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下跌,可能真的要触及部分私募产品的“底线”了

考验各家私募应对的时候

2月24日,在部分机构的意外之中,俄乌冲突升级。

金融市场随即做出明显反映,俄罗斯股指开盘腰斩50%,海外油价大涨,欧洲和亚洲各国股市普遍大幅震荡。

而此前,机构们的主流预期似乎是俄乌“打不起来”(下图),但现在看,似乎要面对新预期带来的持续新波动了。在此之前已经明显降温和回撤的私募发行市场,显然要面临新的考验了。

2月24日上午,私募名人但斌宣布对1元以下的产品面授管理费,并预估可能少收1个亿。

以此推算,他个人管理的产品估计已有超过60亿资产低于面值。

更早些时间,王牌渠道的私募发行也已经几乎“冰封”,近年品牌度颇佳的盘京投资新产品,在几家王牌渠道合力下不但没有“秒光”,而是陷入发行苦战,也给发行市场释放出警讯。

当业绩最坚强的机构都开始“疲软”,这个行业的景气走向和挑战,已经很明显了。

大V高调“免管理费”

24日早晨,私募大V但斌在其公众账号发布信息,东方港湾将对旗下所有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的产品免收管理费,回到1元面值后再收取。

但斌同时还贴出公司内部微信群的沟通图片,显示公司其他员工对他的安排表示支持。此前的第三方销售网站信显示:截至1月末,东方港湾旗下超50只基金的净值跌破0.8元,6只产品净值跌破0.7元。

而这还只是截至一月末的情况。

另外,由于采取平台化运作,东方港湾的基金经理有多人,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弱于但斌。

比如,上图中给但斌点赞的任仁雄,他管理的四只产品,多数在2017年-2019年成立。其中一只净值0.73,两只净值0.8附近,另有一只净值0.9750。

面值以下资产超60亿元?

东方港湾基金净值下跌之时,但斌曾在社交媒体回应,包括“目前产品都有做好相应风控”。

他还对产品不设置清盘线做了解读,强调“现在按照合规要求,不允许再这样做”、“去年至今,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很多”。

而但斌在上文的截图中提到一个重要信息:“(免收管理费)公司收入会少近1亿元,这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按照私募基金通常采取的1.5%/年的管理费,则免收管理费的资产规模或达到66亿元上下。

考虑到近期市场的震荡还在继续,未来但斌公司旗下产品何时能全面攀上面值目前无法预期。

知名产品募集“大考”

行业腰部机构的表现已可见一斑,那么头部机构呢?

资事堂从代销渠道获悉的信息显示,过去两年业绩出色的盘京投资掌门人庄涛近期正在募集新产品。

该产品主打渠道包括中信证券、兴业证券、招商银行等头部渠道,曾被业内视为“秒光”候选。

但截至最新数据,中信、兴业等机构的销售合力也不到10多亿(招商银行尚未有数据反馈)。

这样的募集状况,和一月份源乐晟创始人曾晓洁的产品大相径庭。

当时源乐晟为曾晓洁发行了一只三年封闭期产品,最终募集规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大幅超过了同期单只公募产品的募集规模。

另一位有“身份”的人,前“公募一哥”王亚伟“关门大弟子”崔同魁,在1月份展开首只产品募资,规模达到2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盘京投资与源乐晟有诸多相同之处。

两家私募均是百亿规模多头私募,也是2017年之后逐渐进入头部阵营,并依靠稳定业绩居于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两家私募也是平台型机构,盘京投资旗下除了庄崔二人,还有肖明(长江证券前自营负责人)、陈勤(毕盛中国前首席投资官);源乐晟除了曾晓洁,还有他的两位北大同窗杨建海和呂小九。

1月份参与发行的百亿私募还包括:相聚资本、星石投资、重阳投资等。对比之下,2月份发行新产品的机构寥寥,目前只有盘京投资一家有“动静”。

大机构普遍“淡看”长期影响

外围的地缘争端到底会对股市短期和长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大型的机构,尤其是公募普遍认为影响有限,而私募机构也有部分投资经理在公开场合赞成这种看法。

比如,华夏基金表示,从短期来看,2000年以来较为典型的国际局部冲突进行回测可知,当冲突发生的7天内,受到避险情绪冲击,全球权益市场存在被拖累可能性,但当观察时点拉长至整个周期,会发现地缘争端对权益市场的影响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大成基金也称,从对1946-1947年美国在冷战初期应对高通胀过程中市场表现和2014年乌克兰冲突这两段时间的回顾来看,高通胀和战争短期冲击权益资产,但中长期有低位配置价值。

在应对策略上,永赢基金表示,以半年维度来看,稳增长为主线的确定性较大,相关板块估值较低,同时也符合政策阶段性支持方向,未来等待政策发力后的数据验证信号。

浦银安盛基金对景气板块当前并不悲观,认为未来在一季报业绩窗口上验证其高景气,景气成长板块可能迎来反弹。中期维度看,市场仍是结构性行情,稳增长可能依然是全年配置主线。

考验还会持续

而不论机构观点是否被验证,随着近期发行势头的萎靡,未来私募要遭遇的考验已经有不少了。

首先是产品净值的管理问题。通常,弱势时,产品是否采取低仓位乃至空仓位的防御手段都是私募基金经理的决策难点。

如果确如主流思维,影响仅在短期,则当然应该保持仓位,甚至优化仓位。

但考虑到市场的不确定性,随着短期内产品净值的持续回调,这种极致的防御措施和决心,呼声必然日益高涨。

其次是公司机构的正常运营问题。考虑本轮市场调整时间还不长,经营困难或许还没有铺开,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普遍。

但必须明白,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渠道的诉求,以及产品募集时的一些协议的执行,类似但斌这样的停收管理费,可能会不断出现。

这方面也是一把双刃剑,从直接利益来说,客户当然欢迎管理人减少收费。但如果管理机构内部利润分配机制不到位,则容易出现,客户减收管理费,员工减收薪酬和奖励。

后者可能会导致人心浮动,甚至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此外,渠道的发行动机也很值得揣摩。但一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渠道的天然反映是暂停新发和推动“退出”。

但在投资市场里,专业的商业行为往往和成功的投资行为不完全合拍。未来渠道会如何应对这种烦心事,也值得观察。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资管读者群内交流,加小编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