20世纪以来各个经济体不同的发展轨迹,国情、时代背景是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资本市场投资离不开的讨论基础。

二是要结合所管理产品的资金属性,脱离"时间尺度"谈投资框架和理念是虚无的,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的新兴机构投资者,都会经常提及学习很多投资大师的经典理论,但非常重要的一个约束条件是资产管理产品资金来源的"时间尺度"问题,无论是基金管理人还是基金销售渠道都任重道远。

三是基金投资本质是一种持有人对基金经理及整个基金公司团队的信任,基金经理在迭代、应用自身投资框架的出发点,并非是投资框架有多精美、出彩,而是应从对持有人负责角度出发,从基金管理团队本身优劣势出发,制定适合特定规模、资金久期、持有人结构的投资策略。

聚焦中长期价值成长

周应波还认为,投资框架度应当把主要精力聚焦"企业的中长期价值成长"。

无论是基金经理个人,还是管理规模不等的基金公司投资研究团队,精力、能力圈都是有限的,面对复杂、宽广的资本市场,应当有自己的取舍,不可能什么都要。

尽管存在各类短期主题投资、技术分析、政策信息等等机会,但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精力应该聚焦"企业的中长期价值成长"。

一是从事物本质出发,股票市场的价值增长来源是企业的价值增长带来的,还要减掉大量的中间交易、金融佣金的消耗磨损;

二是从专业性来看,机构投资者能做好的事也只有这一个,在某几个擅长的方向上研究好企业,其他层面的事例如交易能力、技术分析、打听政策,都不能算"锦上添花"而近乎于猴戏了;

三是尽管一轮轮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景气上上下下,都似乎是1-2年切换的事情,但拉长一点看真正穿越时间走出来的、创造巨大成长价值的公司,100%都是靠自身业绩提升、价值中枢提升,带来企业在资本市场映射价值的增长,无论全球、国内抓住这样投资机会的投资机构长期来说才能远远跑赢市场。

寻求"差异化"

其三,周应波希望把握的成长股,是有"差异化"的

无论是可口可乐的口味,爱马仕的心智定位,还是苹果手机iOS生态的独特性,都代表了在消费品层面创造的巨大差异化,带来了公司利润率和业务增长的长期领先。这里面有天然禀赋的差异化,例如茅台的历史品牌、可口可乐的配方,也有技术研发、管理层创造出来的科技消费品的巨大优势。

在中国制造业层面,过去看到在成本管控、生产组织管理上巨大的差异化造就的成长奇迹,典型就是中国的电子制造业,从基础组装到现在逐步进入芯片制造、精密零部件配套等核心产业链环节,涌现出一大批具备很强竞争力及长久生命力的企业,这里面有地域(劳动力)优势,更有差异化的管理层长期努力带来的价值。

他们希望寻求的"差异化",一小部分是天然禀赋,但最主要的还是,卓越的企业管理层、长期研发投入乃至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才是带来差异化的主要来源

"静水流深"的历史品牌能创造股东价值,但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带来巨大的从无到有成长的,一定还是创新驱动、企业家精神驱动的"乘风破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周应波说,复盘过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记忆最深的还是在投资中犯过的错误和教训。

广阔的资本市场里有长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尘,他常将自己的投资框架假想为"能粘厚雪的圆形滚石",但无数次发现只是"滤过砂砾的漏斗"。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说过"确定自己能力的边界是最重要的事",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长、做不好的事。

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内生持续价值成长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是做好成长股投资的基础。他希望能够继续求真务实,在长期看好的新能源、TMT、高端制造业、医药创新中寻找好的"差异化成长股",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