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跨年观点精粹:谁执牛耳?

招商证券任瞳、姚紫薇等
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明年市场或将震荡上行,看好新能源、科技、军工、地产等板块。

关键内容

2021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招商证券量化与基金评价团队开展了“基金经理跨年访谈”活动,邀请了不同风格、不同赛道的绩优基金经理,分享全方位、多角度的跨年市场观点。本报告主要对基金经理们的市场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宏观经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的基调下,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相对积极。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明年市场或将震荡上行,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风险可控;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可积极寻找投资机遇。

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港股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而真正优秀的公司不会被埋没,可关注左侧投资机会。

新能源:双碳目标和产业转型的大方向不变,多数基金经理仍长期看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

预计今年板块会出现分化,需要精细化把握业绩和估值,进行结构性选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持续提升,上游关注产能释放情况,中游关注电池等方面投资机会,下游关注竞争格局。

不少基金经理开始重视汽车智能化方向,紧密跟踪相关机会。同时,基金经理也看好光伏、风电、储能等未来的增长空间。

科技:基金经理普遍看好科技板块,国产替代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国产替代化方面,看好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芯片等。产业数字化方面,关注5G产业链、元宇宙等板块。

医药:不少基金经理认为医药行业政策利空有所消化,对未来行情走势持乐观态度。未来的投资方向上,看好与政策推动、医药外包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细分领域。

消费: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总体上并不十分乐观,但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2021年消费板块估值回调明显,当前主要看好疫情受损的出行链、新兴消费、地产产业链等。

制造业: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国内技术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不可逆,制造业存在很多机会。不少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下半年可以重点挖掘个股的alpha。

军工:多数基金经理看好军工板块的投资机会,认为是确定性较强的成长行业。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有:军工上游材料、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共同供应商、发动机制造、国企改革相关机会。

周期:看好中国基础化工产业链在全球的地位提升。化工方面,目前基础化工估值较低,看好中长期发展前景。有色金属方面,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国内定价的黑色金属预计有估值修复。

金融地产:地产产业链受到关注,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地产估值处于阶段性底部,基本面恢复叠加政策信号,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2021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招商证券量化与基金评价团队开展了“基金经理跨年访谈”活动,邀请了不同风格、不同赛道的绩优基金经理,分享全方位、多角度的跨年市场观点。

此次调研涵盖了价值、价值成长、成长、中观配置和行业主题风格的基金经理,行业方面重点覆盖了消费、科技、医药、制造及周期等领域。

本报告主要对基金经理们的市场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市场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现阶段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权益市场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宏观经济预期、流动性的走势等;

第二部分是对市场分行业的看法,这一部分涵盖了新能源、科技、医药、消费等当前的热门板块,也包括周期、金融地产等关注度较高的传统板块。

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面临压力,政策发力求稳增长

基金经理多数认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一季度可能是低点。

从几个关键变量来看,一方面,2021年我国PPI和CPI剪刀差处于历史高位,PPI向CPI的传导会持续发生,预计在二季度可能会交汇。

另一方面,疫情仍然是制约经济的一大消极因素,需关注海外特效药能否上市、病毒毒性如何演变等,疫情缓解有利于经济复苏。

此外,美联储收紧流动性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对高估值的容忍度有所降低,可能影响市场风格切换。

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相对积极,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也可能慎重出台。

尤其是在货币层面,即使企业盈利增速存在压力,但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仍然对A股市场有利。最近的1月17日,央行降低MLF、OMO利率,强化了市场对流动性放松的预期。

央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OMO)均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2.85%、2.10%。

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随之下调,自1月17日起,SLF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此前,隔夜、7天、1个月SLF利率分别为3.05%、3.2%、3.55%。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二十大,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上市公司业绩见底反弹,预期经济将逐渐企稳上行。

总的来说,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明年市场或将震荡上行,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风险可控;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可积极寻找投资机遇。

投资方向上,基金经理认为明年需要从政策和景气度两方面入手,可重点关注的有:(1)稳增长;(2)“双碳”主线;(3)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4)疫情受损板块。

市场风格上,有基金经理仍然看好成长风格;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风格将从偏成长转向偏价值,应当着重关注估值风险和盈利改善的确定性。

