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准备上市就招来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樊芸代表: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要深化

上观新闻
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引向深入。

截至今年3月1日,科创板上市企业达391家,股票总市值为5.2万亿元。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规模逐渐增加,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上海代表团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樊芸提出,进一步推进科创板注册制改革,除了要完善制度体制,也要在政策环境和配套措施上发力。

在樊芸看来,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之所以备受期待,因为它背负着一个愿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无论是中芯国际回归A股,还是国盾量子等量子通讯技术企业、医药企业的上市,科创板的行业属性为A股科技股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导流和产业扶持作用初步发挥。

“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开路先锋’被寄予厚望,然而目前一天几百万的交易量,不足以支撑这一重要的金融要素市场,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樊芸说。

调研发现,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在配套措施方面还遇到不少问题。知识产权诉讼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恶意诉讼。这些恶意诉讼者往往找一个空壳公司,专门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知识产权起诉,科创公司为此不得不分出人力和精力来应对这类诉讼。“一告就立案,一立案IOP流程就中止,企业不得不撤材料,或者和恶意诉讼者‘私了’。”樊芸说,即便之后企业反诉这家空壳公司胜诉,也没有办法得到补偿,这对企业来说,既延误了上市时机,也造成了重大损失。

恶意的知识产权诉讼影响到企业的整个IPO进程,而目前的司法机构对知识产权相关诉讼,连侵权列表都未提供就进行受理。企业受到恶意诉讼后,上交所没有相关救济机制,企业只得重新排队,耽误了申报时间只能自认倒霉。

网络舆论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据反映,市场上已存在针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恶意抹黑的黑色产业链。比如通过网络舆论发布不实消息,影响企业的上市进程。

樊芸调研发现,当一家公司决定申报科创板上市时,一旦发布招股说明书,就会收到很多“采访提纲”。这些所谓的“采访提纲”,实际上是勒索邮件。他们从招股说明书中断章取义,有些把行业、企业固有的风险点作为抹黑材料,被讹诈过的公司苦不堪言。

“这些文章看似有很多‘内部消息’,实际上在关键地方偷换概念,以达到对竞争对手抹黑的目的。”樊芸说,对这样的行为,企业百口莫辩,等到投诉媒体虚假报道判决下来后,这件事的热度已过,没有人关心企业是否胜诉。而这时企业形象已经受到影响,申报进程也被迫拖延,而对这些情况,监管部门并没有评价机制,采信也缺乏依据。

樊芸建议,证监会、上交所应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联系工作机制,对有关专利注册知识产权问题,在浦东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复制。证监会、上交所应该争取更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根据科创板有关规定开启中介和专业服务,并加强对第五套标准信息披露提供支撑。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应该有依据,不能空口说白话。”樊芸建议,上交所应该设立针对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受害者的救济机制,如企业是无辜的,无需重新开始排队。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依法履职。严厉查处通过讹诈IPO企业来盈利的黑色产业链,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媒体报道。  

“对科创板注册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亟需上位法的支持。”樊芸建议全国人大及时修改证券法中关于注册制的内容,依法促进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注册制是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方向,我们对科创板注册制改革都满怀期待,希望科创板发挥资本市场改革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樊芸说,这几年,全国人大对代表有关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建议的反馈和回应,让代表们很受鼓舞。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已经显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也得到了较好发挥,希望能够再接再厉,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引向深入。

本文作者:王海燕,文章来源:上观新闻,原文标题:《企业一准备上市就招来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樊芸代表: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要深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