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2000亿“活水”要来了?

预售资金监管的放松预期。

“2月初,我们整个可用的(预售)资金占到总资金约5%左右,受限比例高达95%。目前仍然没有好转。”2月23日,正荣地产揭开了当前房企资金困局的一角。

过去半年,持续收紧的预售资金监管,成了掐住房地产商咽喉的利器,经受不住的人已经倒下,就连身强体健的央企地产商,流动性也受限了。

春节前后,有关预售资金监管松动的消息不时传来。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已于1月末出台,对合理确定监管额度、开发商提取节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房地产业界期望,监管可以有所松动,让一部分“水”活起来。不过截至目前,新规在多地尚未明确执行,政策效应有所延宕。

“出险房企是被监管的重点,新政并不会改变这个态势。”一名开发商高管认为,意在纠偏的新规,会给稳健型房企带来利好,有助于楼市全盘活化,但从趋势来看,不会再回到从前的宽松支取了。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新政暖风

所谓预售资金监管,是指房企卖楼后,收到的定金、首付款以及按揭贷款,都要存入当地政府监管的第三方银行,然后开发商按照工程节点进行支取。

这个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保障购房者的资金安全,以及防止楼盘开发烂尾。现在,却成了限制地产商资金流动的一大掣肘。

预售资金是地产商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龙头房企高管告诉华尔街见闻,过去多年,首付款+个贷,大概占地产商资金来源的40%左右甚至更多。

这其中,大概有20%-35%会被纳入重点监管,按工程进度支取,提取规则严格。其余部分则是一般监管,优先用于工程建设,企业可经监管部门审核后提取。

重点监管资金、每个节点提取时间和比例由每个城市自行规定。额度计算主要有三种:以预售款、工程款或固定的工程造价为基数,监管一定比例。

总体来看,重点监管资金一般占项目预售款的20%左右。监管较严的地区如太原、石家庄则占40%。

1月末,住建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首次从全国层面作出统一安排、确定监管机制。

新规提出,重点监管额度根据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施工合同金额以及交付使用条件等因素确定,提取则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首次拨付节点不得早于地下结构完成,最后拨付节点为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

Top10房企西南区域财务部的王信(化名)听到新规出台兴奋不已。这意味着,王信负责的不少区域可以支取更多的预售款。

他举例称,重庆目前按预售款的35%比例进行重点监管,但随着近些年重庆土拍火热,地价在房价中占比很高。如果能够按照工程造价来执行,就能提取更多的资金。

即便按照1.3倍建安成本的比例重点监管,占预售款比例也不到29%。一个销售20亿的楼盘就多了1.2亿资金可以提取。

近两周他反复与监管机构、银行确认相关的细节,得到的回应都是再等等。

“虽然文件下来了,但地方资金监管还未调整”,某Top30房企在南京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他最近与地方监管机构、银行有过沟通,尚没有调整的意愿。

不过,这位负责人说,其所在的项目预售额近80亿,重点监管资金为14亿,基本上是按照建安成本来监管。

华中某省会城市住建局人士表示,新规出炉后,该市随即出台了文件,但也未确定细则。

这位人士称,目前该市的政策确实比较严。除了对重点监管资金管控严格,还要等建筑封顶后才会放个人住房贷款那部分,“目前房企出事的这么多,谁也不敢放松”。

半年梦魇

过去半年,中国房地产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考验,一部分已经无法应对而陷入了困境,艰难求存。

这背后,是多方叠加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其中,地方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则掐住了地产商的资金命脉,成为压垮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位房地产商告诉华尔街见闻,去年6月恒大理财危机后,各地就开始收紧预售资金监管,尤其是对有风险的房企。

随着后来花样年、佳兆业、世茂等更多房企也陷入困局,多地政府为了保证交付进度,预防项目资金被集团抽调,用以填补债务等空缺,纷纷跟进加码了预售资金的监管。

有些城市提高了监管额度比例,放慢了提取节奏;有些城市把房企在该市的全部业务从总额监控,变成一对一项目监控。

华中某省会城市市住建局人士表示,该市从去年8月起就对存在风险的企业实施全程全额监管,所有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监管资金也不得抽离该市。“市里还给房企按信用等级分了层,越高风险的房企被监管的资金比例就越高”。