2、港股估值处于低位,关注左侧投资机会

港股方面,2021年波动较大,呈现出“过山车”式的行情。特别是港股互联网龙头公司受到政策打压,导致投资主线缺失。

有基金经理认为,2022年港股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一方面是因为估值便宜;另一方面,中央经济会议定调经济以稳增长为主,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港股大金融和周期性板块都值得关注,如电力、基建等。同时,中长期看好新能源、生物医药、以电子为代表的硬科技行业等。

总的来说,基金经理大多认为港股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而真正优秀的公司不会被埋没,可关注左侧投资机会。

 市场分行业观点

1、新能源: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看好长期成长空间

虽然近期板块波动较大,大多数基金经理仍然长期看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是具有国家政策导向的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是长期目标;且能源变革的影响深远,可以关注产业变迁带来的机会。

去年从政府到企业都实施了较为激进的措施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今年需要适当的纠偏,短期的估值收缩是正常现象。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大方向,还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大方向,都不会变。

与此同时,当前新能源板块较为拥挤,估值偏高,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板块性的机会不大。预计今年板块会出现分化,需要精细化把握业绩和估值,进行结构性选股。具体投资方向上,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等。

(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2021年表现优异,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是多数基金经理长期看好的、具有较高确定性的赛道。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涨主要由基本面超预期推动,渗透率从7%左右提升至接近20%,预计未来仍将持续提升,产业趋势向上。

产业链上,上游投资应当重视供需变化,需要特别关注每个品种产能释放的节奏。部分基金经理认为,虽然上游得益于超预期的需求而价格激增,但新建产能终将释放,应当避免投资于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环节;特别是部分门槛低、涨价明显、过度扩产的方向。

有基金经理仍看好上游锂资源,因为碳酸锂仍然是整个产业链中最稀缺的原材料,而市场上的锂资源愈发紧俏,预计明年的均价将更高。锂电行业供给端的放量是比较慢的,在新能产能投出之前,仍将处于景气向上的阶段。

除了上游锂资源,在锂电设备产业链上,有基金经理还看好锂电设备和海外锂供应链。锂电设备方面,认为从2021年三季度到未来两三年都将处于景气上升的过程,会迎来量价齐升。

海外锂电供应链方面,预计明年会进入产能加速的扩张周期,且增长大于国内,同时其利润空间也高于国内;因此看好进入海外锂电设备或材料供应链的标的。

对于中游,不少基金经理表示可关注电池方面的投资机会。

一方面,电池去年因上游价格过高而受损,如果上游价格出现回落,下游盈利将恢复。加之电池产业具有较高的壁垒,成本下降后公司毛利率有望迅速扩张。

另一方面,从量的逻辑来看,实际需求超预期,产业链供给相对不足,龙头企业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可以关注锂电池材料顺应电池性能提升的技术方向,未来会出现渗透率提升。其他新型材料同样值得关注,既有技术壁垒,又有渗透率的提升空间。

但也有基金经理提示风险,当前中游企业的市值是以去年的高盈利、明年扩产的高产能、乐观的高估值为基础的;一旦未来需求不及预期,三方面指标都将下调。

下游整车方面,未来随着新车型的推出,预期企业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加强。2021年消费者的需求十分旺盛,车型的丰富度、技术进展、降本速度持续优化。

差异化的竞争带来了车企竞争格局的变化,其中自主车企已取得了一些领先优势,未来新车型将持续推出。

针对不少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基金经理表示看好两类车企转型,一类是机制灵活的自主车企,特别是组织架构可以灵活调整的民营自主车企;另一类是相对具备完整的风险应对能力的成熟车企。

新进赛道的造车新势力历史包袱相对较小,组织架构比较灵活,消费者对其容忍度也比较高,天生地符合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虽然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关系工艺的积累等方面存在劣势,但这种规模化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会随着产能的爬升逐步得到解决。

有基金经理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内生需求非常强势,但产业链仍存在明显风险。

锂价的过度上涨会导致整车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在涨价后的购买意愿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整车的销量不达预期。在这种风险下,性价比车型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而个性化市场受到的伤害相对较小。

(2)智能化:新能车的下半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智能化”是汽车继电动化发展后的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不少投资者将眼光聚焦到智能汽车赛道。

