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一个苹果梦的理想汽车,冲进了造车新势力前列,2021年末排在第三。
2月26日,理想抢先发布了2021年财报,全年交付和营收再创新高。仅凭一款增程式电车理想ONE,这家公司就卖出了9万多辆,营收270.1亿。
这是在汽车发展史上少见的情形。相较而言,别家都是有至少有三四款车,才能实现相近的销量。
理想CEO李想说,理想汽车的战略特点是专注,目前已完成了从 0 到 1 的验证。
但他并不能因此歇一口气。随着蔚来汽车赴港上市,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资本布局已趋完善,进入白热化竞争,更何况还有许多二线公司虎视眈眈。
而仅有一款车的理想,手握一把双刃剑,成也是它,败也将是它。如果不能在这款车的基础上突破自己、扩展边界,理想不会有未来。
掉队对于任何新能源车企的掌舵人来说都是令人恐惧的,从猛增的研发支出看得出李想应对挑战的决心,他的目标是,争取在家庭用户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
苹果是李想的终极愿景,但现在,他离得还很远。
单“车”匹马
出身于汽车之家的李想,一直标榜自己是产品经理。在创业之初没有随大流,而是选择推出一款折衷的增程式电动车,在缓解续航焦虑的同时,还能享受部分新能源政策的福利。
细分定位的成功,是理想ONE大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这款“台柱子”,撑起了理想造车新势力三强的地位,更是在2021年延续单车“Carry全场”的辉煌。
理想Q4财报展示了当季多个增长纪录。当季交付量为 35221 辆,在30万级别的SUV中,超越了汉兰达等老牌传统车企,成为6座SUV车型的标杆。
更引人注目的是,季度内增收又增利。当季车辆销售收入为 103.8 亿元,同比增加 155.7%,净利润录得 2.955 亿元,是理想上市以来第二次单季盈利。
2021全年,理想汽车共交付 90491 辆车,同期蔚来销量达到了91429辆,小鹏为98155辆;不过,蔚来在售车型有5 款,其中卖得最好的ES6销量41474台,小鹏在售车型有 3 款,销量最好的是P7,60569台。理想基本上是1款车单挑别家3、5款车型。
同时,理想实现营收270.1 亿元,其中车辆销售收入 261.3 亿元,占总营收97%。理想ONE的地位不言而喻。
就毛利率来看,理想属于第一梯队,仅次于特斯拉。以Q3季报来看,理想当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21.1%,蔚来为18%,小鹏为13.6%,特斯拉30.5%,其他大多数国内自主品牌的毛利甚至没有超过 10%。
这款车的成功,给公司带来了正现金流。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理想汽车现金总额达到了501.6 亿元。2021 年第四季度经营现金流量为 38.4 亿元,同比增长 110.7%;自由现金流为 16.2 亿元,同比增长 1.3%。
不过,理想2021年仍是亏损,年度净亏损 3.215 亿元,同比暴增 111.9%。除了伴随销售水涨船高的营销等费用,公司表示,亏损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加大了研发投入。
根据财报,理想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 12.3 亿元,环比增加 38.4%;全年的研发费用更是达到了 32.9 亿,同比2020年增近 2 倍,占到全年营收的 12.18%,总毛利的 57.11%。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理想团队急切突破的心。
与蔚来的高端定位、小鹏强调自动驾驶不同,理想的定位是家庭用户。经济实惠又有所创新,吃透了用户痛点同时,靠着30万元的价位撬开了“奶爸车”这一市场,撑起了理想的千亿市值。
但李想深知,只靠理想ONE难以维持市场份额的长久提升。一成多营收、近六成毛利都投入研发,这是一向精打细算的李想,在“台柱子”的增长达到顶峰前的未雨绸缪,就连暂时的亏损都不在话下了。
成败之间
目前仅有一款车的理想,目标是苹果。
李想在本次Q4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十年后希望能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这是理想汽车的战略定力和核心。
但当下的理想,离目标还很远。已厮杀成红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理想ONE这个爆款的销量越是抢眼,李想就会越害怕这一优势的消逝。
这是一把双刃剑。理想ONE成就了当下的理想,却也是它最大的风险点,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这款车不再受欢迎,理想将卖无可卖。
理想的焦虑来自于,一方面公司的千亿市值,都是“台柱子”理想ONE扛;另一方面作为还要烧油的过渡性产品,增程式电动车还能卖多久?如果分心去做别的车型,会不会削弱理想ONE的存在感?
并且这款车的销量已经在下滑了。2月份的交付量从之前1月份的12268万台掉到8414台,打破了连续了3个月的销售破万记录。按照理想此前的预计,第一季度30,000至32,000台的交付量,意味着 3 月交付量必须在9000-11000台区间,压力不小。
苹果在库克继任后,靠近用户倾听需求,推出多种型号的iPhone,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生态,这也是苹果能成为万亿独角兽公司的原因。
理想也要扩展边界了。李想表示,在下一个从 1 到 10 的阶段,将会是增程式+纯电车两条腿走路。公司计划 2022Q2 发布第二款车型 X01,搭载下一代增程式技术。同时理想还在研究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尽快切入纯电领域,2023年还会推出另外两款SUV。
另外,在不足的自动驾驶等方面,理想也开始加大投入。公司计划从 2022 年起,将所有新车型标配上自主研发的 L4 级自动驾驶兼容的必要硬件。
目前在 20 万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里,理想仅占 2.5% 的市场份额。李想认为,当这一数字达到20%时,才算完成了从 1 到 10 的成长。
在研发、供应链方面的大手笔投入,让李想对于2022年抱以很大的期望。他今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 20 万辆,这是比去年翻一倍多的增长。而理想ONE能否延续辉煌、x01能否顺利补位成为关键。
公司透露,常州基地和北京基地分别在扩建和建设,并有望在2023年以双班倒工作机制达到75万台产能。此外,在2022年底计划开设400家零售中心。
不过正在理想迈向下一台阶的关键时刻,公司CTO王凯却提出辞职。曾在一级供应商供职多年的他,是理想负责智能化的灵魂人物。
李想自己曾坦言,造车最难的问题不是钱,而是“人”。而王凯的出走,无疑是对理想人才梯队化的打击。
过去的几年里,理想靠着专注,做好一辆车理想ONE,实现了惊人的成绩,殊为不易。但它显然根基尚浅。
2022年将是颇具挑战性的一年。资本和资源仍在大量涌入新能源产业,更多重量级的选手正在出现,如华为、百度、小米、苹果等互联网产业资本,以及传统车企如大众、福特等也在深度布局电动车。
竞争对手的策略均是多点布局,全线出击,在各种细分市场卡位,比如蔚来已经推出下沉市场的ET5、对标宝马X5L的ES7,以及大众分拆保时捷上市等。仅有一款车的理想,也必须考虑更多了。
新车型能否顺利推出,产能和销量能否快速爬坡,决定了理想能否在造车新势力中站稳脚跟。在这个行业格局未定的当下,没有谁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蔚来、小鹏是如此,理想也不例外。
在公司IPO之前,李想曾说过:“我已操盘过百亿美元级公司,我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美元级公司。”他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160万年销量,拿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
理想和李想,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