到后来,有些地方预售资金监管过严。比如原本重点监管资金是预售款的40%,部分城市上浮至60%甚至100%;原本在结构封顶后可以提取重点监管资金里的90%,却被下调至80%。

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曾表示,预售最早两个月就能回款,后来按照工程进度节点放按揭款,现在差不多要交房才放按揭款。

这导致一些房企账面上好像有几百亿资金,大部分却被监管,也不能用来还贷

佳兆业行政总裁麦帆去年11月曾透露,原本公司在10月底计划将坪山项目预售款回笼的12亿元用于理财产品兑付,但钱一进了银行监管账户就被冻结了。

事实上,在2021年以前,预售资金的支取在不少地方都比较随意。比如,一名Top3房企的财务人士介绍,规模房企可以在一个城市项目池里,进行预售资金调配,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有些城市还允许银行给开发商开具保函,就可以申请提前支取相应的监管资金。但近半年里,愿意开具保函的银行少了,他们不愿承担风险。

在过去,房企违规挪用监管资金的例子也有出现,比如前两年出事的泰禾,就被业主爆出挪用监管资金,这往往涉及地方监管部门和有关银行。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预售资金监管越收越紧,监管额度提高、支取周期延长等问题,将预售资金监管对房企的限制乘数级放大,房企提取资金比以前困难很多。

事实上,这对所有房企都有影响,不光是出险房企,万科、中海、龙湖、华润这类比较稳健的房企,也受制于资金监管,项目之间、城市与区域、集团之间的资金调配和使用效率,也降低了。

信达证券研报统计,去年9-12月,全国预售资金监管新增规模约1.6 万亿元。对应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4.7万亿元。

房企“解压”

预售资金监管新规出台,让房企有了喘息的空间,受限的资金有可能解冻一部分。

某华东房企城市负责人表示,最近该市房协和一些企业开会,讨论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如何增强资金监管的灵活性和适配程度。企业的意见也反馈给了监管部门。“总体上是要管好,而不是管死”。

一位券商人士测算,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预售监管账户总金额上升1-1.2万亿,考虑到新增监管资金有20%左右过严,若各地能将此部分资金放松,预计释放资金2000亿元,部分房企可以多续命一个月。

不过,“虽然新规调整了资金监管额度的依据,但怎么执行还是地方说了算,”一名华南开发商说,新规的具体执行有滞后效应,这里面还涉及到银行和开发商的博弈。

中原地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全国性的预售资金监管政策出台释放了宽松信号,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预计放松幅度不会大。

对房企而言,新规下预售资金监管过严的问题会被纠偏,但整体执行比2020年之前更规范是大趋势。他们需要更多的自救行动,提升开发、销售、运营和服务能力。

某头部房企粤东区域项目负责人表示,从去年起,公司便以销定产,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为了应对预售资金监管问题,对资金资源、工程投入节奏也有了更细致的要求,甚至细至每一栋,让工程进度能最大化满足资金解冻。

对于处于交楼阶段的项目,前述项目负责人指出,他们还会对质保金、尾盘项目专项清理,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沉淀,提前规划竣备解冻。

这家头部房企过去以高周转出名,如今也在“黑铁时代”狠抓管理红利了。

除了“以销定产”,保障项目如期交付外。在投资端,项目的投拓也不再是拿了地就完事,房企对项目规划也要有更加前瞻的判断。

在销售端,房企想要更多解冻更多的资金,就需要更多地卖房,通过提高项目去化率来释放资金。

正如吴建斌所言,大趋势是融资性现金流只是辅助,经营性现金流的余额会继续上升。

房企靠融资加杠杆、不断放大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经营性现金流会是以后评判房企质地的重要标准。

对所有房企来说,他们必须要“从零开始”,适应新时代的游戏规则。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