预计至2025年,我国所销售新车中装载L2级或以上智能驾驶汽车占比将超过80%。

多数基金经理看好汽车智能化大方向,认为2022年是智能驾驶的元年。虽然目前中国的智能汽车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但是中国的进步非常迅速。

当前,具备低阶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型开始陆续上市并热销,标志着智能车在乘用车方面进入商业化的阶段。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可投的相关上市公司还不多,但未来两到三年应该会有所改观。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得以上市;整个产业的证券化率快速提高,也有助于推动产业成长。

未来可重点关注智能化算法、AI芯片、激光雷达系统和汽车配套方面的投资机会。

智能化算法方面,算法+数据是价值量最高的软件环节,它不仅与功能安全相关,同时涉及数据安全。因此,政府也给予了政策、规划、测试方面的支持。目前国内初创公司已具备一定规模,该领域公司具有投资机会。

AI芯片方面,AI芯片是智能化汽车价值量最高的硬件环节,而且也代表了生态。虽然目前国际上美股公司较为领先,但国内很多公司也逐渐成为自主替代的选择标的,存在国产替代的机会。

激光雷达方面,虽然当前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的渗透率非常低,但增长形势明确。2022年的一、二季度上线车型均搭载激光雷达,因此智能驾驶整体产业链将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汽车配套方面,部分汽车配件已发展成为成熟应用,如抬头显示器、汽车搭载AR设备等均具有很好的前景。

但是也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驾车体验并无本质性改变,智能化并不是当前消费者选车的关键指标,有待进一步发展。

目前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投入较多,如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系统、芯片等,但是目前驾车体验并未发生本质性改变,消费者购车时仍然主要参考传统买车的指标,例如功能性、空间、续航里程等。

认为现阶段智能化虽然重要,但不是消费者选车的关键指标。因此,在关注智能化的同时,需要以超概念的思路进行看待,等明确的产业趋势到来时再进行配置。

(3)其他新能源

光伏

多数基金经理看好光伏未来的成长空间。展望2022年,有基金经理认为光伏需求较好,且2021年下半年估值切换之后相对便宜,今年可能出现beta行情。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板块将宽幅震荡。

在结构上,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光伏中上游的硅料和EVA最为紧缺,有基金经理预期,2022年光伏产业的盈利结构和21年类似,大部分的利润将集中在硅料,下游环节仍将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去年涨幅较多的下游子行业,如组件,存在证伪的可能。

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随着中上游竞争壁垒逐渐瓦解,下游厂商的话语权和地位将会上升,所以看好下游产业链,包括组件、电站等。同时,有基金经理长期看好胶膜、碳碳环节,认为龙头公司的竞争格局稳定、竞争力强。

有基金经理对光伏产业的投资表示谨慎。

一方面,光伏本身存在扩展周期短、技术外溢快、产品同质化高等问题。去年光伏从周期性行业转变为稳定成长行业,因此出现了巨幅的估值提升;但事实上,三、四季度的排产都是低于预期的,目前市场对2022年的预期以240GW-270GW为中枢。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在上、中、下游之间传导,各个环节的利润不太稳定;而一体化的企业利润弹性不够大,海外利润占比较高,海外需求下滑会对整体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总的来看,光伏行业波动较大,一些基金经理认为持有体验欠佳。

风电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目标使得风电未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1年风电行情启动较晚,三季度末上涨后近期回调。有基金经理认为,风电的需求增长可能主要体现在今明两年,21年属于提前反映了一部分;如果继续回调,可以考虑买入。

海风发电的降本节奏是板块投资的重要关注点,需要持续跟踪。特别地,有基金经理表示,风电主轴轴承曾是风电设备中唯一没有国产化的部分,而近期有国内公司打破封锁,未来国产化进程将十分迅速,值得关注。

但是也有基金经理提出,虽然长期发展风电、光伏的方向确定,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自发向上、加速替代的阶段,国家的隐性补贴较多,因此存在补贴下行的风险。现阶段应当保持清醒,以相对警惕的态度看待板块内的投资机会。

储能

储能方面,当前处于发展初期,有基金经理看好大方向,但认为今年不太可能出现很快的放量。目前国内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有很多公司不计成本地参与进来,壁垒不高,降本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如果储能的电池成本没有降低到位就开始放量,高额的电价可能会伤害经济发展。

因此需要等到企业降本至一定程度,国家主动出台储能相关政策,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整个产业链相对完善之后才会大规模放量。

2、科技:国产替代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明显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科技板块,国产替代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国产替代化方面,看好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芯片等。产业数字化方面,关注5G产业链、元宇宙等板块。

半导体: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清晰,设备和材料两个子行业景气度依然维持,预计增速有所提升。其中,半导体设备符合机器取代人工的逻辑,具有较强的alpha与弹性。

此外,芯片的国产替代以及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将刺激众多优秀的芯片公司。

互联网:有基金经理认为,互联网龙头企业涉及垄断,受政策影响明显,目前行业竞争格局较差。

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格外重视反垄断问题,为规范行业竞争行为,陆续出台了《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此外,2021年以来,阿里和美团先后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受到处罚、斗鱼和虎牙禁止合并、腾讯的网络音乐独家版权被责令解除等等,多项案例表明反垄断的力度增强。

但基金经理也提到,从长远来看,反垄断等政策出台可以规范行业发展,有利于企业中长期健康成长。未来需持续跟踪广告收入、游戏增速、电商数据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计算机与通信计算机与通信两个板块优秀标的众多,复合增速维持在20%-30%,但由于估值或者基本面短期因素,板块近一两年并无突出表现。

有基金经理认为,随着国家5G应用的逐步铺开,以及智能化应用对于芯片、服务器、操作软件的需求提升,板块未来可能具有较大机会。

5G产业链:5G行业过往处于建设阶段,未来几年的重点在于,网速提升之后5G应用层面的变化。有基金经理看好5G产业链未来的发展,重点关注下游偏应用的产品。

元宇宙:有基金经理认为,元宇宙长期来看具有持续性,应密切关注海外公司的技术进展,目前的商业模式暂不重要,VR/AR等新兴技术带来的产业机会更加值得关注。

3、医药:政策利空有所消化,关注未来基本面

不少基金经理认为医药行业政策利空有所消化,对未来行情走势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从政策上看,集采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已经有所消化,政策环境有望好转,大规模集采将会减少,部分小规模集采对医药板块影响不大;国家医保控费政策出台虽然削弱了相关医药股的盈利能力,但行业长期逻辑清晰。

另一方面,从基本面上看,认为医药基本面较为稳健,并且2021年的估值调整打开了2022年的增长空间,未来具有发展前景。

但是,也有基金经理对医药行业的看法较为谨慎,认为估值仍处于下调区间。

有基金经理认为过去几年医药板块的经营周期和业绩增速较好,由此带来估值中枢的上移。近期医药行业的估值虽然已经出现回调,但是未来两三年医药行业的经营情况可能不如以往,估值仍处于下降区间。

未来的投资方向上,多数基金经理看好与政策推动、医药外包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领域。

政策推动方面,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处于偏早期,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看好以进口为主导的产品,其面临的集采风险较小。

医药外包方面,CXO目前正处高速增长阶,未来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消费升级方面,看好疫苗、医美,以及医疗服务中与肿瘤、生殖、眼科相关的细分领域。

医疗器械:有基金经理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处于偏早期,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具备强创新能力,未来面临的发展前景相对乐观,具有明确的成长趋势。

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以鼓励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包括提高过国产化率、上市许可、审查程序、注册人制度以及“7556”推进思路等举措。

未来可重点关注不受集采影响、具有进口替代的标的。目前器械集采主要集中于成熟、市场规模较大且国产实现反超进口的领域,如支架、体外诊断等。

未来可关注以进口为主导的产品,如内窥镜、人工心脏瓣膜、电生理设备等,这些领域目前国产规模小,未来面临的集采风险相对较小。

医疗服务:有基金经理看好肿瘤医院、生殖医院以及眼科等细分领域。民营医疗在眼科、口腔、妇产、儿科等大专科领域发展相对成熟,具备介入的相对优势;肿瘤医院、辅助生殖进入壁垒相对较高,需求更加刚性。

结合具体数据来看,在2021年各类专科医院总收入中,肿瘤医院收入夺冠,约为907亿元,并且盈余状况最佳,达到91亿元。

此外,有基金经理并不看好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认为该行业不受国家鼓励,具有一定政策风险,且现阶段股价处于较高位置。

CXO:多数基金经理认为CXO为高景气方向,目前正处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国内的创新驱动以及海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转移,给予了国内CXO板块很强的订单支持。当前,CXO公司订单需求超预期,在手订单持续高增长,未来业绩增长具有持续性。

从估值走势来看,2021年上半年CXO公司估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下半年起陆续开始回调。但有基金经理认为,部分CXO公司仍具有较高的估值溢价,投资性价比不高。

此外,也有基金经理提到,港股和A股的CXO联动性较强,并且现阶段港股价格适中,更具投资价值。

创新药:有基金经理表示,近两年创新药在国内竞争激烈,同质化明显,主要以跟随性创新为主;部分创新药公司来源于传统药公司转型,目前转型还不完善,导致竞争格局相对较差。

此外,受政策打击严重,行业内将很难出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但是,港股创新药的创新性更强,值得进一步关注;但由于公司现金流相对较差,需进行分散化投资。

医美:有基金经理十分看好,认为医美行业新产品驱动逻辑清晰,公司不断进行产品研发,从玻尿酸到聚乳酸等,新产品的诞生引导消费者进行复购。

此外,商业模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未来也不会面临集采风险,关键要素在于市场政策的加强监管。但基金经理也提到,在加强监管的背景下,未来可能更有利于行业的进化和龙头公司的发展,以及创新性公司将保持较高的成长性。

疫苗:有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几年疫苗板块的成长性较强,可能出现众多重磅产品。例如: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已于2021年9月获批上市,沃森二价HPV专业评审、临床现场检查、生产现场检查已完成,预计明年实现上市销售。

其他:中药方面,近期该行业的反弹属于短期资金的选择,许多公司并不具有可持续增长逻辑,可关注具有独特产品的企业。

生长素方面,广东联盟多省进行生长素集采的政策尚未落地,从短期来看存在一定风险,可等待该政策正式落地根据生长素的涨跌幅情况进行布局。

4、消费:把握个股与细分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总体上并不十分乐观,但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2021年消费板块估值回调明显,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已处于合理区间,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仍然处于相对高位。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几年宏观经济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受到人口周期向下、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居民购买力可能会下降,消费板块或将减弱。

同时,有基金经理认为,消费行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疫情后的恢复,未来的进一步超额取决于经济恢复是否会超预期;更重要的是衡量股票本身的长期预期回报率。

中国已步入经济增长相对平稳的存量时代,按照景气度选股的方法下,消费板块的劣势会愈发明显。

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经过2021年的回调,板块系统性的估值风险已经不大,关键在于未来的业绩弹性。

虽然消费板块整体来看没有大的机会,但可以把握个股和细分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包括疫情受损的出行链、新兴消费、地产产业链等

食品饮料:有基金经理认为,随着PPI向CPI的传导,公司可以通过提价使得毛利率迅速恢复,预计到二季度,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将迎来非常好的盈利改善。

估值方面,有基金经理认为食品饮料板块并不便宜,需要寻找相对具有估值性价比,同时超额收益较为确定的品种。

针对白酒板块,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基本面情况良好,特别是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高端白酒并未受到影响,销量、库存、批价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业绩确定性很强。

同时,白酒可能会持续提价,出厂价和零售价价差较大,白酒企业可以通过挤压经销商利润提升自身盈利增速。

另外,消费税是2022年影响高端白酒的关键变量;但有基金经理表示,即使消费税增加,高端白酒也可以通过提价转移给消费者,影响可控。

但是也有基金经理并不看好食品饮料的投资机会,一方面,认为白酒估值仍处于历史的相对高位,未来的提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认为涨价只是阶段性事件,普通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并不明显。

农业: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对于猪周期处于底部的时间长度过于乐观,预期将更长。生猪养殖是带有周期的板块,猪价跌到历史低位后有所反弹,但并没有带来生猪行业的反转,猪价大概率会二次探底。

5、制造业:国内技术自主可控大趋势不可逆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国内技术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不可逆,制造业存在很多机会。不少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下半年可以重点挖掘个股的alpha。

当前部分行业景气度见顶、政策见底,股价处于底部区间。短期可能有所反弹,但机械周期若要企稳可能还需要等到下半年。

从机器取代人力的长期逻辑出发,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激光、工控、零部件等本身具有较强的alpha,相关公司在A股也是稀缺标的,在研发投入、技术实力上都有很高的壁垒。

另外,可关注专精特新行业的部分新股,挖掘小而美的公司。

6、军工:基本面改善,成长确定性较高

多数基金经理看好军工板块的投资机会,认为是确定性较强的成长行业。2021年是军工行业基本面真正意义上改善的第一年,全产业链进入业绩全面兑现的阶段。

从军工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报表来看,存货合同负债、预收账款、现金流等前瞻性指标均在成倍增长,预示着未来军工行业的景气度至少能够维持1-2年,整个行业的盈利增速维持在30%左右,目前估值性价比较为合理。

具体来看,首先,军工产业链需求较大,符合维护国内和国际环境安全稳定的要求,军演数量的增加也加大了对军工设备的需求,特别是航空发动机等。

其次,定价机制有所改变,“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取消,会给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共同带来发展机会。

再次,和航空、电子等板块相比,整体PEG估值仍较低,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也有基金经理指出,军工行业的弊端在于,一是国企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改革前后利润增速差异大;二是缺乏月度、季度等可跟踪的数据,因此每一次行情都与季报落地有很大的关系。

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有:

军工上游材料,如钛合金、碳纤维等细分方向,波动较小,订单饱满,持股体验佳。

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共同供应商,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发展民用大飞机的战略性目标,预计未来20年中,新机价值加运营维护的年均规模将会超过6600亿人民币。根据美国和欧洲的发展经验,航空制造业壁垒高,参与的玩家相对固定,预计现有玩家未来将成立更多新的子公司,以供应军用和民用市场份额,存在很强的军转民逻辑。

发动机制造,和飞机相比景气度更长。有基金经理认为,飞机的景气度预计在2023年见顶,而发动机的景气度将延长2-3年;

国企改革相关机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大考之年,国有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一环,改革红利有望释放。

7、周期:看好中国基础化工产业链在全球的地位提升

化工:目前基础化工估值较低,看好中长期发展前景。有基金经理表示,国内基础化工不仅在量上不断扩产,品种上也在持续扩充。

未来3-5年,随着基础化工产业链的产能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国内基础化工产业链有望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纯碱行业,有基金经理认为上游产能释放缺乏限制,下游需求不景气,未来或将出现供需错配,面临调整。

有色金属: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国内定价的黑色金属预计有估值修复。有基金经理认为,黄金、铜、石油等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目前景气度和价格已经见顶。

在美联储确定收缩流动性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具有高Alpha个股的机会在于美联储流动性兜底,或市场对加息反应充分之后。

黑色金属等国内定价的行业预计会有一定的估值修复,煤炭、钢铁的价格能够维持在历史中位数偏高的水平,仍然看好龙头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也有基金经理看好未来铜的表现,认为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供需缺口。需求方面,下游包括电网建设、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对铜的需求量都较大。

但同时供给端投资开发的速度较慢,加上智利左派执政,对铜加税的预期很高,南美的大型矿企新产能扩张速度慢,导致铜原料供给出现缺口,打破了往年的紧平衡状态。未来这一供需缺口可能越来越大,并将持续较长时间。

8、金融地产:估值处于阶段性底部,配置属性凸显

地产产业链受到关注,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地产估值处于阶段性底部,基本面恢复叠加政策信号,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有基金经理预计地产股基本面将在二季度恢复,估值修复会持续进行。

虽然出现大行情的概率不大,但从安全边际的角度出发适合做配置,特别是alpha非常强的龙头公司;未来存在众多的保障性住房、旧改、市政工程、基础建设等项目,能够贡献较大收入。

同时,有基金经理表示,未来十年整个地产行业的总量将持续略有下降,龙头公司的市占率会大幅提升,从当前的2%-3%提升至10%左右;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和杠杆率将明显下降,盈利回归合理区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3-5倍PE的低估值隐含了市场对行业足够悲观的预期,预计有望修复到10倍左右。

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短期来看地产板块的走势不易扭转。虽然估值相对便宜,且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使板块回暖,但房地产已经不是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即使释放流动性,也有消费等更好的板块可以投资。

金融方面,部分基金经理表示银行对经济的反应相对滞后,在下半年经济企稳以后才可能逐渐显现投资机会。

原文作者:任瞳、姚紫薇、孙诗雨,来源:招商证券,原文标题:《基金经理跨年观点精粹:谁执牛耳?》,本文有删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